第174章 治大国如烹小鲜(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沧澜摆渡人》最新章节。

曹府。

曹程程将那条束发绳放在那妇人的手里,说道“小姑,你别难过,等到以后,我一定要把你带出曹府”

她走出小院,深吸口气,大步向前面走去的时候,身后忽然传来一道声音。

“你要到哪里去”

她回过头,看着那身影,低头道“二伯。”

曹锦乾看着她,沉下脸道“这段日子,你就老老实实的待在曹府,哪里也不许去”

......

皇宫。

凌风看着走在前面的襄王,说道“殿下,这不是回淑秀宫的路。”

“我知道这不是回淑秀宫的路。”

赵匡仁回头看了看他,说道“我又不回淑秀宫,刚才都没吃饱,我要去御膳房,我要吃油炸小酥鱼”

凌风无奈的摇了摇头,跟着他向御膳房的方向走去。

片刻后,赵匡仁站在御膳房外面,指着两名御厨说道“你们炸小鱼不要总是搅啊,搅烂了就散了,散了就不好吃了”

另一处宫殿,两名老者看着面前的一份答卷,皆是摇了摇头。

一人无奈的笑笑,问道“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

另一人无奈说道“原模原样的交给陛下吧。”

一位老者叹息道“三位殿下都是才思卓绝之人,奈何从来都不懂陛下的想法,虽是考校,但除了考验他们的真才实学之余,陛下并不希望他们将心思用在其他地方。”

另一位老者摇了摇头,说道“他们有此做法也并不稀奇,你我都知道,三位殿下无论谁行差一招,都将被拉开差距,这也由不得他们。”

“陛下驾到”

宦官尖细的嗓音过后,几道人影从殿下走出来。

两人立刻躬身道“臣参见陛下,参见襄王殿下”

夏皇挥了挥手,说道“两位大学士不必多礼。”

夏皇坐下之后,赵匡仁便跑过去,打开手里的一个盒子,问道“父皇吃炸小鱼吗,我让御膳房刚做的,还热着呢。”

“父皇不饿,仁儿自己吃吧。”夏皇笑了笑,摸了摸他的脑袋说道。

赵匡仁脸上露出笑容,坐在一边自顾自的吃起来。

两位大学士见此,皆是在心中感叹,襄王殿下虽然年幼,无缘皇位,但年幼无知也是好事,至少不用经历那一番勾心斗角,以陛下对他的宠爱,将来定然会为他安排一个好的结局。

夏皇用宠溺的目光看了看襄王,收回视线,才看着两名大学士,问道“他们三个的答卷,两位爱卿都看过了吧,如何”

一名老者躬身道“回陛下,三位殿下都是一等一的人杰,答卷皆言之有理,有众多可取之处”

“行了行了”

夏皇摆了摆手,说道“每次都是这些话,你们没有说烦,朕听的也烦了,林枢,去把他们写的东西给朕拿上来。”

林公公应了一声,走下去,从两名老者手中取过答卷,又缓步走回来。

夏皇接过答卷,看了看之后,便冷笑一声,说道“瑞王觉得科举需要改制,不能由礼部独自承办;靖王以为,勋爵字弟,朝廷不应太过优待,应与寻常学子一样,通过科举入仕;齐王觉得他们两个说的都对...”

两名大学士低着头,并未插嘴。

靖王的舅父乃是礼部尚书曹锦程,礼部独揽科举大权,也因此笼络了朝中许多文官,这是靖王争夺皇位的最大资本。

瑞王此举,自然是要削弱靖王的力量。

而靖王建议的对勋爵子弟一视同仁,针对的也是瑞王,瑞王的母妃,是京中某世家大族的嫡女,与京中勋贵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至于齐王,论背景比不过瑞王靖王,但无论他们哪一个实力被削弱,对齐王都有益无害。

虽说朝廷这些年,也逐渐认为礼部独揽科举有所不妥,对于勋贵的优待要适当降低,但靖王和瑞王提起这两桩事情,可不仅仅是为了朝廷着想。

不过,自太子亡故之后,陛下将这三位皇子留在身边,定然是要从其中选一个继位的,在陛下没有做最后的决定之前,他们任何一位都有希望,削弱对方的势力,就是增长自己的实力。

“文章倒是写的挺好,心思却是没有用在正途上。”

夏皇将那几张答卷扔在一边,摇头道“若是像他们这样,为了一己之私,便随意颁布修改法令,这一片江山迟早会被他们折腾没了。”

赵匡仁一边吃鱼,一边点头道“父皇说的对,治理国家就像是炸小鱼,炸小鱼不能总是翻动,不然小鱼就碎了,碎了就不好吃了,烹小鲜不可扰,治大国不可烦,烦则,烦则..”

赵匡仁想了想,也没想起来那句话是怎么说的,摇了摇头,说道“反正就是父皇说的那个意思。”

听到这一番炸小鱼言论,夏皇和两名大学士表情怔怔楞住,目光望向赵匡仁。

赵匡仁见自己父皇的目光望着他,低头看了看盒子里仅剩的一条小鱼,抬起头,有些不舍道“只剩一条了,父皇要吃一口吗?”

???

“烹小鲜不可扰,治大国不可烦......”两位大学士重复了几句,看着将一条小鱼拿出来的襄王,眼睛瞪的滚圆。

将治国比喻成做菜,不是,是用比喻的手法来谈治国。

此言论甚是新颖独到。

若是这言论是那三位皇子说的,他们倒不足为奇。

毕竟他们三人是陛下留在京都亲自调教的三位皇子,是所有皇子中的翘楚,接受的是皇家最好的教育。

可说出刚才这一番话的,是年仅十岁的襄王。

两位大学士平日里负责诸位皇子的课业,对他们的能力了解的一清二楚,襄王殿下虽然称不上顽劣,但向来不用功读书,到现在连字都没有认全,如何能说出如此言论?

作为襄王的授业之师,他们两人甚至可以确定,襄王殿下连“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几个字都不一定认得全。

而能说出“烹小鲜不可扰,治大国不可烦”这样的话,就更不简单了,必是从内心对治国谋略有一定了解,他个孩子懂什么治国。

夏皇目中更是不可思议,目光望向两名大学士,问道:“两位爱卿,襄王刚才说的话,是你们教的?”

两人连忙摇头,“回陛下,我等未曾教过襄王殿下。”

夏皇还是有些不太相信,夏国数位帝王都推崇改革,皇位到了他手上,也一直效仿先皇,大力推崇改制,在位初期,进行了不少改革,不知经过了多少磕磕绊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