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儒门高士VS兵家后裔(1/1)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最新章节。
听说张耳跟随韩信的军队要来攻打赵国,陈馀果然很兴奋。对陈馀来说,弄死张耳比争霸天下还有吸引力,也许是因为对争霸天下完全没有概念吧?
人很难想象自己未曾见过的东西。在始皇帝之前,没有人能够理解一统天下。但是到了秦始皇之后,每一个皇朝的建立者,都把一统天下当做是一件终极目标。开创者的示范作用是非常大的。
对于六国余孽来说,他们的政治理想就是反对秦始皇的一统天下的理想,所以秦末这十八路诸侯中,那些六国余孽都没有进入大扩张模式,而是据守先祖所打下来的区域,不肯越雷池一步。甚至连项羽这样战神一般的人物,也只是进入咸阳烧杀一顿,便草草的回到江东,享受富贵还乡的尊荣。
想象力很重要。
若是刘邦没有被封为汉中王,而是被封在淮泗一带,最后结果会是什么样子?他还会勇敢的争夺天下吗?还是守在自己一亩三分地,安然做一个富贵王爷呢?
陈馀这样的战国名士,也没有脱离自己想象力的范畴。他没有成为一方霸主的自觉。自从巨鹿解围以后,陈馀的人生理想就是胜过张耳、杀死张耳。所以哪怕帮助赵歇重新立为赵王,哪怕已经被赵歇封为代王,自己仍然宁愿顶着一个成安君的头衔,听从赵歇的驱使,做赵国领兵的大将。
人的成就从来不会超过他的野心。
韩信所谓选定井陉口作为战场,从地图上看,固然是因为井陉口这里能够展开的部队有限,也是因为井陉口是从西方进攻赵国的几乎唯一通路,得知汉军来攻,赵国必然会把重兵放在井陉口。
韩信是通过斥候、测绘队、自己潜入井陉口附近的山丘来了解这一关隘的情况的,详细的地图和亲身勘察,让韩信成为汉军中最了解井陉口的人。但在赵军中,有一个人比韩信更了解井陉口。这个人叫做李左车。
李左车是赵国名将李牧的孙子,李牧曾经多年驻守井陉关,始皇帝十五年,李牧在井陉关硬抗王翦大军,抵挡住王翦的进攻保住战线。能和秦国名将王翦打的有来有回,这得是什么实力?李牧后来是秦国使用反间计害死的,李牧死后,赵国没多久就被秦国所灭,可以说,李牧是赵国最后的屏障。
李家世代将门,又常年驻守井陉关,对井陉关的地形地势、攻守形势、战法应用早就烂熟,自幼饱读兵书的李左车,虽然没有李牧的经验,但是对这一带的情况也算是了如指掌。作为陈馀的幕僚,面对韩信张耳的大军,李左车自然要提出自己的军事建议:
“太行山山高谷深运粮不易,汉军千里奔袭,后勤困难、士兵疲惫,我军正好可以以逸待劳。井陉谷狭窄沟长,车马都不能并行,汉军一次通过的数量有限,只要派驻精兵把守井陉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只需要很少的兵力,就能阻住汉军,只要韩信无法攻克井陉关,就会军心涣散,不战自败。请成安君派一员将镇守井陉关,给我三万精兵,我从小道包抄绕到汉军背后,把韩信围杀在井陉谷,一举歼灭!”
李左车的思路,其实算不上多么精粹,这只是一个兵家的常识。可谓是中规中矩,关隘的用法,就是这样。如果采用这种作战安排,守住井陉关抵挡汉军问题不大,赵军损失也会很小。如果真的能有三万军队绕背韩信,两头夹击包饺子,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当然,在标准的兵家思路之下,不同将领还有无数不同的细节操作,战场因此变幻莫测。
若是赵歇和陈馀懂得兵事懂得用人,此刻应该让李左车带三万人,去实施他的方略。
但是正如此前赵国君臣浪费了廉颇和李牧一样,此刻的陈馀也并没有更加高明。这位出身儒门的战国末代名士,拿出一番大道理:
“正义之师,从来不使用诈计阴谋。孙子兵法说十倍于敌人的军力,就可以围城,两倍敌人的军力,就可以面对面作战。”陈馀是儒门出身,引用兵书却也不陌生,随手拿出孙子兵法来给自己做证据。
“韩信号称统兵数万,斥候打探说他们也不过几千人,这几千人千里奔袭来攻赵国,诚如李先生您所言,这是一支疲惫之师,哪还有什么战力?我若不敢迎战,天下诸侯还不得说我陈馀怕了韩信!这样的军队我们正该面对面在正面战场堂堂正正战胜它,一举打灭汉军的锐气,让全天下都知道赵军的勇武!放他过井陉关,我们在井陉口战场决战!”
“韩信小儿不过数千疲卒,若我赵军十万雄师连正面交锋的胆气都没有,岂非让天下人耻笑?”陈馀的声音中有一种偏执的亢奋:“当年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不过五万楚军,照样击溃章邯四十万秦军!如今我军兵力十倍于汉军,何惧之有?“
这一番话让李左车血压都升高了:能用更少牺牲消灭敌人的,你偏偏要硬刚!这是什么脑回路?赵军士兵的命就不是命吗?
虽然李左车此时封号是广武君,名义上和陈馀这个成安君头衔差不多,但是陈馀是赵王麾下得用的大将军,是这支军队的最高统帅,李左车也没有办法没完没了和陈馀掰扯战略之事,只能叹一口气离开。
一个儒学门徒,执掌了20万大军的命运,而那个兵家的后人却只能做幕僚,这场战争的命运,似乎早已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