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 无心之举(1/1)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假如可以重新活一回》最新章节。

记得一次。丫头儿母亲给人家带一岁左右的女囡。即大人把孩子送到丫头儿家里来,自带孩子的吃食,丫头儿母亲挣点托儿费。那次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现在每每看见龙须面,必会勾起儿时的记忆。

一天,丫头儿母亲给女囡煮龙须面,印象中是第一次看见那么细的面条。煮好面条后,丫头儿母亲又滴了几滴香油,淋在龙须面上,轻轻搅拌,那浓郁的香味儿弥漫了整个屋子。

那时,丫头儿也就三四岁的样子。馋得不行,不错眼珠、直勾勾的盯着那碗面。站在一旁的丫头儿,多么希望一口口送进去的面,是进入丫头儿的嘴里啊?

母亲自然察觉到了丫头儿的小心思。就在龙须面只剩那么一小碗底儿的时候,囡囡怎么喂也不吃了:你走边伸勺,她小脑瓜往右躲;你右边递勺,她小脑瓜往左闪。

请格外留意丫头儿母亲的举动:将碗使劲儿一怼,嘴上说:“给,馋死你”一一想必嗟来之食也不过如此吧。只是顾忌是人家带来的碗,摔坏了,是要花钱赔的,所以才没甩。

丫头儿小、丫头馋、丫头儿吃了一小碗底儿龙须面一一记忆中的第一次。

这就是丫头儿的母亲,日常生活的真实侧影。所以,丫头儿平时很会察言观色。譬如:父母任何一方打了大哥或二哥,丫头儿就会特别乖巧,生怕巴掌再呼到自己身上。

不是有那么句话嘛:谁能预料到明天和意外,哪个先到。一点不假。

那时,恰逢备战备荒(防备打仗、防备受自然灾害,粮食减产,闹饥荒),在丫头儿家后面四五排房子的空地儿,挖了有近两米左右深的防空洞。好几排房子的半大孩子,男孩女孩都有一股脑儿地钻进去藏闷闷儿,追呀、跑呀、打呀、闹呀,不亦说乎。丫头儿玩得正欢,跑出防空洞,随手捡起一个片状的鹅卵石,扔了出去。

一个叫袁老五(排行老五)的男孩子,正好奔出防空洞的台阶,不偏不倚,即我也出手了,他也探出头儿里来了,石头的飞行时间,就是他迈上靠近地面的第一个台阶的时候。

一切都晚了。只见他手捂着左眼眶,身子歪歪斜斜、踉踉跄跄。血瞬间从他指甲缝处流涌出。

知道闯祸了。丫头害怕了。没命似的撒丫子往家跑,嘴里不是好声地喊:妈呀......妈呀......妈呀,直到快跑到家门口了,才停止喊叫。

像没事人儿似的,丫头儿异常乖巧的、轻轻走进了屋里,正襟危坐在凳子上。

“今天怎么这么老实啊,小姑奶奶?”。丫头儿母亲手里一边做着活计,嘴上有一搭无一搭的问了一句。

“没事儿”丫头儿只是小声回复道,完全沉浸在“惹事”的场景中,不能自拔。一切历历在目,仿佛闭着眼场景就在眼前过。

一般情况下,母亲若是叫:“小姑奶奶”,丫头儿会很干脆的答应:“哎”。

今天,还不知道等待的是拳脚相加,还是山呼海啸一一煽呼害叫。哪儿还敢答应啊?那不是鸡蛋往石头上碰:吃饱了撑的、闲的没事儿、自讨苦吃吗?借丫头儿几个胆儿也不敢啊。

“我去上趟厕所,你先打壶水,回来就做晚饭。”,丫头儿母亲如是说。等了老半天,也不见母亲的影儿。后来听见有人在院子里唠嗑。:“丫头儿撇石头,把老袁家老五的眼角给打破了,缝了好几针呢。”

有嘴快的,就跟丫头儿母亲讲了……。怪不得母亲左等不见人,右等不见影儿,一定是上老袁家了。丫头儿更是慌了,麻爪了:完了。劈头盖脸一顿打是必须的了。

大约有一个小时左右,母亲回来了。“我说刚才“”妈呀,妈呀,不是好声儿嘛,原来是闯祸了”说完,,拿起一颗大白菜,放到盆里,洗菜去了。

奇怪、不解、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后来邻居杜大妈跟丫头儿学舌:袁大妈说了:孩子们一块儿玩儿,哪有不打打闹闹的,磕磕碰碰的。再说了,又不是顾意的。街坊邻里住着,难免。可不兴打孩子啊?丫头儿这孩子,我挺喜欢的,啥时候见了,都是袁大妈,袁大妈的叫。告诉你啊,丫头儿她妈,若是让我知道了你回头儿打丫头儿了,我可不理你了?

啊,原来如此啊。袁大妈与丫头儿都是街道的积极分子。平时召集个活动,分工协作,处得跟姐妹似的。譬如:那时候,一说今天晚上七点,匣子里有最高指示(领袖讲话),大家准时到前排房子出口处,集合上街敲锣打鼓去游行。

丫头儿印象最深的是我国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1970年4月24日)人造卫星,那举国欢庆,激动人心的时刻。人们一边听着匣子里传来的“东方红”乐曲,一边发自内心的振臂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此起彼伏,震耳欲聋。人们是打心眼儿开心、高兴啊,正所谓:给美帝国主义分子看看,你们有的,中国人也能拥有;美帝国主义分子能做到的,中国人也能在不久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你们。仿佛注入了一剂良药或强心针。全国人民的情绪空前高涨(匣子里都广播哩),首都BJ、、领袖身边的老百姓,震耳发聩,通宵达旦的游行示威,也没见有人疲倦和喊累。那时的人们,政治觉悟非常高,谁要是说点啥不中听的话,口诛笔伐,开会声讨,是在所难免的。直到上面下通知:活动结束。人们才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人们一边往回走,还一边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兴致勃勃。只有少数几个年轻小伙子,可能是平时各忙各的,难得见面,你打我一拳,我捶你一下,还围拢在一块儿,侃侃而谈,迟迟不愿离去。

说是有个嗷嗷待哺孩子,母亲一听外面敲锣打鼓,人头攒动,就知道有大事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