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穿越职业:哭坟孝子(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神调美利坚1982》最新章节。

蒙古族自治区兴安盟突泉县李家村。

村口,大喇叭,响彻全球

“李旷,你爹李天然回来找你了!”

“你爹从美国回来找你了!”

正在一个坟头戴着白孝布痛哭的李旷。

听着村里传来的喇叭声,当即愣在那里。

这一天,李家村举村哗然,那种兴奋劲,不亚于考上了一个清华北大状元。

……

一九八二年。

改革开放第二年。

那位老人在南海边划圈的第三年。

距离东北国企集体下岗潮还有七年。

距离彻底开改开放的标志性事件南巡讲话还有十年。

流行音乐刚在大陆萌芽,我们听邓丽君、听刘文正、听沈小岑,听《万里江山永不倒》,听《少林,少林》,并且认不得电影里那个光头和尚主角叫什么,也不知道他将在未来大红大紫,代表一个时代。

在这个时代,李家村一亩地种玉米一年赚不了80块,80块已经是个非常大的数字,差不多是国营炼钢厂工人中级职称一个月的工资。

而物价呢,县里街上买的瓜子2毛一斤,烤地瓜差不多1毛一个,大白兔奶糖是奢侈品,2元1斤。

想赚80块却不容易,十分不容易,因为根本没有赚钱的路子。

李旷,就重生在这个年代,重生在了李家村。

重生前,他是个备受瞩目的青年音乐家,总是困惑于自身才华与创作欲望之间的不和谐,重生后,去他妈的什么才华和音乐,填饱肚子留住这条小命最要紧。

张国立在拍1942的时候说得对,人要是饿了,话都不想多说一句,音乐在这个时代算个屁。

怎么找饭吃呢?

从地头上刨食吃的话,李旷重生后的这副身板,实在顶不住,他使用镰刀能割到脚,顶着日头能中暑。

他也想过做生意,从深圳那边往回倒电子表能够发家,但消息不通,村里也没能人,不知道深圳那边到底是什么情况。

这个年头,车匪路霸猖獗,说不好去了就回不来了。

上学自然是正路,但没人供养,学着学着说不定就饿死了,而且上学的成功路线太长了,李旷上辈子学的音乐,1982年的音乐人,饿死的更快。

苏联解体还有9年,这消息卖不出钱去,上报国家只会让人觉得你是精神病,但可以自己留着赚钱。

是的,当倒爷发大财——李旷重生一年后,已为自己规划好了未来路径。

而原始的资本积极就要靠他的这门手艺,或者说是“嗓艺”,前世正经音乐学院毕业的他,今生有一副好嗓子,尤其擅长东北哭坟式唱腔。

没错,这就是重生后无父无母无田无地的李旷的暂时职业:哭坟孝子。

什么年代,总要死人的,东北这边又讲究一个气派,坟上锣鼓家伙唢呐都要齐全,尤其要有一口呛住老天爷的嗓子,年代再穷,也不能穷着坟里头的死人。

所以,经李旷考察,这个时代,东北农村,就两个赚钱风口,一是娶媳妇,二是办白事,李旷家学渊源,传说他爹李天然就出过马,所以四邻八乡有白事就习惯性找他。

这一年里,李旷仗着这口好嗓子,有时还客串一下唢呐二胡或笙钟木鱼,一次白事,多则三十五十,少则十块二十,钱是攒下了,干爹干妈也认下无数,真有黄泉的话,泉下肯定不少人保佑他。

原本李旷以为自己这辈子的时代模板是李嘉诚,没想到这天李家村口大喇叭一播,猛得变成了王校长了。

诚然,无论李嘉诚还是王校长,都是略显夸张的比较,但在此刻,一九八二年的中国,有一个人在美丽坚的爹,那在村里受到的羡慕程度,的确也是堪比后世互联网上的顶级富二代的。

……

所以,这个盛夏。

李旷来到了首都的三里屯,美丽坚大使馆就在这儿。

使馆前的队伍排得极长,粗一看得有几百个人挤在美丽坚大使馆前的天泽路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