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番外篇:假如比安卡是医生的世界线(二)(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捷克崛起,从造枪到军工巨头》最新章节。

章菲脸色一红,难以置信地看着比安卡。两名警卫也一脸震惊,不知道比安卡要做些什么。

“比安卡同志,你这是要做什么?”

警卫员忍不住开口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疑惑和担忧。

另一名也附和道:“是啊,比安卡同志,用醋……灌肠?这……他似乎难以启齿,毕竟这种治疗方法闻所未闻。

章菲更是瞪大了眼睛,满脸的不可思议:“醋?灌肠?这能行吗?”

“比安卡这是打算用醋给刘水生同志灌肠。刘水生同志因为慢性肝炎,肝功能比普通人差,无法及时代谢体内多余的氨,以尿素的形式排出。”

孙茹耐心的向两名战士和章菲解释,长期伴随比安卡身边的她,耳濡目染下也成了半个医生。

“醋是酸性物质,可以帮助病人在肠道内提供一个酸性的环境,有利于肝性脑病患者血氨的吸收,有利于恢复患者的神志状态……“

担心三人文化水平不够,她便用了最简单的说法,“就是醋进了肚子,病人就能好起来。”

病人明明是脑子问题,却从肠道治疗。用的是平常喝的食醋,甚至还加水稀释,这能行吗?

章楠担忧地看向几名医生,希望得到他们的确认。

几名年轻医生面面相觑,脸上都带着些许尴尬。他们讪讪地望着比安卡,内心挣扎着。

“外宾同志,”

其中一个医生开口道,声音有些犹豫,

“这种,呃,这种脏活就让我们来吧。”

他偷偷瞥了一眼比安卡,希望能得到她的同意。

被打的年轻医生更是急于表现,他觉得在外宾面前丢了面子,急需挽回形象。他偷偷瞄了一眼比安卡,却对上比安卡的蓝眼睛,脸色微微泛红,声音低了下去:

“是啊,这种事怎么能让您来做呢?您是我们的客人。”

“不不,”

比安卡摇摇头,将凡士林小心的涂抹到管道上,

“你们太年轻了,没经验,我不放心。刚才听完刘水生的情况,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出于对他的尊敬,我会尽可能减轻他在治疗过程里的痛苦。”

我们年轻?两名医生心中同时升起这个疑问。他们交换了一个眼神,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疑惑和一丝不服气。

二十七、八的年纪,正是风华正茂、充满干劲的时候,在他们看来,经验的积累是随着时间推移自然而然的事情。更何况,眼前这位外国医生,看上去比他们还要年轻几岁,怎么好意思说出“你们太年轻”这种话?

其中一位医生忍不住偷偷打量了比安卡,目光在她白皙细腻的皮肤上停留了片刻,又移到她略显稚嫩的脸上,那双湛蓝的眼睛清澈明亮,丝毫没遭过社会的拷打。他心中暗自揣测,小医生比安卡,顶多也就十八九岁的样子。在这间抢救室里,论年龄,她才是最年轻的那一个吧?

比安卡清脆的声音打断了他们的思绪,“我考考你们,肝性脑病的病因和症状有哪些?”

被提问的年轻医生额头渗出了汗珠,他的大脑一片空白,心跳也开始加速,

“肝性脑病是由肝功能异常导致的疾病,病人无法及时代谢体内产生的氨,导致血氨升高,然、然后额……”

橡胶管在比安卡手中仿佛有了生命,无比丝滑地通过了狭窄的通道,变得豁然开朗,畅通无阻。

感受到阻力的消失,比安卡微微松了一口气,随着刺鼻的醋水缓缓流入管道,她终于有心思来考教一下这两位年轻的医生。

“嗯,然后呢?”

年轻男医生汗流浃背,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来,“对、对不起老师,我上学的时候,没有教相关的知识。”

另一名医生也眼神闪烁,不敢直视比安卡的眼睛,低头看向地面,“我也是,学校只教了颅骨解剖学和常见精神类疾病,对于您提到的肝性脑病,还没有听说过……”

比安卡深深地叹了口气,一股无力感涌上心头。她回想起初到上海时,为了给延安的医疗事业添砖加瓦,她特地去了商务印书馆,希望能找到一些有用的中文医学书籍。

她当时的想法很简单,自己手中的生肉再好,也没法即开即食;商务印书馆再怎么说也是熟肉,拿到就能用。抱着书不嫌多的想法,她恨不得把所有能找到的医学资料都带过去。

可是,一番寻找下来,她却大失所望。书架上摆放的中文西医书籍,大多是国外早已过时的旧教材的简单翻译,内容陈旧,与国际主流医学水平相差几十年。

不仅如此,书籍的印刷质量也十分糟糕,插图模糊不清,只有黑白两色,很多重要的解剖细节都看不清楚。

更让比安卡头疼的是,译者大概率不是医学出身,一些专业名词翻译得也很离谱。比如“肿瘤”翻译成“螃蟹”,导致肿瘤病学部分看着像螃蟹烹饪菜谱。“淋巴结”翻译成“集团”,“细胞”翻译成“牢房”……

这样的书本别说帮助学习,不误人子弟就已是阿弥陀佛。自己在柏林和布拉格采购的相关资料,不管是印刷质量还是学术水平都遥遥领先。

“章菲同志,”

“是,我在!怎么了,比安卡同志?”

“我想知道,根据地创办的高等教育中,是否有医学类专业?如果有,用的是什么教材?”

“欸?我不是很清楚。等我回去询问上级,明日一定给您一个交代。”

“我知道。比安卡医生,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第三期护理系毕业生,关瑜,向您报道。我们学校创办后,使用的教材一部分来自苏联老大哥援助,一部分是地下党同志们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采购后,用地下交通线运到根据地的。可惜在战略转移时,很多书籍和教学用具都遗失或丢弃了……“

“战略转移?”比安卡微微蹙眉,随即恍然大悟,“哦,长征。”

她湛蓝的双眸中闪过一丝敬佩,“你们学校原来在江西?你是跟着部队一起走过来的?”比安卡的语气中充满了难以置信,她无法想象一个年轻的护士是如何经历如此艰苦卓绝的旅程的。

“了不起。”

她轻轻点了点头,金色的发丝随之晃动。她想起这所学校后世的名字——中国医科大学,心中更是增添了几分敬意。

眼前这位带着江西口音的护士,关瑜,她有着一张圆润的脸庞,肤色黑红,但一双丹凤眼在卧蚕眉的修饰下,明亮而有神。

关瑜腼腆地笑了笑,露出两颗可爱的虎牙。

“是的,虽然经历了万般困难,但我们一直没有放弃。”她语气坚定,眼神中闪烁着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等根据地情况好转后,学校的老师们可能会自己编写教材。”

“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带来根据地的书籍里,就有德国和捷克市面上主流的医学教材。为了帮助翻译,我还带来了专业的德文捷克文字典。这些书已经上交给贵方相关部门,相信等翻译完成,你们就能用上和中欧国家同一水平的医学书了。”

“真的吗!太好了!比安卡同志真是帮了我们大忙了。”

关瑜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语气中充满了惊喜和期待。

“不要光感谢我,还要感谢张汉卿同——”

比安卡突然想起,此时张六子和共c党的沟通合作还属于高度机密,便立刻改口,

“对了,德国捷克和华国国情不同,欧洲人和华人体质也稍有差异,贵方不要过于迷信教材的权威,而要因地制宜,结合根据地的实际情况,对原教材进行适应化改编。”

“比安卡,病人似乎有醒转迹象。”

孙茹的声音突然响起。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