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蜀汉的内忧(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家父诸葛孔明,我聪慧合理吧》最新章节。

“哦,照世子您这般说法,六韬三略竟然算不上真正的才能,而史经也难以称之为学识渊博,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本领方可称得上是货真价实的真才实学呢?”

周舒听闻此言后,立刻侧过身子,其神情依旧保持着一贯的镇定自若,仿佛对这样的论调丝毫没有感到意外。

很显然,诸葛瞻乃是被以诸葛亮为首的派系推举而出。

怎么可能一点能耐都没有呢?

是刘氏集团精心筹备并打算推出的后继之才。

对于有诸葛瞻这样的神童,本该是全国上下一片欢腾的

怎么会有人忍心去故意为难?

这其中其实存在着历史遗留问题。

刘备入蜀,并非所有的益州本土氏族都心甘情愿地表示赞同与支持的。

恰恰相反,迎刘备入蜀的,只有少数,大多数都是反对的。

在刘璋治理期间,益州氏族生活的非常滋润,少有战事。

但是自从刘备入蜀之后,先是和东吴掐架,后又是诸葛亮北伐,几乎上都是年年战乱。

所以,对于刘氏集团这外来的统治者,他们是厌恶的。

蜀汉自然而然的演变成了两大派系的暗中争斗。

在前段时间,有刘备和诸葛亮压着,外部集团占据了优势。

但是自此诸葛亮死后,益州本土的势力,在朝野上迅速占据主导地位。

这也就是为什么,邓艾入蜀后,城池皆降了。

无他,益州氏族苦刘久矣。

在朝堂上,高官的位置,都由刘氏集团的嫡系掌管。

但是人数还是太少了,地上的治理,就不得不用其他的人了。

地方上内政军务,大多数都是本地氏族所左右。

自此,刘禅对蜀汉的掌控变弱了很多。

蜀汉投降,也早已不是刘禅所能左右的了了。

对于益州氏族来说,这天下是刘,是曹,还是吴,都没有太多的差别。

只要不征战,他们就会生活的很好。

基于他们的利益,就是和平利益最大。

如此来说,就与刘氏集团激进派兴复汉室而冲突。

如今很显然。

诸葛瞻是激进派推荐出来的,欲要再占据朝堂上的主动权。

而为了自己的利益,本地氏族官员,肯定是进行阻击的。

哪怕是结果已然注定,他们也表明他们的态度。

“胸有天下,腹有良谋,临时决断,指挥若定,方为才能,战阵局势,未有不变之,三略六韬岂能尽言之。”

“心有问章,出口成诗,言之有理,才为学识,史记经诗,都是前人所著,纵使全文通背,亦不能算做自己的学识吧?”

诸葛瞻微微昂首,陈述其说。

“世子舌辨之术,老夫亦是自愧不如,但是至此,老夫也未闻世子之天下,胸之才识也。”

“天下之争,可非舌辨之斗。”

周舒又缓声道,他眼睫毛都掉光了。

何等的精明。

岂能会被诸葛瞻几句话忽悠住了。

“我之天下,便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我之良谋,便是联合东吴北伐曹魏。”

诸葛瞻突然借势,转过了话题。

说来说去,两派的矛盾点,就是在此,争还是不争。

周舒眼中闪过一丝愕然,这一切都是指向北伐。

蜀汉言继汉室,诸葛瞻如此说来,让他其实不好反驳。

但是现在的较考,也已经变了味道。

不再是诸葛瞻的官职去留,而是北伐争论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