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举荐魏延(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家父诸葛孔明,我聪慧合理吧》最新章节。

“那依思远之见,此次讨伐东吴之将领,究竟应由何人担当呢?”

蒋琬目光炯炯地看向思远,轻声询问道,有所期待。

此时的蜀中,能够胜任统领一军之大任者,掰着手指头数也不过寥寥几人罢了。

以蒋琬对这些人的了解程度,心中多少也有些猜测,但还是想听一听诸葛瞻的看法。

只见诸葛瞻略作思索后,郑重答道:“镇北将军、都亭侯魏延,此人勇武非凡且智谋过人,深谙兵势之道,若遣他领军征伐吴国,必能有所斩获。”

魏延,这位蜀汉大将,确实也能让人由衷的心生钦佩之情。

在蜀汉中期,是独一档的存在。

魏延一生忠心耿耿效忠于蜀汉政权,但是结果却是令人唏嘘不已。

他没有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而是深陷权谋之争,落得个被诛灭宗族的凄惨下场。

更为甚者,他还被冠之以谋反的罪名,致使声名狼藉,遗臭万年。

这般结局,可谓杀人诛心

其实,在诸葛亮临终前留下的遗言当中,原本是命令杨仪率领大军撤回汉中,同时赋予魏延自行决断是否撤退的权力,可以选择退兵,亦可以选择继续作战。

只可惜这一安排未能得到妥善执行,终酿成一场无可挽回的悲剧。

实际上,根本不存在诸葛亮留下锦囊指示斩杀魏延这一说法。

在诸葛亮心中,魏延一直都是蜀汉忠心耿耿,骁勇善战的杰出将领。

每逢出征,诸葛亮总会委以魏延阵前大将之职,赋予其有谏军之论。

倘若诸葛亮真的担忧魏延存有反叛之意,绝不会如此行事。

事实上,一切的起因在于杨仪未能谨遵诸葛亮的临终遗言。

杨仪,妄图成为继诸葛亮之后掌控蜀汉大权,威震朝野之人,欲要让魏延对其言听计从。

然而,魏延性格刚烈,自然不肯屈从于杨仪。

就这样,两人之间产生了激烈的矛盾和冲突,但起初也仅仅局限于口舌之争罢了。

杨仪深知魏延在军中拥有极高的威望,唯恐日后会反制于他。

杨仪决心先声夺人,诬陷魏延怀有谋逆之心。

以此掌控整个军队的言论,各部纷纷响应杨仪对魏延展开镇压行动。

最终,魏延惨死于马岱的利刃之下。

事已至此,局面已定,即使魏延原本并无谋反之意,事后也百口莫辩,无人喊冤,不得不背上这叛逆之名。

魏延无反之事实,那么反的便是全军

魏延谋反,也就此盖棺定论。

“魏延确实是一把利剑!但剑开两刃,若有人持着,可一往无前,若是无人把持,以其急功之性,恐会过犹不及。”

“若是再辅于王平策应,一缓一急,那就是恰得其法了。”

诸葛亮接过话述,相较而言,两人配合在一起,那才是最好的。

“奇袭,本就是一种急于求成之举,臣仍然觉得,由魏延独自统领讨伐吴国的大军,方为上策。”

诸葛瞻一脸坚定地再次表明自己的观点。

伐吴这场战争,只能够取得巨大胜利,一举奠定蜀汉的优势地位。

若此次征战仅仅夺得一两个郡县,对于整体局势而言,可谓杯水车薪,根本无法解决实质性问题。

与如今的蜀汉慢性死亡没有任何的差别。

可以说,这一战乃是蜀汉孤注一掷的破釜沉舟之战。

一时间,宽敞的大殿内再度陷入死一般的沉寂当中。

刘禅端坐在主座之上,眉头紧锁,目光在诸葛亮和蒋琬之间游移不定。

而此刻的两人,也是各有忧虑。

诸葛亮轻挥羽扇,面色凝重,深邃的眼眸里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显然内心正在激烈地权衡利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