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藏剑为侠义(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凡儒》最新章节。
平日里仗着自己懂得些许拳脚功夫,买通衙役,欺男霸女,城内百姓苦他们久矣。
或许会有人敢怒不敢言,害怕眼前剑客只是个花架子,到头来自己告了那群地痞流氓的状,他们还得找自己算账。
亦或有人对这些腌臜破事全然不知。
例如某些穷酸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剑客还可能会遇见某些喜欢钻空子,想要借此机会公报私仇,故意夸大那些与自己互生嫌隙之人的罪过。
更有甚者,剑客直接问到地痞流氓同伙,乃至于他本人头上,受他们合伙蒙骗。
以上所述情况,按理说皆有可能。
但没关系,只要剑客心底有此执着,愿意为了替城内百姓除去祸患。
大不了多去几处地方,多问些人,总能从城内百姓口中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彼此互为印证。
问完这些,剑客再依据自身实力,或是当场拔剑出鞘,替百姓一举铲除祸患。
或是冷静下来,用心想个对付那群地痞流氓的万全之策,团结所有自己能团结到的力量,替百姓铲除祸患。
如此一来,二者看似同为拔剑斩去不平之事,同为教训城内地痞流氓。
带给城内百姓的内心感受,感动程度却是截然不同,前者顶多让直接受到帮助的那人内心正义得到最大维护。
带给其余过路之人,听闻之人内心的触动实在算不得什么。
可后者带给城内所有过路之人,听闻之人内心深处的触动,就不可谓不重要了,剑客主动询问,出手铲除的那些地痞流氓……
无不是在整座城内都臭名昭着,直接祸害到城内大多数百姓日常生活的存在。
倘若一名立誓要凭借手中长剑,行侠仗义的剑客能够意识到,斩尽心底不平之事与斩尽眼前不平之事的区别。
那他才算是真正入了侠义剑客这类人,侠义剑道这条道路的门。
剑客行侠仗义,如果只是为了斩尽眼前不平之事,而不去用心维护自己内心坚守的正义,从而尽自己最大力量保护他人。
那这名剑客想要守护住内心侠义,很简单,也很轻松。
就像腾论过去游历四方那样,走在大街上看见有地痞流氓欺负无辜百姓,他虽然会毫不犹豫上前赶走恶人。
却未曾想过,单单他赶走这一个恶人,保护了身边那一位无辜过路人。
最大限度守护住那一人心底正义。
从而达到仗剑侠义,守护住自己心底正义的目的,做到真正意义上斩尽眼前不平之事。
究竟是否真正意义上守护住了自己心底的那份正义?从他内心坚定想法,坚定自己日后要当个侠义剑客的那天起。
腾论始终是受身旁范家“父兄”熏陶,影响,再去独自摸索自己的剑客“侠义”之道。
然而范府男丁,自从出了范文正公这等人物过后,“子弟须读书,方可传家”便成了江兴范氏世世代代践行的教育理念。
全家上下,男女老幼无不将读书明仁,修身齐家,作为自己此生奉行根本。
在此基础上,像范正源这等天赋异禀的英杰子弟,还要入仕为官,以求治国,以求平尽天下百姓忧患。
别说腾论从当今偌大范府,上上下下几百口人当中,寻不到一位侠义剑客可以传授他经验,传授他这几十年来仗剑行侠的阅历。
传授他自己内心关于“侠义”二字的深刻理解。
纵使再往上数三代,他照样在范府里找不到一个不当儒生,不喜好读书,转而挖空心思跑去当剑客的“异类”。
或许也有点血脉遗传方面的问题。
腾论自幼便不好读书,尤其讨厌被人关在一间狭小屋子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对着那几本破书诵读。
听着堂上先生道不尽的啰嗦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