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庄求学记(1/1)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木杈记》最新章节。
在我以全学区成绩第一名的身份考进吴庄小学上五年级的时候,一开始曾经特别有自豪感。在那时候,国家还没有推行九年义务教育,加上刚实行改革开放不久,各个行业正逐步兴旺起来,人人都想尽快发家致富当万元户,农村孩子只要学习不好,十一二岁就会被家长强制辍学当了劳力。
在大家看来,凡是上学上到高小(五年级)以上的都是以后大学生的苗子,是大有前途的。在那种情况下,村里跟我从小一起玩耍的伙伴们大部分就在上五年级之前陆续辍了学,继续上学的只剩下不过三五个人,而我无疑是这几个孩子当中最出色的。
说到这里得讲讲一个邻村同学的故事。记得四年级的时候,我这位同学刚刚虚岁十一岁,他的哥哥十三岁,父母给他们生了四个弟弟,除了种几亩地没有别的收入来源,再加上计划生育罚款,家里穷得一贫如洗,还背了一屁股债。
于是这俩孩子就都辍了学,在他大伯的帮助下借了一头毛驴和一辆大车天天到砖场运砖瓦,帮家里挣钱还债。这个孩子当时比毛驴都要矮一截,他哥哥则稍高一点,运一块砖就只能挣二三分钱。
很多邻居看了他们,都一面摇头叹息孩子可怜,一面骂他的父亲只图快活,生孩子不养家——其实听说超生原因并非他父亲图快活,而是因为他的父母从要生第二个孩子的时候就想要个女儿,可是一生出来就是男孩,所以才连着生了那么多。
不过当时他们还没有生完,为了圆生个女儿的梦,他父亲东躲西藏地与计划生育督查队打游击,直到又生了两个儿子后被捉住强行结了扎才罢。然而他家虽一时生活困难,可人多力量大,这八兄弟长大以后个个都挺能干,被村里人称为“八虎”,他们家的生活也慢慢好起来了。此为后话。
吴庄小学原来是一个挺大的学校,开有从小学五年级到初中八年级共四个年级的十几个班,在我考上五年级那一年,县里在乡政府所在的镇上建成了两所初中学校,一所县属初中,一所乡镇联中,六年级到八年级的学生和老师全都并到那里去上课,吴庄小学只剩下五年级的几个班。
记得学校当时有两三排带走廊、安了玻璃窗的大教室,课桌和凳子也都是木头的。乍从我们村荒野中破败的房间转到这样好的教室里上课,我一时感到就象上了天堂一样。
我们村离吴庄小学有七八里的路程。那时候我还不会骑自行车,刚开学的时候就步行走路去上学,单程要走一个多小时。
在那年入冬的时候,学校为我们这些离家远的学生安排了集体宿舍,并开了食堂,我因此过了两个月的背着窝头干粮上学的寄宿学习生活。不过,没多久,学校的宿舍和食堂就关掉了,大部分人改成骑自行车走读,我则改住到离学校不到二里远的姨姨家里,继续步行上学,只在周末的时候才回家。
在吴庄上学的时候,由于我学区成绩第一名的名头,一入学就被校长和老师各外关注。虽然人小个子矮,却被直接安排当了一班的班长兼学习委员,戴两道杠的臂章,那也是我学生生涯中的最高职务。
由于学习成绩好,写字工正整洁,我的作业本和试卷经常被挂到墙上或拿到别的班里当示范展示。尤其是语文,那时候小学都不怎么教作文,因此大部分孩子都把作文写得颠三倒四、辞不达意,我却由于受到过尊敬的韩老师的精心指导和点拨,写得还算成文,所以就有点小小的自负。
可是,开学不到两个月,因语文老师调走,换了一个曾被打成右派、刚平反不久的退休老教师给我们代语文课,我才发现自己的语文学得离那个“好“字还差得很远。
记得那位老教师姓李,胡子头发都白了,每次上课、批改作业都要戴上老花眼镜。由于他平时不苟言笑,表情、装束总透着不可侵犯的威严,因此就连最调皮的学生也害怕见他。
不过,他的课倒是讲得特别好。一开始的时候对我虽然也在表面上不冷不热的,可我的作文本上却总被他用红笔写满了批语,尤其是常常有带着大大的感叹号的“此文空洞无物“、“不可无病呻吟“、“此处论据不足“之类的扎眼的词句,让本来挺自傲的我看了之后不由得时时心热背凉。
有一天,我在去取作业本的时候大着胆子问他,为啥我的作文他总是不满意,并请教他到底该怎样才能把作文写好。他摘下眼镜,脸上露出难得的慈祥笑容,说,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问题,你只是书读得太少;要想写好作文,就得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多练笔。我说,除了课本,我家里没有别的书可读。他就从桌子上拿了一份报纸和一份杂志递给我,说,那,你先看看这个吧,以后都可以来借——那是《语文报》和《儿童文学》,我最早接触的课外读物。
我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听话,善于吸纳对自己有用的意见。跟李老师的那次交谈后,我就利用自己与老师们彼此熟悉的便利条件,经常借了老师们的报纸、杂志来读。后来又缠着母亲订阅了少年报、儿童文学和少年文艺等报刊杂志,还按照李老师的建议额外自备了两个作文本,模仿着看过的文章写练笔,写完之后就夹在正常的作业本里交给老师批阅。
李老师对我追求进步的精神和勤奋的作风格外赞赏,每次也都批阅得很认真,还常常让我在课堂上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同学们听。就那样,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我的写作能力一下子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也从此养成了爱好阅读、喜欢写作的习惯。
后来,在我五年级快毕业的时候,李老师由于健康原因终止了教学,我也再没有见过他。可他跟我说过的一些话却深深印在我心里,一直影响着我,他那次摘掉眼镜、微笑着为我讲授语文学习方法的情景也成为了我终生难忘的回忆。
现在想来,李老师应该已经仙逝快三十多年了吧。岁月无声,愿恩师安息。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