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蚕丝园(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文化馆里有个裱画匠》最新章节。
周末的时候,李天佑跟亮亮借了私家车,带着陈方圆一起前往了约好的桑蚕产业园。
李天佑以前也是开过车的,驾驶技术还算稳当。
一百多公里的路,也跑了三个多小时。
一路上,陈方圆坐在旁边,又是查导航,又是递水果喂零食。
充分发挥了一个副驾驶该有的真正职能。
俩人本来就有说不完的话,一路边走边聊。
所以哪怕路途遥远,李天佑开车也不觉得有多累。
等导航到了目的地,才发现人家这个智能化养蚕产业园,占地面积真的是很大。
这个产业园,以前只是个普通的乡镇企业。
养点蚕,卖点丝织品而已。
随着非遗文化的保护和重视,通过引进智能化设备,创新了养蚕的模式,蚕桑产业也完成了升级发展。
耗费了几年时间才打造了,这个集合展览、生产、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园。
今天李天佑他俩过来,就是想参观一下人家这边的桑蚕博物馆。
进入桑蚕博物馆,可以慢慢了解蚕丝的历史由来。
桑蚕相关的故事,其实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发明养蚕、种植桑树,一直经历了上千年的沉淀,才发展到现在的样貌。
蚕丝是丝绸制作的主要原料之一,而桑树耐寒耐高温,不挑生长环境,比较容易种植。
所以在全国各地都能看见不少的桑蚕产业园区。
在这个博物馆里,仅仅只是桑树的种类,就分类出了五种。
通过人家的展馆资料,李天佑才知道了,什么叫“桑树全身都是宝”。
首先,桑根桑枝是有医药典故记载的中药材,可以直接入药。
而桑叶不仅仅是蚕宝宝的主要食物,还能拿来外敷伤口。
桑葚可以作为水果食用,桑葚酒也是味道极好的。
这个产业园就有罐装桑葚酒作为伴手礼卖,李天佑想着回去的时候,可以给家里带一点。
走到下个展厅,就开始介绍各种蚕宝宝了。
蚕的种类很多,一般大致分为6种:桑蚕、柞蚕、蓖麻蚕、樟蚕、栗蚕和乌桕蚕。
这些蚕宝宝都是野蚕。
野蚕的丝,因为品种不同,吃的食物不统一,颜色各异,不能用作纺织。
经历了世世代代的养蚕人的精心培育,才得到了现在的家蚕。
陈方圆一点也不怕这些肥牛牛的蚕宝宝,甚至还想上去摸两下。
李天佑怕她给人家摸坏了,赶紧拉着她去下个展馆。
一条蚕宝宝的寿命就只有45天。
虫卵4天变为幼虫,吃桑叶连着吃三周,蜕皮四次,就能变成成虫了。
成虫大概十几天就能慢慢化茧。
得到蚕茧,就可以准备抽丝了。
纺织往往要从最原始的“煮茧”开始,然后是细致入微的“抽丝剥茧”过程。
这种抽丝剥茧的方法,就叫做缫(sāo)丝。
(抽丝,图片放大可以看见丝线)
蚕茧放在水中,高温加热以后,可以在蚕茧上找见丝线的线头。
线头挂在旁边木质的抽茧机上,慢慢转动手柄,就可以把蚕丝都收集起来。
(老式抽茧机)
一般来说,一颗蚕茧可以抽出长度惊人的蚕丝,有的长达1500米。
纺织工用几根蚕丝,合成一根生丝。
再将这些生丝,分为经线和纬线两个部分。
平行于布边的线就是经线,需要“扦经”来固定到织布机上。
再用梭子来回交织的线则称为纬线。
二者按照一定规律制成织品,这个过程就叫做纺织。
纺织品除了常见的丝绸,还有一些其他的加工物。
就像现在人们经常能接触到的蚕丝被。
(蚕丝被制作)
陈方圆嚷嚷着回去的时候,给双方家里都买点蚕丝被,李天佑自然是答应下她的需求。
走走停停,俩人都感觉逛着很有意思。
见识到了很多新鲜的知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