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矢量推力发动机(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挖矿太阳系,从奥陌陌开始》最新章节。

时间一晃又到了下半年,天工动力公司的第十六座发动机工厂建成投产,于洋受邀前去观礼。

天工动力旗下这十六座发动机工厂里面,八座是卡车、汽车、新能源车辆的发动机(电动机)工厂。

航空发动机工厂两座(一座涡扇、一座涡浆),火箭发动机工厂两座,船舶发动机工厂一座,电动机工厂三座(无人机、机器人使用的电机、电动机),特种发动机工厂一座(动力实验室附属制造工厂)。

要说工厂数量,整个一元科技集团就属天工集团的最多,绝对的装备制造业霸主级存在。

今年初的时候,天工集团旗下的工厂数量就已经突破一百座,技术工人、工程师,在于洋大量使用工业机器人的情况下还有近十万人。

加上其他几个集团子公司旗下工厂,也有着八万余名技术工人,加一起就是十八万的技术工。

经过多年的培养和淘汰筛选,这十八万多工人里面初级、中级工大约占了四万多人,高级工占了五万多人。

其余九万多人都拿到了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的职称,这里面最大的功劳还是魁星教育集团的技工学校,集团旗下的技术工人,每年都可以申请一次到技工学校培训。

只要通过严格的考核,就可以晋级,相应的工资、福利待遇也会随之上涨,培训费用公司全部给予报销,培训期间的工资也按全额发放,还有一定的奖励补助。

但是如果通不过考核,培训的费用就要自己支付,培训期间的工资还要减半发放,这么做的目的也是防止有人浑水摸鱼,只有认为自己达到晋级条件了再去申请,集团鼓励进步,但不放纵乱来。

……

这边于洋刚结束新发动机工厂的建成观礼,还没回到长安城,就被军部秘密请到了京城。

近些年来,随着夏国的崛起,外部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蓝星各国的武器装备不断地更新换代,夏国也得紧随潮流,毕竟落后就会挨打是亲身经历过的。

虽然开放多年,经济科技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某些武器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但是仍有很多短板和不足。

鉴于一元科技集团强大的科研能力和制造能力,这次军部想请于洋协助研发航空发动机的矢量推力技术,现在这个技术只有漂亮国和毛熊国掌握。

前些年夏国的战机都是用的毛熊的发动机,虽然夏国和毛熊表面上关系非常好,是对抗漂亮国的盟友,但是毛熊最尖端的技术装备仍然不会卖给夏国。

夏国得到的只是一些二流技术产品,不要说能和漂亮国势均力敌,就连毛熊自身都比不过,毕竟亲兄弟也不会把家底都拿出来。

都说了是尖端技术,虽然只是毛熊联盟时期的技术,但夏国在这方面仍然没有重大突破。

国产战斗机使用国产的发动机,性能和漂亮国仍有很大的差距,除了航电技术,其他方面的技术还比不过毛熊。

到了京城,和军部领导会谈了一番之后,于洋知道了叫他来的原委,于洋也是欣然答应,当然这么爽快也不是敷衍,而是于洋有这个实力和自信。

于洋离开京城返回长安的同时,军部迅速抽调了下属科研机构航空发动机方面的三十多名专家和技术人员,分批前往长安找于洋报到。

之所以另抽专家,是因为军部觉得于洋这边虽然科研能力很强,但是涉足领域毕竟不同,怕一元科技集团没接触过这方面的技术,从头来太慢。

所以就把自己的矢量推力发动机技术研发部门的专家抽调了一半,带着资料来一元科技集团共同研发。

实际上军部的担心有些多余,一元科技集团虽然没有矢量推力发动机技术,但是于洋有啊,未来二十年后,一些顶级的民用飞行器都用上了矢量推力发动机,军用的技术更先进。

之所以没早拿出来也是因为于洋脑子里的技术很多,平时没人提起这事,他一时也没想起来。

再一个之前这种技术一直也没有用武之地,如果直接拿出来放到民用飞行器上,有些大材小用。

现在既然军部需要,于洋就趁机慢慢把技术放出来,掺杂在这个研发项目里面,这样神不知鬼不觉,也算是支持防御建设。

在混沌研究院动力研发部门里,其实也有这方面的人才和项目,只不过在现阶段属于比较小众的,和集团不急需的技术都是顺带着研究,没有成立专门的项目组。

……

会谈结束,没有在京城多做停留,于洋坐着他的“祥云”7号机先一步回了长安城,他得先回来安排,混沌研究院抽调这方面的研发人员,在研究院腾出一个合作的场地。

军部的三十几名专家则是从多个科研机构召集,然后乘坐军部的运输机秘密前往长安城汇合,军部那边来之前也表过态,来到长安这边,这些专家全权由于洋指挥。

于洋安排下去之后,经过混沌研究院人事部门的筛选,适合参与矢量推力发动机技术研发的科研人员有八十多名,剔除了正在参与重大项目的研究员不抽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