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从辽宁锦州走出来的工程院院士、着名水下武器专家宋保维(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院士之路》最新章节。

院士出生地

宋保维院士,1963年7月生于辽宁省锦州市。

锦州市位于辽宁省西南部、渤海北岸、“辽西走廊”东部,是连接华北和东北两大区域的交通枢纽。

锦州北依松岭和医巫闾山山脉与朝阳市、阜新市接壤,东隔绕阳河同沈阳、盘锦、鞍山等市毗邻,南临渤海辽东湾和营口市、大连市对望,西靠虹螺山与葫芦岛市相连。

锦州历史悠久,夏禹时,这里属冀州地,商周属古孤竹国地,春秋属燕地,战国属燕辽西郡地。

秦时分属辽西、辽东郡地,西汉属幽州刺史部辽西、辽东两郡,东汉安帝起,分属辽西郡、辽东郡、辽东属国。

三国属幽州昌黎郡,晋代属平州昌黎郡地,十六国期间,慕容氏曾在锦州境内建立前燕国。南北朝时,北魏时锦州市属营州昌黎郡。

辽代分属中京道和东京道辖,“锦州”之名始于此时。金代属北京路辖。元代分属大宁路和广宁府路辖。

明代属辽东都指挥使司管辖。清代康熙元年并广宁中、左、右、三屯卫为锦县。

1913年撤锦州府设锦县。1932年日本入侵,改辽宁省为奉天省,锦州市均属奉天省。

1949年,锦州为辽西省省会城市。1954年辽东辽西省合并为辽宁省,锦州市为省辖市,1968年专区撤销后实行市领导县体制至今。

锦州人文底蕴深厚,这里拥有辽沈战役纪念馆,是着名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承载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锦州还有众多古老建筑,如明代古城墙遗址。

锦州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灯会,全城张灯结彩,花灯挂满街头巷尾。

锦州的民间艺术也独具特色,锦州剪纸、锦州评剧等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锦州深厚的民间文化底蕴。

锦州名人辈出,是京剧大师程砚秋先生的故乡。

评书艺人陈青远也是锦州人,他的《烈火金刚》《隋唐演义》等作品脍炙人口。

还有在体育界,锦州籍运动员王义夫是中国着名射击运动员,多次在奥运会等重大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为国家赢得荣誉。

出生地解码

宋保维院士的出生地辽宁锦州,对他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锦州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丰富多彩。

这样的文化环境可能在宋保维院士的成长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他对知识的尊重、对文化的热爱以及坚韧不拔等品质,使他在学术道路上更有追求和定力。

锦州作为辽西地区的重要城市,有着重视教育的传统,良好的教育文化氛围促使他从小就对学习充满热情,为日后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锦州地处辽宁西南部,是连接华北和东北的交通枢纽,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较为发达的装备制造业等产业基础。

海洋资源为他接触和了解海洋相关知识提供了便利,或许在他心中种下了探索海洋、发展海洋技术的种子。

而当地的装备制造业等产业,能让他较早地接触到工程实践,培养了他的工程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其在水下航行器等专业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实践认知基础。

锦州所处的地域使他能够结识来自不同背景但同样热爱科学研究的伙伴和师长。

在成长过程中,他可能受到当地一些优秀学者、技术专家的启发和引导,这些人脉资源在他的学术成长道路上可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比如在学习方法、研究方向等方面给予指导,或者为他提供一些学术交流、合作的机会等。

锦州人民坚韧、勤奋、勇于创新的精神特质,可能在宋保维院士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家乡人民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所展现出的拼搏精神,激励着他在科研道路上不畏艰难,勇于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为实现自己的学术目标和为国家海洋事业做贡献而不懈努力。

院士求学之路

1982年,宋保维毕业于凌海市锦县一高中。

1986年:宋保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本科,并获得学士学位。

1999年:宋保维在西北工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

求学之路解码

宋保维院士的求学之路,对他后来成为院士有着深远的影响。

宋保维在凌海市锦县一高中的学习经历,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高中阶段是知识积累和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在这所学校,他接受了系统而严格的基础教育,培养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自律能力,形成了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和探索精神。

这段经历塑造了他坚韧不拔的学习品质,使他能够在面对后续学习和科研中的困难时保持坚定和执着。

宋保维从西北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这是他学术生涯的重要起点。

在西工大,他接触到了专业的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知识,学校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优秀的师资力量激发了他对专业的兴趣和热情。

本科学习不仅让他掌握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培养了他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西工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能让他有机会参与一些基础的科研项目或实践活动,为他日后从事科研工作积累了初步经验,也让他明确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兴趣所在。

宋保维在西北工业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这一阶段是他学术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升华期。

博士期间,他深入钻研水下航行器等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和理论。

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了更具挑战性的科研项目,独立开展研究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期间,他需要对复杂的学术问题进行深入探索,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分析和理论推导,解决实际问题。

这锻炼了他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同时,博士阶段的学术交流和合作也让他接触到了行业内的顶尖专家和最新研究成果,拓宽了他的学术视野,为他在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取得创新性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

宋保维院士在不同求学阶段积累的知识、技能、思维方式和科研经验,共同推动他在学术道路上不断前进,为他成为院士并在水下航行器等领域取得卓越成就奠定了坚实基础。

院士从业之路

1986年,宋保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西北工业大学原航海工程学院工作,先后担任院长助理,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院长,“水下信息与控制”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务。

2013年5月,宋保维担任西北工业大学校长助理兼科学技术管理部部长。

2015年4月,宋保维担任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

2019年1月起,宋保维兼任无人系统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2023年,宋保维担任西北工业大学校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