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文院【求收藏】(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唐儒圣:我读春秋的》最新章节。

“举人文宝?”院君与县令闻言,纷纷投去惊异的目光。

举人文宝的出现,在童生科举的场合中,无异于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对于大多数考生而言,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压力与冲击。此类宝物,通常只有那些出身显赫的王侯世子,或是底蕴深厚的世家子弟才能拥有。

“确实是举人文宝!”确认无误后,三人皆感震撼。

此刻,文院门口,李平安从怀中取出李红缨赠予的文房四宝,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那四宝散发出的淡淡光泽,在阳光下更显非凡,无疑为这场科举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

一群书生面面相觑,眼中满是不甘与嫉妒的火花。他们原以为那手持举人级文宝的定是哪位王侯贵胄的世子,然而待看清那人的面容,心中不禁五味杂陈。

“李平安?”

这个名字如同惊雷,在人群中炸响。正是那个被他们私下里议论纷纷,指责其将鸣州诗首篇的珍贵文墨浪费在侍女身上的青年!

“他怎会拥有如此珍稀的举人级文宝?不是说他出身平凡,家境拮据,难以置办这等宝物吗?”

“举人级文宝,那可是寻常人连见都难得一见的宝物,书斋坊中出售的,无不要求买家具备显赫的身份或深厚的背景。”

“一名圣前童生,竟在童生科举中如此高调地使用举人级文宝,若是成绩不佳,岂不是自取其辱,颜面扫地?”

四周议论纷纷,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片嘈杂的海洋。

李平安嘴角微抽,记忆中的书生似乎总是以团结著称,为何今日他却感受到了截然不同的氛围?那些窃窃私语之人,在他看来,不过是些怯懦之辈。

正当他心中不屑,准备与这群人划清界限时,圣院侍从那威严的声音适时响起:“考牌!”

李平安迅速回过神来,从怀中取出一枚雕刻着精致毛笔图案的考牌,恭敬地递给了侍从。侍从接过考牌,仔细核对了一番上面的信息,随后又引领李平安来到一面散发着淡淡儒光的衣冠镜文宝前,再次确认了他的相貌。

这衣冠镜文宝,乃是千年之前太宗皇帝亲手所创的大儒之宝,能够依据考牌上的信息,精确无误地验证考生的真实身份。镜面上并未显现任何异样,李平安心中的最后一丝忧虑也随之烟消云散。他本还担心这衣冠镜能窥探人的前世今生,进而察觉到他灵魂的变化,但转念一想,即便是儒家圣人,也难以做到如此神通广大,更何况区区一件大儒文宝呢?

“倒是自己多虑了。”李平安心中暗道。

侍从完成检查后,将考牌等物悉数归还给李平安,并郑重宣布:“李平安,你可以入内了。”

“多谢。”李平安应声答道,一边整理着背上的行囊,一边回头向身后的陈锦年投去一抹鼓励的笑容:“锦年,科举之后,我们再会!”

“一定!”陈锦年也报以坚定的回应。

于是,李平安踏着轻快的步伐,迈进了这座承载着无数读书人梦想的文院大门。在这片起源大陆上,儒家分为两大支柱圣院与文院。圣院,那是一个超脱世俗、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真正的圣院唯有孔圣人亲手创立的曲阜书院,其余各州则设有地方级圣院,代行其职责。唯有成为儒生,方能踏入那神圣的内院之门。

而文院,则是儒家与外界交流的桥梁,被视作儒家的外院。它遍布各地,掌管着书院、私塾等教育机构,是无数读书人追求学问、攀登儒道高峰的起点。即便是县级文院,也需具备一定的资格与实力方能建造。至于府级乃至州级文院,虽然规模宏大,但所管理的儒生数量却相差无几,毕竟儒生基数庞大,越是上层,管理的范围虽广,但真正有资格被纳入文院管辖的儒生数量,却也大致相当。

县级文院之内,万名儒生怀揣梦想,共赴童生之试,其管辖之广,正是这一片求知的海洋。府级文院,则更为高远,它统领数县,但门槛亦高,唯有童生方可纳入其羽翼之下。一旦金榜题名,中得举人,便是步入仕途的门槛,自此脱离文院的直接管辖,迈向更为广阔的天地。

文院之首,院君之位,非比寻常,乃由圣院钦点,虽不直接受皇家统辖,但国事家事,皆需与皇家共商。李平安漫步于文院之中,蓝天如洗,初阳温柔,树影婆娑,光影交错,鸟鸣声声,构成一幅怡然自得的画卷。

文院建筑,错落有致,墙垣高耸,仿佛一道道屏障,隔绝了外界的喧嚣,只留下一片静谧的求学之地。公堂、衙署巍峨挺立,彰显着儒家的威严与庄重。三重围墙,外棘墙、内棘墙、砖墙环绕,守护着这片圣地。考房密布,万间之多,虽小却整洁,依据《千字文》编排,编号井然有序。

文院之心,圣庙巍然,它不仅是祭祀之地,更是监考之所。东西两侧砖门对开,东曰“明经取士”,西曰“为国求贤”,寓意深远。南墙之外,砖影壁矗立,左右两门通幽,门内正中“天开文运”牌坊耸立,引领着无数学子步入文运昌盛之路。

李平安手持考牌,穿梭于长廊之间,终于寻得自己的考房。侍从们,皆是举人儒生出身,查探迅速而严谨。一个时辰后,万名考生悉数入场,静待圣庙发号施令。

圣庙之内,孔圣人石像庄严,青铜香炉鼎香烟袅袅。三位主考官,各持一炷香,立于石像前,神情肃穆。院君鲁桓,气势如虹,一声高喝:“敬拜先师!!”言罢,文院内外,万籁俱寂,所有儒生皆弯腰致敬,表达对孔圣人的无限敬仰。

孔圣人,人族之圣,救万民于水火,若无他,人族岂能享有今日之和平?因此,后世之人,皆铭记其恩德,如同李平安前世所知的炎黄二帝,华夏儿女皆以炎黄子孙自居,代代相传,永不遗忘。

“再拜!!”翰林司如的声音紧随其后,洪亮而庄重。李平安与同窗们再次躬身行礼,心中满是虔诚。

“三拜!”县令杨楠,虽儒修不深,但借助圣庙之力,其声穿云裂石,响彻文院。三拜既毕,三炷香稳稳插入青铜香炉鼎中,香气四溢,寓意着文运昌盛,学子们前程似锦。

“春闱科举,正式开考!!!”院君鲁桓环视四周,日头正盛,他深吸一口气,浩然之气激荡而出,瞬间传遍文院每一个角落。这一刻,万籁俱寂,唯有笔尖轻触纸张的沙沙声,以及心中那份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在文院中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