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以工代赈(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崛起大唐帝国》最新章节。
李济非常厉害,短短一段话,把大唐和突厥近百年的事情说的清清楚楚,突厥反反复复对大唐其实就是大唐强弱的波动。
大唐军力强弱转变,国力的发展,是突厥对大唐态度最明显的对应。李隆基首先对已经早起赐予汉姓昭武九姓在河套设立鲁、丽、含、塞、依、契六州。
姚崇说道:“塞外未能靖安,如何修驰道?”
“今天修了,明天就毁了,当时太宗皇帝修了条到集宁的驿路,还被朝臣们气的直接征高丽了。”
李隆基了然,这就是常青树的好处了,一句话就说清楚了,当初为何太宗皇帝李世民未曾修河套的官道驿路了。
修了辽东的驿路,就没办法修河套的驿路了。
今日今时,修河套官路驿站,是理所当然,但是在当时,朝臣们来看,平白消耗人力物力,修来彰显皇帝的武功吗?
“修驿路花费几何?还要投入吗?”魏知古作为户部尚书,立刻提出了质疑,修官道驿路可不是小数目,这笔钱,谁来出?
其实魏知古更想问,大唐官道驿路修好了,设立税监钞关,收到了银子,怎么分?
全都进陛下的太仓吗?
李隆基笑着说道:“不费多少钱,总共不到五十万石的粮食,以京师粮价折银,不过二十万枚银元。”
魏知古才不信会这么便宜,他振振有词的说道:“当初文皇帝修辽东官道驿路,可是征召了近三十万民夫,花费了近百万两银子!陛下莫要诳我!”
魏知古可是户部尚书,他当然要精打细算,大唐朝的银子,不能跟开了闸的水一样泄了出去,却是看不到回头的钱。
五十万石粮食就想把这么大的事儿办了,怎么可能?
王敬业呆滞的看着这一幕,这就是传闻已久的盐铁会议的氛围吗?户部尚书跟大皇帝如此说话,恭敬之心呢?
这就是王敬业久在地方,不了解朝堂里的规矩了,朝廷里,让大唐滚滚向前,就是最大的恭敬。
魏知古作为户部尚书,这是职能所在。
李隆基左右看了看说道:“我们不需要征召民夫啊,草原那么多连饭都吃不上的人,他们就是民夫啊。”
“只需要给他们维持到明年夏收之前的粮食,就足以让他们为大唐修好信安王送来的这些官道了。”
“突厥人抢他们的牲畜、牛羊、粮食,还杀戮奸他们的女儿,妻子,我们就不同了,我们给他们粮食,让他们活着。”
“只需要干一点点,一点点活儿就是了。”
魏知古不停的眨着眼,大唐建筑三受降城后,又加强商品上封锁,几年的商贸封锁让草原经济变成了烂摊子之后,心都快要疼死了,这是计划外的投入,但是陛下这么一说…
“百姓受灾,赈济不是天经地义的吗?”魏知古略微有些呆滞的说道。
过高的道德标准,导致了魏知古对百姓是有着极强的同情心,这都受灾了,陛下居然还组织他们干活?
李隆基理所当然的说道:“不然呢?斗米恩升米仇,难道朝廷要做烂好人吗?给好处,给习惯了,你信不信他们甚至不会放牧,更不会耕种,就等着朝廷赈济。”
“赈济不到,稍有风吹草动,他们就会背弃大唐再投草原。”
“这不是守土牧民之道。”
魏知古眉头紧皱的说道:“会不会招致天下非议啊,如此苛刻。”
李济坐直了身子,满是笑容的看着忧心忡忡的朝臣们,笑着说道:“我说两句。”
群臣们眉头紧皱的看着李济,这刚打算开口为这集宁那些突厥的人,分说两句,李济就开口了。
李济笑着说道:“此乃周礼也。”
卢怀慎眉头紧皱的说道:“李尚书,这开场,就直接就奔着周礼去了?”
李济点了点头,王吉坐在角落里,他听闻李济开口,就已经开始准备速记了。
这都是日后的小抄。
李济坐直了身子说道:“诗经有云: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卢怀慎作为正经科班出身,自然是会背诗经,但是这首《鸿雁》是小雅,科举并不考,他倒是看过,却从未细想。
他眉头紧皱的说道:“怎么讲?”
李济满是笑容的说道:“鸿雁翩翩空中飞,有人离家出远门,野外奔波苦尽尝。可怜都是穷苦人,鳏寡孤独心悲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