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大唐的草原(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崛起大唐帝国》最新章节。

对于姚崇这种“不赏边功防黩武”的策略,李隆基心里有自己的见解。

也许墨啜想不到自己就这样消失了,他也许是准备抵抗到底的,但是现在一切都烟消云散,大唐的军队将会对剩余的部落进行快速的清扫。面对大唐的武骑兵团,草原各部落是无法独立抵抗大唐的军队,可以用望风而逃,不对应该是争先恐后的向大唐投降。

“陛下,多伦不好守。”姚崇说了一个事实。

他指着堪舆图说道:“阴山余脉的卓资山太重要了,一旦卓资山失守,多伦的大军就成了瓮中之鳖,他们逃跑,也是明智的选择。”

李隆基多少明白了点太宗皇帝的无奈,大军出塞,敌军压根就不跟你打,跑的比兔子还快。

想要在突厥人逃跑之前占领多伦,就像在法兰西投降前占领巴黎一样的困难。

撤退转进其疾如风,迂回包抄其徐如林。

李隆基肯定了姚崇的想法,点头说道:“他们依旧在试探大唐军队的进攻意图,他们依旧不肯放弃阴山之下的河套平原,他们依旧想要依靠城池据城而守,但是朕绝对不会让他们得逞!”

“河套不是他突厥人的长生天应许之地,那是汉土!一点都不能少!”

“可以让大唐军队在多伦筑城修建守捉城、卓资山沿线,巩固战果之后,向草原推进。”

黄河百害,唯富一套。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黄河携带着大量泥沙从黄土高原,流向下游,而下游地区则是平坦的华北平原。

至三门峡后,落差变小,黄河流速放缓,泥沙开始沉积,加之下游两岸长期人工筑堤束水,导致了黄河下游河床,高于两岸地面数米,形成实质上的地上河。

什么是地上河?就是黄河的海拔,其实比开封的双铁塔还要高。

稍有触怒黄河这条巨龙,黄河就会在华北平原上,神龙摆尾,造成一片黄沙泛滥的区域,被称之为黄泛区。

卓资山是阴山的余脉,控制了卓资山口,进可入河套,退可以据险守备,以图再进。

李隆基打多伦的目的就是巩固三受降城占领河套平原,加强对河套平原的统治,突厥人想再次劫掠中原的想法,完全是幻想。

他作为大唐皇帝要定下大唐军队的战略决心,自然是不满足收复卓资山、多伦城。

大唐需要更进一步。

姚崇点头说道:“可以让大唐军稍微休整一番,然后准备向草原深处进入。”

姚崇年轻时生性洒脱,注重气节,勤习武艺,以打猎自娱,二十岁后发奋读书,以孝敬皇帝(李弘)挽郎的身份步入仕途,又考中下笔成章举,授为濮州司仓参军,累迁至夏官郎中。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发动营州之乱,攻陷河北数州。当时,军机事务繁忙,姚崇处理得当,有条有理,深受武则天赏识,被擢升为夏官侍郎。

圣历元年(698年),姚崇升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后改任凤阁侍郎,又兼任相王府长史。

从武周时期开始姚崇亲眼见证了大唐军队出塞,又亲眼见识到了大唐弃置塞外诸卫,亲眼见识到了突厥人侵占了河北道之地,也亲眼看到了大唐从人人敬畏“天可汗”,变成四周各国屡次入境劫掠的,大唐军威不再。

现在,他又亲眼看到了大唐军队攻城略地,再次占领了多伦附近的城池。

这种感觉非常微妙,他这四十多年的从政,三起三落,大唐兜兜转转,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大唐似乎走入了一个循环往复的死循环之中。

这次又会有怎么样的不同吗?

姚崇希望有点不同的事儿发生。

姚崇有些好奇的问道:“陛下为何对底也伽,如此的愤怒?这东西也就是商帮在折腾,而且规模并不大。”

朱祁钰为何对底也伽如此的抵触的呢?

因为他是后来人,切实的知道这东西,朝廷一旦不打击,就会泛滥成灾。

李隆基坐下说道:“利一成,则青黄可分;利二成,则垂涎三尺,利五成,则火中取栗。倍利,则目无法纪,三倍利,则无法无天!”

姚崇说三倍利的三,表示多的意思。

李隆基发现姚崇这个家伙,实在是太好用了,这总结很到位了。

“底也伽,显然不止倍利,他们目无法纪,无法无天,此物牟利极多,商帮他们聚集在一起,目的就是逐利,一旦发现利润丰厚,就会种的遍地都是。”

底也伽就是后世的罂粟制成的初阶鸦片,大唐显然没意识到这些东西泛滥成灾的后果,但是李隆基却知道,这玩意儿…真的可以亡国。

他不打击这些,怕是大唐真的就亡国了,自己成了亡国之君了。

说起亡国之君,他自然想起了老歪脖子树上挂着的崇祯皇帝,他想到了鞑清,那一杆杆的大烟枪。

老奴酋在李成梁的帮助下,不断的扩大着自己的地盘,最后书七大恨伐明,在宁远城碰了一鼻子的灰,最终病逝。

黄台吉在****代善的帮助下,登上了汗位。

崇祯年间,其实后金、清廷,政权并不稳定,但黄台吉曾经三令五申,下旨禁烟,就是底也伽。

入了关之后,钦定鞑清律例中,鞑清也有明文规定。

「凡紫禁城内及凡仓库、坛庙等处,文武官员吃烟者革职,旗下人枷号两个月,鞭一百。民人责四十板,流三千里。」

中国的不产烟土,就连罂粟种子都是从东南亚传来,这些烟土哪里来的?

崇祯同样也禁烟,甚至出现了明文的嗜烟者死。

连崇祯都知道禁烟,如果穿越来的李隆基不禁,那还不如找根绳挂歪脖子树上,让崇祯挂无可挂。

万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相传,万历皇帝的宫里,就有这底也伽。

如果说中国物产丰富,那为何连后金、鞑靼都遍地都是?

甚至惊动了崇祯和黄台吉禁烟呢?

显然这背后,有人在大力的推动着烟土。

果然,如果说货币来到世间,在一边脸上带着天生的血斑,那么,资本、商帮,他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底也伽,也就是满清时的福寿膏,就是他们的肮脏。

李隆基摇头说道:“底也伽,如果用到正途上,肯定是受益良多,但是用到了逐利之途,那就是遍地都是,连种土地的粮地,也会被他们用来种植这底也伽,非朕之所愿。”

李隆基并没有多谈底也伽对人身体上的危害,而是简单说自己不愿意看到,百姓们舍本逐末。

研究这底也伽对人体的危害,是太医院的事儿。

等到鸿雁居的东家们都抓拿到了,送进太医院之后,以彼之道,还之彼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