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边城困境(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崛起大唐帝国》最新章节。

朔州都护府现在兵很多,本来就是战时,城门落了锁,没过多久,那些煽动的人,都被悉数抓了起来。

郭元振军机省行军大元帅,是这次征虏总督军务,但他不是法司,他不能审讯。

但是有人是法司。

此次前来朔州都护府的还有御林将官,三位玄甲武骑的都尉,靖安司有探查缉拿的权利,御林卫有掌兵典和执法军纪的权利,玄甲武骑是静安司和御林卫面对罪大恶极,规模比较大的暴力抗法时出动最大武装力量。

郭子仪是御林令官,正六品御林中郎将,这次为了战功也来到了朔州都护府。

御林卫是军队的法司,御林卫有稽查职权,地方是缉捕需要朔州的靖安司和官府。

这些人被抓了起来之后,因为是冲击的大唐行军大元帅的行营府邸,所以都被送到了御林卫的手中。

到了御林卫手中之后,很少有人不交代问题,除了那些想要用秘密保命的家伙之外。

御林令官很快的摸清楚了到底是谁在背后搞鬼。

就是鸿雁居,鸿雁居是江南谢、虞、魏、孔、张。前面说过,汉武迁移楚国贵族朔州,建设朔州城。这些贵族迁居总有一些带不走的,房屋、店铺、耕地等不动产,所以即使贵族人在朔州,但是和淮南、江南还是有联系的,慢慢形成朔州和淮南、江南的商道。

经过千年时间,虽然人员几经变动,现在是江南谢、虞、魏、孔、张家族掌控着鸿雁居。

在谢、虞、魏、孔、张家手中不断的扩大,甚至为朔州城建了城墙,耗尽了百万贯,但是谢、虞、魏、孔、张家经营依旧风声水起,商贸的范围越来越广。

比如郭元振手里拿到“底也伽”,就是从大食汗国得来,在大食汗国如同野草一样的“底也伽”,到了大唐因医药价值千金,运到南方诸府,换得银两,再换成丝绸茶叶,运抵西域、大食汗国。

一本万利。

陆上丝绸之路,自从汉代便有,后来汉分三国,魏晋南北朝,但是这条丝绸之路,却变得销声匿迹了起来。

它不运行了吗?

当然运行,只不过朝廷再也管不到了而已。

这鸿雁居真正的仓储在凉州,那才是货物交换的主要集中地,因为自汉亡之后,北方的门阀士家几乎垄断了西域抵达长安和洛阳的商贸线路。

谢、虞、魏、孔、张几家就开发另外一条商路,西域运来的商品和江南运来的产品都在凉州双方交易。

大唐长安发行大唐银币,精美的制式银币在边境一块银币能顶上两贯或者三贯的价值使用,让鸿雁居赚的盆满钵满,后来官方取消公廨钱,改为成立官营钱坊,而且对以前所欠公廨钱商贾和农户统一免除高息,只要按现行息利结清本金即可。

这原本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情,但是对那些放高息利钱的钱坊却十分心痛,转而对大唐的官营钱坊盛源通十分痛恨,但是盛源通有皇家和官府的庇护,也只能心里不忿。

谢、虞、魏、孔、张在朔州有商铺、商队、酒楼、妓院、赌坊可以说包罗万象,几乎控制了凉州与朔州之间商贸。凉州与朔州的商路是要经过塞外草原的,所以说和草原突厥人形成一种特殊关系。

但是后来大唐修建三受降城,颁布两税法,并且朔州官营盛源通和武备屯营建设,让谢、虞、魏、孔、张经营的商队再也没法逃避关税和市税。

而且盐铁茶糖是朝廷专卖经营,丝绸、布匹、麻绢都有了官营机构,因为大唐设立运河管理河道总督和运河漕运府衙运河道总兵府。

这样皇家和户部官转运各地仓储各种物资相比民间比较便捷,运河大船能运到长安和洛阳,也能经过驼队运送到凉州。

几年下来谢、虞、魏、孔、张经营的商业出现的明显的萎缩,但是靠着商铺、酒楼、妓院、赌坊日子也能过得有滋有味。但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几家盯上大唐钱坊的使用的飞钱异地兑换。

于是原本沟通南北信件的鸿雁居改成钱柜,也印制鸿雁飞钱。刚开始还是很正规的经营,但是随着经营飞钱的发展,他们发现许多商贾嫌弃文钱交易麻烦,就用飞钱直接交易。

飞钱成为交易大宗商品的钱币,此次禁军和民夫进驻朔州城,看着朔州城外连绵数十里军营。鸿雁居大量印制飞钱票据,在朔州城购买盐、粮、布匹。所以短短一个月朔州出现很明显粮食短缺,食盐、粮食价格上涨超过三成,粮价涨三成就惊动朔州平准署。常平仓的开仓需要河东道同意,以至于朔州府衙已经准备递交河东道开常平仓平抑粮价。

但是这无灾无难粮食出现短缺,总要说明原因吧,朔州虽说来了禁军和民夫,可是禁军和民夫有调拨都护府军仓的粮食,不用在民间购粮。

此事需要调查,可朔州官府早让谢、虞、魏、孔、张几家渗透成筛子了,得到消息后,几家一合计就先让家奴和店铺制造风声,说是禁军和民夫到来让朔州的盐、粮不足,造成物价上涨。

十分可惜,走了一步臭棋子。

郭元振何许人?就是伪造钱币的祖宗,在大唐官场三十多年,这点小把戏,在李俊还没禀报之前,看见李俊手里拿着鸿雁居飞钱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既然围攻将军府,那就不归地方管辖了,大唐设立军机省,既然有御林卫持法严纪的,就是司法审判军法衙门,兵法司。

郭子仪抓住闹事煽动者,顺藤摸瓜,一股脑把谢、虞、魏、孔、张几家全部派兵围了起来。

鸿雁居的库房里全部只有十万银币,三十万贯文钱。鸿雁居的倒台,朔州城收上来飞钱就价值三百六十万贯。也就说鸿雁居钱坊里的钱不足全部二十分之一。

此事已经闹的民怨沸腾,朔州城里百姓商贾一片哭嚎。可奇怪的是只找到五十万石的粮食和一万斤的盐巴。也就说鸿雁居把其余粮食和盐、布匹藏匿起来了。

可这些东西一时又找不到,面对手持飞钱的百姓商贾,郭元振、李俊明白有些人会因此倾家荡产。

因为仅过一天,朔州城已经出现一片萧条的景色,商铺虽然开着门,可是个个面露难色。

郭子仪、李俊、王守珪、和朔州府刺史王颂青几人在一起都不知所措,朔州盛源通钱坊大掌柜,在府外请见,

面对几人。朔州盛源通掌柜李顺瑞行礼道:“大元帅各位明公,陛下成立大唐钱坊,曾说钱坊撑盛世、首先明白,商贸是钱之来源,钱财要汇通天下,汇集天下,才能实现商贸繁荣,国之危难,更要保证国钱财命脉!”

“所以此次盛源通钱坊愿意兑换朔州城内所有的鸿雁居飞钱,虽不知朝廷将如何处罚此次相关人等,但请大元帅及各位明公做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