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年终弹劾(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崛起大唐帝国》最新章节。
朝议还在继续,大明的新朝廷,在稳定的运行了一年以来,还是颇有建树,盛源通钱坊,总共对换金银折银币三千多万枚,户部的常平仓和军仓首次粮食库存有五千万石。
户部魏知古说道:“大唐发行货币,遵从陛下所说新的货币以户部仓储物资为基准,今年发行开元新钱八千九百四十九万文,各地仓储库收购的米粮,帛类等皆满仓,臣请明岁增减常平仓十五场。”
“此事户部提议提交上来,经政事堂商议后,依规执行!”李隆基觉得大唐应该有个主管经济商贸的部门,但目前没有很好的人选,只能以财经事务以盐铁议事讨论,关乎政事的由四省联合商议,便设立政事堂。
这时户部度支部大夫田韵知站出来俯首说道:“臣等度支司同僚,联名上奏,请旨设官家工坊劳役署以时令、谷物、地域、劳动强弱等不同,制定劳动报酬,以安民生。”
李隆基对此是有一定的预期,毕竟自己的隆兴商会经营情况在哪让大唐的官员看着,掌柜和伙计以身入股,每年的分红是账房公开在堂屋内计算出来的,这种新的经营方式,让东家、掌柜,伙计的利益成为一体,官营工坊一时不可能提出那种身股分红的模式,但是对工匠的的薪酬给与律法上的保护和官方执政上上的指导管理也是一种进步。
对下辖官办冶所、织造局、盐场、由武备府代管农庄军镇工坊等等,进行强制的劳动报酬保障、劳动保护保障。
比如盐丁们的眼罩、口罩等物的规定,是劳动保护,进行不定期的监察。
劳役署的设立,隶属于尚书省,户部度支部,带领大唐天下一十五道户部劳役署,进行劳动报酬保护。
至于能不能落实到地方,在设立之初,只是指导意见,但是随着新政的不断推动,会慢慢落实。
李隆基有清楚的认识,此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远的工作。
坐直了身子说道:“准。”
这个规模不大的隶属于户部度支部下的劳役署,会依据柴米油盐等物价,进行灵活定价,尤其是柴米二价的定价。
柴、米,民以食为天,以柴价、米价折算最合适不过了。
“今年还像去年一样,京营将士给银一枚,供过年用度。”李隆基又宣布了一个决定。
高力士一甩拂尘大声的喊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兴安见左右无人说话,便继续说道:“陛下在户部准备了元月礼盒,还有岁礼,诸位在京官员,人人有份,明日起休沐至正月初五。”
李隆基站起身来说道:“退朝。”
“恭送陛…”群臣喊了个半截,只见杨玚往前走了一步说道:“陛下臣有本启奏。”
“臣弹劾沧州刺史独孤明杰,与民争利,欺行霸市,交结权贵,并倚为声势,身为驸马,居然住宿妓院,公然纳妾,行为多有不法,家故好侈,姬妾至百余人。穷奢极欲,臣请查办。”
杨玚跪在地上,他做了不知多少思想建设,才站出来弹劾沧州刺史独孤明杰。
独孤明杰何人?李渊的夫人就是独孤家的嫡女,也就是李世民母亲,这独孤明杰按照辈分来说,李隆基应该叫其一句太舅姥爷。李隆基刚站起来,不得不坐下。
杨玚,字瑶光,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信州刺史杨光翼之子。中宗时期进士及第,初为麟游县令,执法严格,清正不阿。杨玚步入仕途,出任麟游县令之时,宰相窦怀贞正在大肆建造金仙、玉真两座道观。窦怀贞发布文告征缴京城附近曾经亏欠别人钱财的人的财产。如此横征暴敛,人们却敢怒不敢言。血气方刚的县令杨玚,不怕丢官、不怕得罪权贵,愤而顶撞宰相,拒不执行窦怀贞的政策。
对此,窦怀贞非常生气,厉声责问:“县令怎敢违抗大夫的命令?”杨玚不慌不忙地说:“事关百姓的冤屈,和职位高低没关系。”窦怀贞被杨玚的一身正气折服了,重新考虑建造道观的事情,最终停止了原先的做法。
当初,韦皇后上奏请求把22岁作为百姓成丁纳税服役的最低年龄。等到韦皇后败亡,有关部门要追讨赋税。杨玚坚持认为不可以,他说:“韦皇后执政时,擅自任免官员,赦免有罪之人,为什么不去纠正这些错误,偏偏选择加重百姓负担的事予以更改?”征税一事由此作罢,杨玚也因此进入李隆基的官员备忘录中。
杨玚多次升迁后,经宋璟举荐,为地方御史,开元二年间,官至侍御史。京兆尹崔日知贪婪不法,杨玚与大夫李杰商量弹劾检举,反被崔日知陷害。杨玚上奏说:“执法部门一旦被恐吓威胁就屈服,使奸人阴谋得逞,那么御史府就可以废弃了。”唐玄宗认为杨玚很正直,坚决站在杨玚一边,将崔日知贬为县丞。
群臣刚俯首送别皇帝,不得不再站直了身子。
这都要休沐了,杨瑒突然站出来,炮轰大明皇帝的太舅姥爷,不得不说,杨瑒,是真的敢说。
杨瑒确实有些憨直,但是他不坏,不贪不腐,在乌烟瘴气的中宗朝,能够保持这份操守,难能可贵了。
“可有具体贪赃枉法之事?”李隆基坐直了身子问道。
杨瑒也是冒了天大的干系,将这件事在最后一次朝会的最后的时刻,抖了出来。
他已经留京了,比他懈怠的陆象先,去做地方去历练历练。
其实杨瑒不弹劾太舅姥爷,也是无碍,马上过年了,陛下又有公主诞生,国朝稳定,大唐新的冶炼工坊都开始盈利了。
这个大好的日子站出来,杨瑒的行为,看起来是真的有点傻。
杨瑒跪在地上,大声的喊道:“臣弹劾其三件罪名,桩桩属实,不实则治臣之罪!”
李隆基深吸了口气,杨瑒弹劾独孤明杰有罪,居然用自己去换,看来是有几分底气,他点头说道:“讲!”
“景龙三年,独孤明杰堂伯父逼民取田五千余亩,堂弟独孤鼎仗势欺人,领沧川门府兵殴打百姓,十死四十七伤,十七人不治身亡,死二十人,监察御史史萧谨弹劾独孤明杰,发其事明杰复不引咎,而妄陈饰非。”
“中宗李显宽宥之,六科十三道群起弹劾,中宗仍命宽宥,最终还田两千三百亩。”
李隆基深吸一口气说道:“大理寺卿,可有此事?”
薛简无奈出列俯首说道:“确有此事。”
杨瑒继续说道:“景元五年,独孤明杰私买自宫宦奴刘昇,开元二年,刘昇潜逃,至沧州通政官崔孝田告,独孤明杰擅养宦奴,有违祖制,独孤明杰勾结崔孝田将刘以逃奴论处。”
“自宫乃是大唐律明禁,私养乃死罪,勋臣外戚亦是如此!”
自宫奴是严令禁止,私养宦奴,在大唐的确是死罪不宥,勋臣外戚的世券不顶这种等同谋反的罪行。
李隆基再次看向了礼部尚书李济,大唐宗人府事,归礼部管。
李济出列俯首说道:“确有此事。”
杨瑒的气势越来越足,他俯首说道:“去岁独孤明杰以镇守沧州,出兵后突厥游击有功,请旨封侯,被陛下以名爵系重事,自有处置为由严词拒绝!”
“独孤明杰诬告武定侯郭英孙不孝,独孤明杰诬告,被御林卫提刑千户坐实。”
“独孤明杰五朝眷遇隆厚,皇亲国戚,挟私诬陷,臣请鞫捕。”
李隆基又看向了李明翰,李明翰出列俯首说道:“确有此事。”
“杨御史平身。”李隆基先让跪在地上的杨瑒站起身来。
前两件事,是独孤明杰不法,但是事情在景龙、景云年间。
而且这家伙身为皇家外戚,这是对着大唐老李家的脸上,左一巴掌,右一巴掌的扇,都不带停的。
尤其是扇了太宗皇帝李世民的脸,因为李世民的妻子是独孤明杰的姐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