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匠工晋爵(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崛起大唐帝国》最新章节。

李隆基坐直了身子说道:“今日朝议,朕有几事,其一,就是明年复建饶乐城之事,后突厥人主力北逃,太宗时期的饶乐州也应该复建了,朕还是那句话,宁可在塞外发生征战也不可在长城之有内战,饶乐城先行屯营军镇管辖,三年之后再议。”

“饶乐城及周围太宗时期牧场和守捉城,朕以为该复建了,这是武举学堂出的一份结业策论,待会儿让高力士给大伙儿念念。”

这第一件事,就是决定大唐国策是进攻还是防御,这决定了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国策。

“第二件事,则是年末了,大唐精钢冶炼场,各色矿场,牧马场、车架坊,兵械监、铸币监、纺织坊、服饰坊,总共有八十余万工匠,。”

“这些官营的工匠们为大唐建设立功不少,应给奖赏。”

“此事,也要议一议。”

李隆基要对工匠建立功勋晋爵制,并设立奇技牌和新物牌,就是字面意思,新奇的工艺技术和发明创造新的物品,奖牌纯金制作。

至今一等功勋奖章只发出去了二十四块,一等功勋必须是夺敌帅旗,斩杀或俘获大将军一级将军,或者就是如张孝嵩那种攻城灭国之举。李隆基可不是说话不算数的人,一等功牌兹事体大,李隆基打算再授予四枚。

这四枚,每一枚都是有着极大贡献之人。

李隆基的功赏牌,是没有特权的,纯粹的勋章,他还是秉持着军功封爵的态度,勋章是奖励范围就很宽泛,只要对大明有功皆赏赐。

这也是李隆基的一个试探,对工匠的创新进行国赏,刺激工匠的探索精神。

钱没有,只有一块功赏牌。

在廷文武重重的叹了口气,按照大唐眼下功勋的计算方式,他们这辈子都别想捞到一块奇功牌,头功牌都是极难。文臣里面,大唐文武双全的人不少,但也是极为有限的几个臣工,因军功有功赏牌。

比如紫微舍人倪若水,此刻表情非常微妙,他有块二等功勋牌,还是走狗屎运得去赶赴陇右前线,记录诸将功勋时候,正好赶上一场劫掠遭遇战得来的。

有用吗?其实就是供在家里镇邪。

没用吗?人人都羡慕他的狗屎运。

此时陛下一说,倪若水才反应过来,那银牌,好像非常珍贵。

人不患寡患不均,陛下的功赏牌赏出去了那么多,朝臣却是一块都捞不到。

只能呜呼哀哉,正是那鼻子上抹蜜糖——干馋捞不着。

李隆基说道:“各位臣公,都准备准备,在明年年初盐铁会上提出自己意见?”

朱祁钰坐直了身子说道:“御史有检察权利,靖安司缉拿之权,尚书省督察六部二十四司保证政令畅通。”

大唐以前是小吏查大官,会导致什么结果?

就是小吏不敢查,不敢动。

以前的御史台御史最高只有六品官阶,虽说大唐采用的御史无长官,可以监察任何人,但凭六品官阶御史去查四省和六部尚书,实在是太难了。

李隆基把御史台中分出御林卫,并且成立靖安司,让御史监察和批捕抓捕权利分开。并且把御史监察官阶和当地官员同级,大唐地方官员到州府就是做大官了,道(省)一级的只有尚书省直隶属官员观察使,御史台监察御史,至于通政司除了朝堂四十九个官员以外,各州县通政令吏都没有官阶和俸禄,这些通政吏都是由功勋复员回去的军士,李隆基给了他们通政令牌,有见官不跪,审案旁听,核准赋税官器,风闻言事的权利,府衙无道(省)一级通政衙门文书无权批捕。

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俯首高声说道:“陛下圣明!”

李隆基说的检察、审察是两个名词,检察是专门针对京官,审察是针对天下所有臣工,如果京师的吏治治不好,天下吏治又何从谈起呢?

大唐自李世民开始,皇帝就是尚书省尚书令,尚书省负责督查六部二十四司日常工作,尚书省谏议大夫和左右拾遗改成通政大夫,左右通政司丞,有廷议,上封言事之权。

李隆基兼了尚书令,跟随着李世民的步伐,不断的加大都察力度,再过几年州县考课加入审察机制,达到了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的地步,政体为之肃然。

想要肃清吏治,检察和审查一定要弄扎实,否则谈吏治,就是空谈罢了。

几天以后,京军剿匪的军报,通过驿站不停的送往军机省,郭元振、李祎等人领着兵部诸部,拆验军报火漆,然后将一个个小小的红旗,插在了堪舆图上。

李祎拔掉了堪舆图上的一个黑旗,这是燕山山脉附近的一个盘亘了三十余年的贼窝。

李祎笑着说道:“第一个山寨已经被京军第六营,用虎尊炮为平地了,对方抵抗极为激烈,甚至有弓弩,想负隅抵抗,以为凭借地利,可以拖延官军的步伐。”

“可惜想好事呢,王重没跟他们多废话。”

“燕山龙啸军,青﹑赤﹑蓝﹑绿,黄、五兵以队结合,联合作战,交替前进。”

整个燕山山脉,都交给了龙啸军和龙骧军,而龙啸军不负众望,率先传来了捷报,而且各地京营还在推进,如同猛龙过江一般,将这些根深蒂固的地头蛇们,连根拔起!

“报!”会同馆的军士将另一封战报交给了军机通事,军机通事立刻开始拆验,由符文翻译成阳文,随后阳文再对照阳书,进行比对,最终将翻译好的军报,交给了李祎。

这次是薛畅带领的龙威军,是薛讷的庶长子。

李祎再拔掉了一个黑旗,笑着说道:“龙威军四厢三营也拔了第一个山寨,他们去的是太行山,这太行山地势险要,这个速度,也算是极快了。”

“报!”

没多久李祎又拔了一个黑旗,这次是襄阳伯崔宣道。

崔宣道之前是定州刺史,李隆基在各州实施军政两分的时候,弃文从武,后因契丹突袭幽州,造成幽州两县遭到劫掠,被杀三千九百多人,劫走人口一万六千多人,不得不进京请罪,李隆基宽宥他戴罪立功,崔宣道打完了大来谷之战复伯爵。

崔宣道打土匪是不能晋爵的,但是这是练兵,练得好,打后突厥的时候,才能打得好。

这次崔宣道去勾注山,也就是雁门关所在的山脉打土匪,那就跟回家了一样,他本人就是出生在朔州,自然是如鱼得水。

大唐的战报源源不断的汇聚到了军机省,李隆基并没有下达任何命令,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不了解前线情况,就不要瞎指挥,剿匪都是以营为单位,有立功的军士还有武举学堂的学生,还有新式火器,这都剿灭土匪?

那简直太离谱了。

具体的战略,他还能参与一下,盖盖章。

具体作战,还是得靠大明的军将们,临场发挥,尤其是地形、排兵布阵、扎营等事。

若是朝廷连军士何时出恭也要过问,军将们不要打仗好了。

大家一起在京师里做铁杆庄稼,摆烂多好?

平定匪患之事,极其迅速,几乎是摧枯拉朽般的胜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