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民心所向(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崛起大唐帝国》最新章节。

他今天看到,平常自己看不起这些粗人,和自己一样都十分护犊子自家孩子,平日不会惹是生非,但是要伤害自家孩子,那就要拼命的那种!

现在既然有这个机会,姚崇也不介意顺手将这讨厌碍眼的绊脚石提前给王琚料理掉!

这种人在姚崇看来,对皇帝是属于无用还会添堵的那一类人,正好借着机会给彻底除了。

姚崇双眸轻轻二转,朝百官看去。

刑部尚书李济立即领会姚崇的意思,眼眸微微一眯,他朝王琚笑吟吟的道。

“王侍郎常说一句话,身正不怕影子斜,你又何须害怕什么?

大理寺寺卿李明玉都能大无畏的进牢狱探查案情,你是大儒,又怎么不行呢?

再说了陛下现在未说你有罪,不过既然有人怀疑于你。总要弄清楚才是。

到时,若没有查实,不也正好还了王琚的清白吗?

终究还是信得过,这也是为了你好。免得有人背后说你也包庇了张保伯。让跳进黄河水都洗不清了,请到大理寺牢狱走了一遭,事情弄清楚了,你得了清白,不也很好嘛?”

李济是个很有水平的人。

这一番话使人如沐春风,令人感觉不到丝毫的危险。

却又暗藏杀机,若是一个官场新鸟听了怕还以为他真是为王琚着想。可明眼人却都知道,温言细语背后是毛骨悚然的开始。

王琚心中一咯噔,呆呆看着李济

太殿中,王琚左顾右盼,朝四周官员看去,希望有人能出面帮着自己说几句。

还有寻找常和自己交好的几位官员都发去恳求的目光。

可此时,没有谁为王琚说话每一个人都沉默了,垂着头,连目光都不敢往王琚身上瞧去。

讲道理,这一次是真的没法儿求情啊!

万一被挂一个包庇张保伯的同党,被扔进大理寺不死也脱层皮!

死道友不死贫道。

“朕始终做不到时时刻刻的冷静。“

“朕不是一个弑杀的人可不能眼睁睁看着那么一个畜生活着!”

“朕每每想到那些有夫之妇,被他掳去,还要当着她们男人面前羞辱凌辱她,我的血液就在跳动燃烧!”

“一些官员当百姓是草根是浮萍,是低贱,没人给他们做主,可以肆意的操控权力人可以让一个畜生活了九年。”

“谁给那些草根,那些小民,那些百姓做主,他们就该被人这么欺辱吗?”

“诸位大臣这么冷静,冷静到那个时候还能镇定去想着权衡利弊。”

“朕做不到。”

“即便史书上会写上朕是暴君,朕依旧会毫不顾忌的出手。”

“朕体验过小民生存之苦,他们安稳活在大唐天威下,他们老实本分他们最容易满足。”

“朕要大唐的任何人走的路都是挺直着脊梁,堂堂正正活在这世上遇到不公之事就要将脊梁挺起来敢于对抗。”

“御史台、大理寺、刑部在朱雀门前公开的审理此案!?

“张玮应该跪在朱雀大街上,跪在承天门前,让万民唾骂,让百姓鞭挞,让其万世不得为人!”

朕要告诉你们,如果遇到这种事每个人都选择隐忍,选择妥协,那么大唐王朝只会向一个极端去发展最终让大唐百姓脊梁彻底歪了!

我们能传承到现在,就是因为我们富有反抗精神。奴役的太久了,大唐百姓怕是站不起来。

一个民族的民族自信,不该被贪腐、官僚、权力给腐蚀!

这是最宝贵的东西,它不能在我们身上缺失。

以小见大,许多事情要成自然之后,就无法改变了,现在必须要改变,?

有些朝堂的官员永远觉得自己高高在上,你们看不起百姓,朕看的起,朕相信他们,因为百姓是承载大唐朝堂这艘大船汪洋大海!”

“太宗皇帝不止一次说道: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朕一直教诲自己说要理解百姓,扎根百姓,深入百姓不要总觉得自己高高在上!

所以当你身居高位,就更要感同身受的爱护他们,为他们着想,百姓活不易,自古来,百姓爆发的能量能颠覆任何一个王朝这点事儿。

大唐立国就是遵循“以民为本,本固邦宁”,朕要做的就是富民强国,行遍九州,也希望诸位明公永远都保持这份心态。”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人生在世何须在意他人说什么?问心无愧就好。”

王琚面如死灰:“皇上,微臣.....”

“青丝要知廉洁早,莫待进牢愁白头。”

“为政不为民,民当弃之;为政不清廉,民当惩之。”

“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

李隆基摆手:“押去吧。”

“来人,给他带走,送大理寺。

王琚颤颤巍巍的被人夹着离开秦天殿,腿脚都软了。

在王琚被拉下去不久之后,殿外有人上殿。

“启秦陛下,大理寺少卿颜锐文觐见。”

李隆基眯着眼道去谨身,“紫宸殿等着”

李隆基提笔写下:

忠贞耿介维国安,勤政细实办公平;

四海齐声赞公操,清风正气安民情。

治安宁静祥和晴,秩序井然社会平;

财源充实富民安,百姓喜乐欢天喜。

为官勤政立新功,治国安民日振兴;

无私奉公自古今,有绩功绩历史载。

将此案和此印在本月的朝廷抵报上,通传各州县!

“有事起奏,无事退潮”说罢,宣布退朝。

朝会散去,众人各怀心思许多人面色都复杂无比

他们都知道,这事其实还没完,这已经闹到到了含元殿。

包庇张保伯的究竟还有多少人?

李隆基狠起来就是嗜杀冷漠的性子,怎可能不从重处理?

刚才几位扣着面甲万骑都尉求见,已经令百官开始心寒起来。

没人知道,大理寺少卿颜锐文带了一份涉及包庇官员名册交给皇帝。

今天的朝堂,每一种声音角龙混杂,铿锵有力。

可谁又能想到。这最终的结果会是王琚被下了诏狱?

朝堂百官臆想非非,很难琢磨的透李隆基在打什么算盘。

尤其在散朝之后,几位扣着面甲万骑都尉的求见,更令的这场大案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没人知道李隆基接下来会做什么,但所有人又都心惊胆战的知道事情远还没结束!

刑部尚书李济面色复杂的来到牢房外站在牢房外,他踟躇很久。

皇帝很偏袒百姓,今日朝堂的这段话毋庸置疑就是让大唐所有官员都要知道,执政之道首要是:“以民为本,本固邦宁”。

李济也不是什么世家之后,百姓遭遇李尚书也一定感同身受!

说不通啊!

究竟什么原因或者有什么魔力,才会让高高在上大唐天子如此重视这件事?

李济站在雨中思考了许久都没想明白,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需要保持“以民为本”原则为官做人。

,李尚书可不是傻子,他耐着性子抱拳道:“各位受苦了,今日大明宫大殿上,你们的家人将一封封血书铺满金銮殿,几百名受害者跑到大殿前,跪着伸冤,皇帝圣明,已知各位冤屈,这就释放各位。”

“圣上说,民之所向、本官又怎可能站在民之背面?既然查清冤屈,随后会拘捕查抄相关人员的家资对各位有所补偿!几日后,皇帝让三部公开宣判张保伯和其包庇者罪行!”

众人倒吸一口凉气,不过惊讶之余,心里更多的是感动。

众人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他们没想到自己还有冤案昭雪的一天,

“冤案污明镜,善恶置倒悬。真凶逍法外,无辜陷强权。圣人捍正义,七星耀龙堂。誓昭此中雪,清白留人间!”

“玄武降世天地明,东来紫气彩云升。春风又绿邕江岸,苦海重开般若情。傲雪十年添白发,惊雷一夜焕新晴。”

而此时的右羽林大将军的府中。

张玮趴在他儿子棺椁旁

“儿郎,外面那群人,都闭嘴了。没人敢站出来。”

“你阿耶现在就等着,等在流放外地,阿耶会东山再起,那时候,就是李隆基那小子给你陪葬之日上”

“没有人能挡住爹,整个大唐都不行!”

“大义,哈哈啥是大义,百姓认为的大义就是大义,李隆基该死那就该死!”

“此案已经越来越大,阿耶已经在外面放出风声了,坊间传言的风向都已经偏向咱们了!”

“儿子,你听到了吗?民间的百姓们都在为你鸣冤,都在唾骂指责李隆基兔死狗烹。!”

“他的皇位坐不远了上,如此残暴的君主,若是不死,天理难容!”

外面浙淅沥沥下着雨。

张玮听着老母亲敲着木鱼只是心却难以平静下来,

仇恨、怨毒、狠辣等各种情绪交织在眼虫,令他有些扭曲,有些亢奋!

“阿父”

儿媳张氏端着面走来,面容有些憔悴,地带着几分自责。

张玮是真爱这个儿媳的,见到她忐忑不安的脸,摇头道。“大仇还没报,吃不下。”

“阿爷。”洪氏柔声道,“还是吃些,吃了饭,才有力气去报仇。”

张玮叹口气,点头,“好。”味同嚼蜡的吃了两点,便没了几口,道,“如果我出什么意外,你就走吧后院有地下甬道,危难之际你从哪儿逃走。”

张氏面色“阿爷这是什么意思啊,保伯是被人杀害的我们怕什么呀!”

张玮道:虽然老夫为这一天布置好了一切,可是皇帝要真查出什么险,老夫也要想法给吾儿报仇雪恨!?’

张玮抬头看着门外面色有些决绝。

只是很快的,他脸色缓缓一变浙渐清晰起来。

一排排身穿玄甲锦袍的御林卫立在雨幕中,面色平静,不悲不喜,一动不动的盯着张玮。

一股子不祥的预感,渐渐从他心头氤氲升起。

张玮颤了颤,整个人,呆住了。

当御林卫不请自来的出现在张府大院时,心中那股子不安的情绪就越来越强。

他想不出来御林卫来此要做什么但总感觉来煮不善,

作为右羽林大将军,他是戍边多年和力挺皇上上位的功臣,还是拥有2万戍卫长安的精锐军队,他从不惧怕什么。

可要说惧怕,张玮唯一怕的就是自家儿子做的那些事,会被皇帝知道。想查是一定能查出来的。

这几年靖安司,好像从大明彻底销声匿迹了一样。

久到许多人已经忘了皇帝还有这么一支恐怖的力量在,却不知李隆基将靖安司分别调入皇城万骑,大理寺、刑部,因为靖安就是对内维护大唐律法,对外刺探敌情,维护大唐安稳。

屋处雨潺潺,看不清这一支御林卫有多少人马,目测有百人,如幽灵一般站在外面直勾勾的望着屋内。

秋寒料峭乍暖还寒,屋内烧起来的香炉内氤氲白烟清晰可见。

张氏有些害怕那风韵犹存的脸庞写满了担忧

她自从嫁到张家之后,许多朝廷的事也耳濡且染,自然知道御林卫是仕么机构,也知道这群人出现定不会有什么好事。

张玮似乎察觉到洪氏的惊恐,低声道。“不要慌冷静”

“去倒茶准备接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