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天降喜讯(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崛起大唐帝国》最新章节。

李隆基出于对大唐现状的了解,只要周边国家部落不侵犯大唐,就尽量采取和平的路线,一边整肃军队,加紧练兵,发展装备,一边筛选考科官吏,大力发展商贸和工坊。

对于北方的游牧吐蕃、后突厥、西突厥、契丹、靺鞨、奚、霫的部族采用边镇高筑墙,广积粮的策略

对于敢于称兵进犯的,大胆放手让各军镇以练促战,以战促练游击十六字,避免了发生大规模之战。

开元四月契丹联合靺鞨、奚、霫的部族突袭攻占的营州(治柳城,今辽宁朝阳)李隆基也只是让杜宾客、崔宣道、李思敬等附近州府刺史和武将自我反省,抓紧练兵,安抚百姓。

此时北庭都护府将凉州情况传到长安后,李隆基与姚崇、郭元振、卢怀慎等在兴庆殿议事。

郭元振接过了书信,瞅了半天,才开口念道:

“统一四海的大可汗皇帝陛下,猎鹰向陛下带去了长生天的问候,愿陛下如同天上的日月,明照四海而不遗微小,又如同山岳,连绵巍峨而颐养万物…”

李隆基觉得这个马屁实在是太过于生硬了些。

大唐的文人比较含蓄,他们利用文言文的说话方式把马屁拍的不是这么露骨。

当然也有可能是郭元振在润色,草原的部落王子也学习汉字,内容也不会优美到哪里去。

这封书信,主要内容有四点。

第一:西突厥十姓部落愿意归降大唐。希望大唐军队不要对凉州驻扎部族发动进攻,他们也将主动献上马匹、牛羊、皮毛等制品来表达诚意。

第二:请印信封爵,希望大唐皇帝能册封一个王爵给他,得到大唐的支持。

第三:双方约定在西突厥各部受到军事进攻时,唐朝在北庭的都护府的驻军将立刻前往救援实现与朔州镇军下的定边道大总管阿史那献三家联防。

第四:则是希望和大唐互市,以方便商贸交通的来往,每年一万匹未曾阉煽的后山马为礼物,朝贡大唐皇帝。

李隆基看着郭元振,又看了看姚崇,姚崇一言不发,而郭元振是一脸的坦然。

西突厥十姓为了表现自己的诚意,都将自己最出息的儿子,送到了大唐长安,并且会作为质子留在大唐京师。

李隆基拿着手中的书信,笑着说道:“天色已晚,高力士,你领着各位台吉去番夷馆住下。”

没有马上回应,而是先让各部落台吉住下,商议后,再通知朔州镇军大总管郭虔瓘应该怎么做。

姚崇、郭元振、卢怀慎知道皇帝有事问他们,自然没有离开,等待着李隆基的询问。

李隆基敲敲了桌子问道:“唐太宗对于归降的突厥采取的办法是“教以礼法,选其酋首,遣居宿卫,畏威怀德”,并且还在东突厥设置了羁縻州府,用以中央对地方的适度管理,可是周边各部今朝降了,明日叛了,大唐稍有虚弱,就会群起攻之。”

“诸位都是经年多谋的老人了,今日言者无罪,畅所欲言,也可明示,今年科举之一策论就是论四海八荒管制,科举还有一月时间,让明经学子多放眼看看远方,不要每天只盯着自己的手上两本书。”

“大唐治理需要群策群力,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仅靠一个人或者两个人是治理不好这么大国家的。”

李隆基最后一句话,就是通传出去。自古言: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意思是:文人都很谦虚,均不敢说自己的文章是最好的,没人敢认天下第一。而练武的都好勇斗狠,均不肯说自己比别人差,都认为自己是最厉害的,所以说武无第二。

水平再接近的武林高手,总可以通过比赛较量出输赢。而同样优秀的文章,却很难决定谁更胜一筹,因为没有公认的清晰明确的可以量化的评价标准。

武将打一场胜仗就可以证明自己,治理敌方策略,却需要时间的长时间的验证。

郭元振首先开口:“陛下,不惜一切代价出兵剿灭潜藏的威胁。可是以武力征服完成的外交,往往都伴随着激烈的民族反抗与斗争,所以这些政策也很难长久下去。”

姚崇说道:“陛下,臣的意见是采用魏征当年怀柔政策“偃武修文,大唐既安,四夷自服”的建议。”

姚崇目的是用温和的政策来处理民族之间的关系,安顿少数民族。

卢怀慎附议姚崇的意见。

这时郭元振又说道:“陛下,番夷多以游牧为生,不事农事与生产,草原环境恶劣,以强者为尊,大唐强四夷自服,大唐弱八荒必生反叛之心。”

“郭相也就是说畏威不畏德”李隆基说道。

郭元振道:“陛下,各族情况不同,风俗各异,信仰杂乱,臣觉得应以武力和怀柔并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