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阴雨蒙蒙(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崛起大唐帝国》最新章节。
次日一早,李隆基没有骑马去大明宫,在马车里也是昏昏欲睡,一直到紫宸殿,才从马车下来。
唐朝的官员假期不少,当皇帝没有这个福利。元日大朝会、朔望朝参、每日常参、三日军营巡视,七日翰林院,如遇到紧急情况还有追朝。
元日大朝会、朔望朝参、每日常参。元日朝会作为新年的重要礼俗便已存在。在朝会上,皇帝要“受四海之图籍,膺万国之贡珍”,并接受百官臣僚的祝贺。就是每年新年第一天要举行。
朔望朝参,即每月的初一、十五,其日殿上设黼扆、蹑席、熏炉、香案,依时刻陈列仪仗,“御史大夫领属官至殿西庑,从官朱衣传呼,促百官就班”。朔望朝参早在汉朝时期都有每月十五进行上朝朝议的规定,皇帝会召见百官们在殿中召开决策性会议。
唐制“凡京司文武职事九品以上,每朔、望朝参;五品以上及供奉官、员外郎、监察御史、太常博士每日朝参。每日朝参就是常参,一般不用摆列仪仗,也无大排场,是真正的行政日。参加者称常参官,人数少而级别高,都是五品以上职事要重者。
常参虽然照规矩本来每日都有。但是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下令“许常参官分日入朝,寻胜宴乐”《朔望朝参》。这就逐渐形成了皇帝单日坐朝,常参官双日不复入阁的制度。另外如果遇到假日也不入朝,而入朝日每次的时间一般也是固定的
《天圣令》所附唐《假宁令》规定:“诸京官请假,职事三品以上给三日,五品以上给十日。”没有规定次数限制。但这里为了避免连续请假,竟要求一个月请假最多一次,每请不过三日。
朔望朝参在宣政殿正殿举行,而常参则在宣政殿再后的便殿紫宸殿。由于宣政殿与紫宸殿中间有阁相连,所以唐代的常参便被称为入阁。
李隆基今日不同,身穿武弁,腰间挂着横刀,穿着鹿皮靴,大军开拔负责皇宫监门军和千牛军被派往陇右。
“北衙六军”是由唐太宗在贞观初年设立的,起初为“百骑”,后发展为“千骑”和“万骑”。李隆基在万骑基础上,建立了左、右龙武军,左、右神武军,左、右神策军,这六军营位于皇宫北面,因此合称“北衙六军”。
大唐的折冲府有八百府,唐太宗将天下折冲府归置为中央禁军十二卫,并在南衙设立,以便管理府兵的番上宿卫、训练和行动。每个卫大致下辖四十至六十府,由中央禁军统领,实现了府兵组织的有序运作。南衙禁军十六卫包括左右卫、左右武卫、左右金吾卫、左右骁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这些卫合计十二,加上左右千牛卫和左右监门卫,形成南衙十六卫的番号。
南衙禁军中还有四卫,包括左右千牛卫和左右监门卫。这四卫虽然属于南衙禁军体系,但不隶领折冲府府兵,只负责守卫皇帝、典仗宫门警卫,不执行卫戍和出征任务。左右千牛卫负责侍卫皇帝本人,左右监门卫则负责守卫长安、洛阳城中的皇宫门禁。
这次李隆基把左右千牛卫改为左右千牛军、左右监门卫改为左右监门军,经过整训,派往陇右。由新成立的北衙左、右龙武军,左、右神武军接替他们的职位。
历史上,唐玄宗开元中期,随着世家豪门土地兼并的激烈发展,“均田制”和建立在其基础上的“府兵制”逐渐崩溃。各地折冲府无兵可调,府兵纷纷逃亡散落,南衙十六卫失去了当年的强悍战斗力,沦为闲散衙门。唐朝只得施行募兵制,从民间招募士卒充实到“北衙六军”中,南衙十六卫的实际作用逐渐消失。
出于对于历史的了解,李隆基刚刚登基,就把潞州武举学堂毕业学生派往各地八百多折冲府担任校尉,都尉的职务。
并命令把大唐的军户全部合并到兵部武备屯田内,直接把一百万军户的田地保护起来,随后又实行募兵制,由于募兵没有身份限制,只要符合要求进入大唐军队时,家人便转为军户,建立屯营守地开荒,前面自武氏、韦后、安乐、太平等罚没的田地也被李隆基并入皇家农庄,建立起了新的军屯和募兵制度,武备屯营是军队后勤保障,募兵是大唐军队强悍战斗力的保障。
现在有人把手伸进这里面,按照李隆基的设想大唐设立安北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安东都护府,黑水都督府,东吉都督府,辽阳都督府,高丽都护府、幽州都督府、朔方都督府,陇右都督府、河西都督府,河北都督府、河东都督府、剑南都督府、黔中都督府、岭南都督府、江南左都督府,江南右都督府,淮南都督府、安南都督府、交趾都护府、东海都护府、南海都护府、流求都护府、北海都护府、远洋督护府。用十年到十五年恢复高宗时期大唐疆土及海域,在开拓海外建立远洋都护府。
李隆基对着高力士挥了挥手说道:“今天朕在大明宫里等你,大明宫上下百无禁忌,此时太极宫里人人心惶惶,你应当做什么,可知道吗?”
“拉一批,打一批,让人都听你的话,就是和大多数人站一起,你去办吧。”
李隆基让高力士去太极宫里,李隆基在大明宫办理朝政,一直不去太极宫,是因为心里一直有个阴影,让高力士经过半年摸底,现在要把太极宫里里外外打扫干净,窗明几净。
“一定要快,准、狠。”李隆基对高力士叮嘱着,这件事很重要。
“臣领命。”
太极宫宫城东西宽2830.3米,南北长1492.1米,占地大约4.2平方千米,是一座东西长,南北短长方形宫城。以横街分南北两部分,南部为三省六部,九寺五监办公之地,还有南衙十六卫办公之所。北部中间为皇庭、两侧分别是太子所居住的东宫与掖庭宫。
此时北衙左、右龙武军,左、右神武军分别把守太极宫十个城门,许进不许出,承天门大街、安福门到延喜门的横街上马蹄声响,没有人会想到,李隆基会在今天对太极宫动手,
郭元振已经五十多岁了,已是满脸花白胡须,他骑着马来到了朱雀门外,军士让行,一路来到了龙武军军府衙门口,翻身下马。
他整了整衣物,走进了龙武军,左龙武军的指挥都督王重,右龙武军都督王传仲对,左神武军都督王锐武,右神武军都督李浩明拜见郭元振。
郭元振进殿,看见高力士在衙门大殿内,手持圣旨和令符。
黄金令符上刻金龙和三辰旗,背面写字“圣人令”。
“高公公,这是要做什么?”郭元振此刻并不知晓出了什么事,他有些忐忑的问道。
高力士打开圣旨道:“圣令,龙武军、神武军、除守备皇庭戍卫,其余一切人听令行事.....钦此。”
在李隆基的敕喻中明确规定了借的时间和归还时间,若是失期,则可照例擒杀之。
今天真是处处显得有些怪异,各位将军隐隐约约觉得有大事要发生。
郭元振认真思虑了一番皇帝设立军机省,不让太监监军,就是要把军权从宦官手里收回来,这定是遇到事情了,说道:“各位将军让宫里值班军士听从兴安的调遣。”
各位将军神色复杂,点头称是,难道这皇宫又要变天了。
宫里的值班将军负责各个宫门的守备,开关城门,可披甲带刀巡查京城,宫门值守乃是四位将军的本职。
提督宫门,一直是直接对皇上李隆基负责,但是提举宫禁的腰牌在殿中监衙门。
皇城里的事情,郭元振管不了,这不是命令,只是一个建议。
皇宫里人现在是在选边站的时候,选择太上皇李旦还是选择已经登基的新帝,命运都在自己手里掌握。
郭元振再次翻身上马,皇宫守备兵马的军士都认得他,亮出鱼符,并没有拦他,他骑着马找到了中书省卢怀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