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道之恒(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崛起大唐帝国》最新章节。
太阳隐入大地的最后时刻,一行人进入了潞州大门,身后厚重的大门在八名军士的奋力推动下,缓慢的关上。
一路换马不停歇,每个人都风尘满身,李隆基在城内路上看看一众人“高力士,回去知回膳堂杀两头羊,给随行将士洗洗疲倦!”众人一听,精神顿时兴奋。
李隆基看看身边李宜德,少年倔强的看着前方,并没有因为有羊肉吃而感到欣喜,眼睛里充满了迷茫。高力士在旁边笑道:“府中有人等你。”少年更加迷惑,王府中有谁在等我。
“哈哈哈哈”周边一圈人的开心的笑道,进入王府,李隆基吩咐烧水,洗洗澡吧。已经几天了没有好好的泡个澡了。毕竟只是16岁的的少年,后堂的沐浴池是引来的山泉水经过炭火加热,泡起来浑身舒爽。打开门后,一个空翻,“哗--”水花四溅。”“啊”一声惊叫,李隆基扭头一看李婉蓉拿着皂角粉,毛巾,等物件托盘,水花溅到身上,那一双修长玉腿若隐若现。双方看着对方,突然李婉蓉双手捂住眼睛,
李隆基很尴尬,手边也没有毛巾可以遮住自己隐私部位,出来吧,这更不....“赶快出去吧”李隆基稳住心神,对李婉蓉说道。李婉蓉这才反应赶紧转身出去,和进来的高力士差点撞个满怀。高力士正要呵斥没有规矩,抬头看见李隆基,很鬼魅的笑了起来。
高力士站在浴池边:“郎君,也该给府邸买些奴婢了,怎么说这也是王府”李隆基看看高力士,很低沉的声音问道:“不是让李石俊一家在居住侧院吗?”高力士看见李隆基有责怪的意思,赶忙低头:“是这么安排的,可能是李娘子自己自愿的,毕竟是买入府中的,也没个具体安排,住的也不是下人房间,而是侧院独院。”
李隆基点头,看来想是李婉蓉想错了。自己开始只是想找个有经验会烧木炭的大工匠,可听了李明公的话,也不知怎么动了恻隐之心,正好这两年手上的钱也不少,当时没有多想,就是想帮帮,心里想着能帮一个是一个,就有了后面这些事,有些事就是这么巧合,像是有种命运的东西在推动自己。
洗浴完毕,在卧房的里,李隆基拿起那本郝洽给的书卷,刚看到上面写着《道恒》。这时,李婉蓉领证小厮,端着烤好的羊腿,几盘餐具进来。
“李娘子,你不是孤买来的奴婢,这几天好生和你阿爷,二郎相处...”李隆基话话没有说完,只见李婉蓉突然跪在自己面前,双眼流泪,哭的是梨花带雨。
“这是干嘛?”唐朝不兴跪礼,只有祭祖时期,才会双腿下跪。可这一个劲哭,李隆基也不知怎么劝,一发狠说道:
“起来,一家团圆本是好事,李娘子你在孤面前哭的如此伤心,是孤委屈了你了?”
李婉蓉连忙努力止住泪水,抽泣说:“没,只是没想到得,殿下如此宠幸,是儿刚才不懂事了,是觉得做梦,刚才掐了自己一下,也不怎么的就有些想哭了。”
这有些事越解释越乱,高力士也不是办事不力的人。看来是有些人在揣摩自己的意思,想到岔路上去了。当时和李川浩州事说话时,身边人也没听见。李隆基了然,这问题可能就出在高力士的身上。
“哦!”李隆基知道这是喜极而泣,可自己真没这样想,毕竟现在的自己才16岁多,唐太宗规定的娶妻规定是男子20岁,女子15岁。
这么个清癯绝俗,靡颜腻理,双瞳翦水的美女在自己的面前,心不动是不可能的,能稳住只是有比这更重要的事情。有什么比眼前事更重要,那只能是那一颗抱负,雄心,想展翅翱翔的理想。
“孤看会书,李娘子烧壶茶吧!”劝解是没用的,找点事情给情绪的人,也许是最好让他尽快平复情绪的最好办法。
李隆基打开《道恒》手卷,看到:“恒先无有,朴、清、虚。朴,大朴;清,太清;虚,太虚。自厌不自牣,“域“作。有“域“焉有“气“,有“气“焉有“有“,有“有“焉有“始“,有“始“焉有“往者“。未有天地,未有作行、出生,虚清为一,若寂水,梦梦清同,而未或明、未或滋生。气是自生,恒莫生气。气是自生自作。恒气之生,不独有与也,“域“恒焉,生“域“者同焉。混混不宁,求其所生。异生异,归生归,违生非,非生违,依生依,求欲自复,复生之。“生“行,浊气生地,清气生天。气信神哉,云云相生,信盈天地。同出而异性,因生其所欲。业业天地,纷纷而复其所欲;明明天行,唯复以不废,知几而亡思不天。“有“出於“域“,“生“出於“有“,“音“出於“生“,“言“出於“音“,“名“出於“言“,“事“出於“名“。“域“非“域“,无谓“域“;“有“非“有“,无谓“有“;“生“非“生“,无谓“生“;“音“非“音“,无谓“音“;“言“非“言“,无谓“言“;“名“非“名“,无谓“名“;“事“非“事“,无谓“事“,详宜利主。采物出於作,作焉有事,不作无事。与天之事,自作为事,用以不可赓也。凡多采物,先树有善,有治无乱。有人焉有不善,乱出於人。先有中,焉有外。先有小,焉有大。先有柔,焉有刚。先有圆,焉有方。先有晦,焉有明。先有短,焉有长。天道既裁,唯一以犹一,唯复以犹复。恒气之生,因言、名先。诸“有“,殆亡言之后者,校比焉举天下之名所属,习以不可改也。举天下之作,强诸果,天下之大作,其冥蒙不自若作,庸有果与不果?两者不废,举天下之为也,无舍也,无与也,而能自为也。
举天下之生,同也,其事无不复。天下之作也,无许极,无非其所。举天下之作也,无不得其极而果遂,庸或得之,庸或失之?
举天下之名无有废者,与天下之明王、明君、明士,庸有求而不予?
李隆基看着陷入沉思。
唐朝是以黄老道学“无为而治”治理天下,道德经的无为是对统治的建议,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无为并没有什么重要,这本恒先讲的是“自化”,自化和无为相辅相成,统治者的无为,才能催生民众的“自化”。因此普通民众通过“自化”是追求天道的方法。想要了解“道”的名,要从宇宙的起源说起,在宇宙形成之前,就有一个叫做“道”的东西。
这个“道”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创造宇宙万物的造物主,但他不同于神话中那些女娲,佛祖,那些被具体人为形象化的物体。
更像一种没有感情的运行万物的规律,就像是是地球上初夏秋冬,白天黑夜,有了万物运行的规律,才诞生了各种的环境,有了推动万物运行的规律,就有了空间或者是宇宙间环境,有空间于是有元气(古人有元气论,意思是天地万物都源自同一种特殊的炁)。
元气出现之后,就开始凝聚成为各种生物,于是就有了开始,有了开始,也就有了结束和循环,至此,整个宇宙生成。这就是整个宇宙出现的过程,这就是“道”关于宇宙形成最早的描述,其中“有生于无”的感念和后世理论如出一辙。
在天地形成之前,不存在什么行为和创作,一切都是虚无的,没有一点声音,四周的混沌迷茫漆黑一片,更没有什么光明和生命体的空域,空域属于“道”,“道”创造了空域,元气并不道成的,元气是在空域中,自然而然的出现的,也就是道只是创造了适合元气生成的环境或者空域,元气和空域是相辅相成,有了元气就产生生物,逐渐产生万物,这个也是自然而然过程,就像好奇引起好奇,恐惧引起恐惧,怨恨引起怨恨,悲痛引起悲痛,依赖引起依赖一样,万物是根据自身的环境自我演化而来的,简称“自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