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出钱赎人(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崛起大唐帝国》最新章节。

李隆基也许很庆幸自己活在在唐朝盛世,在冶炼铁场,十几米的高炉有数十个。以煤或者木炭、石英砂、沙质黏土(耐火土)、等掺杂而成的黑色耐火材料,砌墙围成高炉。

水动翻车转动把一车石炭、青石子(就是石灰石做催化剂使用)、铁矿石提到高处倒入高炉,水车在转动齿轮带动着鼓风箱,活塞式木风箱,两个进风口,一个出风口,而进风口处设有活瓣,活瓣一启一闭,以达到鼓风的目的。分成三段进行空气预加热,再通过风道进入鼓风箱,由鼓风箱吹鼓,由炉膛的风眼进入炉内。在炉下吹着空气,高炉上赤红火焰发出呼呼的响声。

有经验的大工匠,观察着火焰的颜色,打开炉下出口,炙热的明黄色铁水就流进石墨坩埚内,然后倒入沙制模具中,冷确后铁具,几块叠加。

唐朝的灌钢法很纯熟,在水利带动是铁锤千锤百炼下,反复退火、捶打杂质,才能得到一块百炼钢。

军队制式装备,就要有标准,军械的大小,规格,武器的重量、形制等等。

也有游标卡尺,叫做铜鱼卡尺,据传闻乃是由新朝王莽所发明,后来广泛用于了军器制作,可以测量长度、内外径和深度。

李隆基看着前面,突然发现李川浩,“李明公,也在此地”

李川浩转身,惊慌中赶紧回礼:“殿下,福寿安康。”

李隆基整天到处游走,神出鬼没,处罚一些执行不力的官吏,下面的官员不敢一丝懈怠,生怕哪天触到霉头。

“孤安,李明公”周围的工匠一听临淄王到来,一众人赶紧行礼“殿下,福寿安康”

“免礼,免礼。”李隆基到冶炼场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只是刚才大家都在忙,进来一个披着麻衣斗篷人,大家一直没有在意。

穿越来的李隆基知道一些后世炼钢的基本方式。

石炭场的水洗煤需要再次烧制成焦炭,和铁矿粉和石灰石烧制后的熟铁混合,进入高炉内进行冶炼,然后转炉,进行二次冶炼出来后就是完全的钢铁水,直接浇筑成形就好。

现在需要是烧制焦炭。李隆基问道李川浩:“明公,可知有烧制木炭的技术好的大师傅。”

“有的,是李石俊,不过现在牢里,”李川浩有些尴尬看着李隆基。说道:“李石俊烧炭技艺高,河东裴家让其在烧制木炭,后因沁河发水,家里招灾,裴家确在此时辞退李匠人,后无人聘请,为此背上利贷,无力偿还,裴家愿出钱赎买让李石俊一家入裴家奴籍,李石俊儿子李宜德恼怒,打伤了裴家管事,被裴家告到县衙,府衙判其儿女卖身为奴抵债,李石俊现收监牢中”

李隆基明白了:裴家在李石俊家中发水时借故辞退,李石俊虽有积蓄,但不足以在大灾面前妥善安置家人,只能借贷购置房产,可有势力裴家“人”发话,使各烧炭场皆不敢聘用李石俊。

借贷到期,房子被低价折现,剩余债务无力偿还。这时裴家大善人出面,愿意赎买李石俊一家为奴,替其偿还债务,知是裴家捣鬼,动手伤人,被告到府衙,依律判罚,无力缴纳罚金,只能是被判为奴,抵偿债务。

李隆基摇头,河东裴家氏族门阀之一,家主大伯是朝中中书侍郎(宰相),三品以上朝中官员裴家有11人。

此事需要解决,李隆基问李川浩:“李石俊一家欠了多少钱”。

李川浩回道:“殿下,总共八十贯钱(相当于80两银子)。”

“唐朝一斤木炭市场价12文钱,窑厂一年可产二十万斤木炭,每年可卖2400贯,李石俊是大工匠每年薪资只有五十贯,裴家连这点工钱都不想付了。”李隆基恼怒,这就是堂堂当朝宰相府干出事情。

李川浩摇头:“李石俊女儿今年14岁,生的花容月貌,裴家东伯要纳其为妾室,可裴家东伯已经古稀七十岁了。”

李隆基前往昔阳县衙,说明来意,愿替李石俊一家偿还债务。昔阳县县令张怀安面露为难,案件已经宣判,断无更改可能。

李隆基只能出钱赎出在牢里的李石俊。询问得知:“儿子李宜德现在裴家牧场放马,女儿李婉蓉被送到潞州贵香院调教。”

李隆基让高廉先在昔阳县衙办理赎出李石俊的手续,带着李传忠和王重等人返回潞州。

进入潞州西市,只见前方两旁灯火通明,正前方是一堵筑在水上的白墙,约两米高,上覆黑瓦,墙头砌成高低起伏的波浪状,正中一个宽大红漆大门半掩着,有琴音和着曲声隐约传来,门上黑色匾额上书“贵香院”三个烫金大字。

门内旁灯火通明,正前方是一堵筑在水上的石墙,约两米高,砌成高低起伏的波浪状。

风有些清凉,但是依旧阻拦不住金陵河畔的热闹。

夕阳在天边留下了最后的一丝金黄色,用尽了最后的力气晕染出最后的昏黄。

天上明月晕色,衬着明亮的灯光、楼上点点灯火、相交成辉散出一片朦胧的烟霭;李隆基来到了贵香院前,

贵香院由东、西、南、北、中五座院落组成。

五座院落环绕池水,浮萍满地,碧绿而明净。飞桥栏槛明暗相通,高低起伏檐角交错,当得起富丽堂皇。

李隆基看着人来人往,感慨万千的说道:“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香帏风动花入楼,高调鸣筝缓夜愁。。”

高力士立刻俯首说道:“真是好诗。”

王重频频点头说道:“精辟。”李隆基一笑“马屁!”

贵香院进入大门向后院是一个长长的连廊,高力士递上了一枚信牌。李隆基现在产业繁多,今日是东都(洛阳)的贡品皇商。

昏黄的主楼中,更是一片莺莺燕燕好不热闹,一股十分浓郁的胭脂水粉的味道,在空中弥漫,丝竹之声、淫词秽语不绝于耳。

一个带着窄窄的弁帽的龟公迎了上来,乐呵呵的问道:“少郎真是好气势,积石如玉,列松如翠,郎艳独绝,”

“看少郎乃是生面孔,是有熟络的相好小娘子,还是有赴约?”

高力士上前拦住了近前来的龟公,递上信牌说道:“东都皇商。”

“贵客!”龟公大喊一声便领着李隆基一行五人,奔着后院高楼大殿而去。

大殿二楼雅间,琥珀酒、碧玉觞、金足樽、翡翠盘,食如画、酒如泉,古琴涔涔、钟声叮咚。

大殿四周装饰着倒铃般的花朵,花萼洁白,骨瓷样泛出半透明的光泽,花瓣顶端是一圈深浅不一的淡紫色,似染似天成。

台下没几个在听曲,而是交头接耳。一曲梨花曲唱了三折,一人终于上台,拍了拍手说道:“今日贵客满座齐聚一堂,某不才,做这唱衣,某别的不会,只一点,对这扑买之物,却是如数家珍,且听与诸位分说,娓娓道来。”

“从今日听众卖衣,未三唱,应益价!三唱未竞,益价不犯!”

唱衣,唐朝的一种职业,说是寺庙里僧人圆寂之后,会把遗物卖掉,然后分钱,卖衣服的这个人就叫唱衣。

后来慢慢发展到了类似拍卖行的一样的营生。

未三唱,应益价,三唱未竞,益价不犯。

有人出价,就有人溢价,三次叫价之前,可以溢价,但是三次叫价以后,再溢价就不算了。

“咱们闲话少许,闲事休提,请今日宝物来。”

一对儿巨大的象牙被抬了出来,洁白如玉的放在了灯盏之下。

唱衣笑着说道:“佛誓国(今泰国)来的象牙,,是那玄奘和尚去过最远的地方,在那天的尽头,海的最远处…”

象牙、犀角、玳瑁、沉香、珊瑚、宝石、家居器物、香料、各种木料等等层出不穷,各种宝物种类还要繁多。显然有商贸和各国往来,对这些极为熟稔,甚至连这小小长衣都一清二楚。

唱衣看着气氛热络,便高声说道:“下面这一物,乃是活物,有道是: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

“自前唐初年,便有新罗婢最为乖巧,今日则是高丽姬盛名远播。”

“今日则有高丽少女七人,执馔婢十人,女使十六人,诸位看官,若是看到中意之人,则尽可出价,起价十贯,叫价一贯。”

执馔婢是什么人?是专门拿着汤勺喂饭的少女。

看着楼下的少女,一个个的被带上台来。

这些个高丽姬个顶个的皮肤白皙、珠圆玉润,看起来就很乖巧柔顺。

其中一女子,引得众商追捧,叫价一度到了五十多贯,最后被一豪商以一百贯下。

李隆基沉默不语的看着这一幕,这些人的眼中,根本没什么家国情怀,突厥反叛,高丽亦有反叛痕迹,各种势要豪右之家,却前往高丽贩卖铁器、粮食换来高丽少女满足自己私欲和金钱,却不管那铁器粮食是资助敌人杀向自己的利剑。

扑买只不过是前戏罢了,无论是那些琳琅满目的宝物,还是这异国香色的高丽姬,不过是今天的配角。

好一会,只见高力士快步走了进来,悄声说道:“殿下,打听到了,李石俊女儿二楼雅间。”

“好”李隆基抬脚向二楼走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