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家国情怀(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崛起大唐帝国》最新章节。
李隆基正在收录各地趣闻轶事,百姓杂谈,奋笔疾书着适合这个时代的发展,做着鸿途伟业规划。
高廉匆匆进来“恭喜郎君”
李隆基看看笑嘻嘻的高廉道:“高士博,是有新的手工技艺,还有是新的矿苗发现了,还是有胸有韬略的人才了。”
高廉摇头,“郎君请随我一同前往,一看便知。”
李隆基不明所以,跟随前往前院,忽见一少女倚在池塘边楼廊边,那少女约莫十六七岁年纪,一身青色花衫,披着宽松的轻纱袍裙,笑靥如花双目湛湛有神,修眉端鼻,颊边微现梨涡,直是秀美无伦。
温暖的阳光照在她的脸上,更显得她肤色晶莹,柔美如玉,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远。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开放包容的一个朝代,有一种被称为袒胸装的服饰,领口很低,酥胸半露。为了充分突出“肌肤细腻骨肉匀”的媚态,唐诗中这样描写这种风韵:“粉胸半掩凝晴雪”;“云鬓花颜金步摇”。
高廉告诉李隆基此女是王家提亲的女子,据不良人报进城时骑马穿的是男装,在富春钱柜换上女装,坐马车前来。
王家家主大郎王文锦上门游说,愿将小女许配给李隆基,虽说现在是武帝周朝,但太宗皇帝的《氏族令》是不允许五姓七望家族通婚,就有了氏族和武勋,及抢科举状元入赘形成了28家氏族门阀情况。不过武则天执政前期对氏族门阀打压也绝不手软,一度使朝堂门阀不足一半。
李隆基以家中大人须告知,拖延时间,并未提亲。此女前来何意?李隆基让高廉等人退下。
让李隆基站在廊外轻轻哼了一声,那女子只是轻轻抬头,瞧瞧,一脸冷漠道:“堂堂临淄王府,不入某家别院,本娘子倒看着这池中鱼儿有趣。”
来者不善,此句就有虎落平阳,龙困浅滩之讥讽意。
虽是五姓七望,但其他四家看不起李姓皇族,认为是投机取巧的暴发户。太宗李世民曾想让十四子娶崔家女儿,谁知崔家把女儿嫁给一七品知县,也不嫁给李世民的十四子。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李隆基摇头,不屑道:“孤不知这位小娘子只为进府观鱼,不过府中有恶犬,望不要胡乱走动。”
不等那女子搭话。李隆基点头示意:“孤事务繁忙,不打扰小娘子雅兴,先告辞了”
李隆基转身心想:“等会放狗,吓不死你。”
刚刚转身只见一个少女穿着淡绿衫子,从前厅快步而出,但见她双眉弯弯,小小的鼻子微微上翘,脸如白玉,颜若朝华,她服饰打扮也不如何华贵,只项颈中挂了一串明珠,发出淡淡光晕,映得她更是粉装玉琢一般。
旁边跟着一丫鬟,一张瓜子脸,双眉修长,肤色虽然微黑,却掩不了姿形秀丽,容光照人。
李隆基有点心动的感觉,
女子躬身行礼:“见过少郎”转头对廊内喊道:“宛凝,你怎独自出来了,一会殿下来了,很是无礼。”
王宛凝站起目视着李隆基行礼:“殿下,福寿安康,儿刚才不知。”
李隆基今天身穿藏青色的锦袍,黑色鹿皮快靴,16岁少年,身量中等,筋骨匀称、格外结实,肩宽背厚、猿臂蜂腰,是武将打扮。看来王宛凝将他当成府中护卫武将
淡绿衫子女子赶忙行礼:“殿下,福寿安康。”脸上肤如凝脂,白里透红,更加妩媚动人。
“孤安”李隆基有些傻傻盯着眼前姑娘,问道:“小娘,也是王家的。”
“儿叫郝书萱非王家,家中祖父与王家曾是好友,今日是到富春钱柜存放物品,巧遇王娘子,说是王府今日有诗会,然....”郝书萱已经双耳通红,满脸尴尬。
王宛凝看见自己的谎话被揭穿,赶忙接话:“儿也是听他人言,也许是误传吧。”腰间金银玉配饰叮当作响。
郝书萱低头轻轻拽住王宛凝,“既是误会,那打扰殿下了,儿告退。”
王宛凝道上下看看李隆基,微微一笑,轻声道:坊间传言殿下“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儿善骑射喜诗词,仰慕已久,今可借诗词一阅,他日一起游猎。”
李隆基知道唐朝开放,女子出门访友,做生意,甚至有女官职,都无禁忌,可这女子直接到未提亲的夫家,怕是头一遭。
郝书萱见状,却显得不知所措,双手紧紧扣在一起。双眼微弯却显得越发动人心弦。
李隆基笑道:“既来之,哪有扫兴而归之理。”
高廉准备好笔墨纸砚,李隆基思索一会,写下两首诗词,
一首:芳容丽质更妖娆,秋水精神瑞雪标。凤眼半弯藏琥珀,朱唇一颗点樱桃。给了王宛凝。
一首:香靥凝羞一笑开,柳腰如醉暖相挨,日长春困下楼台。照水有情聊整鬓,倚栏无绪更兜鞋,眼边牵系懒归来。这是宋代:秦观《浣溪沙》送给郝书萱。
李隆基将诗词卷起来,分别送给两位,吩咐回去再看,两女子道谢回去。
李隆基看着两女离去,问高廉:“高士博,你觉得王家孙女此次来是何用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