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长安听书(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崛起大唐帝国》最新章节。
郭元振的车驾先去了火药署,火药署在城外有一处专门熬硝石的地方,这是郭元振督办,所有的熬出硝,皆送往火药署备用。
他巡视了一圈硝石厂之后,颇为满意,他离开这段时间,大唐的武备,依旧没有放松。
郭元振离开了硝石厂入了京师,他先去了秘书省交了征北大统领的帅印,领辅国大将军勋服和太子少保印绶,那是陛下赐下。
不过仍然挂职军机省走仆射的职位,挂少保印,方便日后总督军务。
郭元振本来打算直接去兴庆宫复命,但是陛下未等他出大明宫的门,便下了敕谕让郭元振休息一天,有什么事明日再说。
可持续性竭泽而渔是大方针。
郭元振从河套归来,一路车马劳顿,自然要好好休息一番。
郭元振先去了太医院,王志坚为于谦诊治了一番,此行,郭元振的身体并没有出现恶疾,一切良好。
身体健康。
郭元振走出太医院的时候,身边多了个人,是李济,李济最近一直在太医院向王志坚讨教医术,倒是颇有精进。
李济说“陛下也真是,突厥灭国,是震动天下的大事,原本等郭元帅回京,过段时间就是陛下生辰,得有个盛大的庆典,陛下就是不过,你看看这,精心准备了一番,白费心机,唉。”李济这小胳膊,最终还是没能拧得过陛下的大腿。
庆典最终没办成。
郭元振倒是听闻了此事,李济一直撺掇着给陛下办一场庆寿节,而且承诺不耗国帑,更不耗银钱,但是最终还是被陛下给否了。
“陛下怎么说的?难不成在这礼法之事上,还有让李尚书为难的地方不成?”郭元振笑意盎然的问道。
李济颇为愤怒的说道:“贞观二十年十二月,长孙无忌上奏,请旨大办唐太宗寿诞,但是唐太宗文皇帝对曰:《诗》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唐太宗言辞拒绝操办寿诞。”
真实的历史是,开元十七年,唐玄宗的宰相源乾曜和张说二人,就上奏请旨大肆操办千秋节,唐玄宗志得意满,欣然接受。就是给皇帝过寿的由来,是唐朝开元年间,开始大肆操办,随后规矩越来越多,耗费也越来越大。
比如一次万寿节,所耗资财一次就数百万缗,穷耗国力。
不过穿越而来李隆基以太宗之事婉拒了。
“这老话说得好啊,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陛下大肆操办万寿节,那各地官员也四处搜刮生辰纲,折腾的天下民不聊生。”
“当时太平公主不就是靠着每年过寿,大肆收受各地官员财物,封官许爵,最后落个...”
“陛下,对生辰一事忌讳莫深,就是不肯过祝寿节,你说这孝道大伦,不过怎么行呢?”
大唐朝臣很难看到李济吃瘪的样子。
祝寿节这事儿,陛下就是不肯,这事算是停了。
郭元振想了想,这件事还是陛下做得对,表示恭顺的法子很多,生辰庆典一事,还是不要操办的好。
李济有点挠头,礼部就是想热闹热闹,但是陛下不许,他也没什么办法。
郭元振笑着说道:“此事不难。”
“陛下不愿意过万寿节是因为什么?因为大费周章。”
“舞于含元殿,后赐宴设酺,亦会延庆殿。其日未明,金吾引驾骑,缇骑陈仗,列旗帜,被金甲,周游全城。”
李济点头,这就是症结所在,皇帝两天歇不住,忙里忙外。
但是这是礼法的一部分,乃是宗族礼法孝道大伦。
“郭少保以为,应该如何变通呢?”李济眉头紧皱的问道。
郭元振笑着说道:“生辰就祝陛下万寿无疆,这世间哪有万寿无疆之人,陛下又不好这丹方术法之事。”
“我来问你,贞观四年(630年)三月各族首领到长安,请求唐太宗为“天可汗”。突厥等一些民族的首领称“可汗”,共尊唐太宗为“天可汗”,使各族首领视唐太宗为天下共主。唐太宗颇感突然,他说:“我为大唐天子,又下行可汗事乎了”唐朝群臣与各族首领都高呼“万岁”,表示拥护。自此以后,唐太宗“以玺书赐西域、北荒之君长,皆称‘皇帝天可汗’。”各族首领有死亡者,唐太宗就下诏立“其后嗣。临统四夷,自此始也”。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正月,北方各族首领向唐太宗奏称:“臣等既为唐民,往来天至尊所,如诣父母,请回纥以南、突厥以北开一道,谓之参天可汗道,置六十八驿,各有马及酒肉以供过使,岁贡貂皮以充租赋,仍请能属文人,使为表疏。”唐太宗同意了这一要求。”
“自此,突厥设十八州府,置六十八驿,成为大唐的安北道。”
李济掐着指头一算说道:“那是贞观二十一年正月辰龙日。”
郭元振点头说道:“陛下不过万寿节,是无万寿无疆之人。”
“但是李尚书啊,咱呢,可以变通一下,把正月十二日这天定为天庆节,寓意日月山河江山永固,大唐社稷千秋万代,普天同庆。”
“这陛下总不能不同意了吧,毕竟是为国朝开辟贺。”
李济左掌握拳用力击了右掌一下,点头说道:“着呀,还是郭少保有法子啊!”
李济的眼神中颇为兴奋,大皇帝不是不给自己过寿吗?
那好,我给大唐过寿,大皇帝总不能不同意吧。
郭元振接着说道:“按照前天庆节,这需要休沐三日,正好到了上元节正月十五,这又是四天,连起来,休沐七日,正好也是过年。”
“百姓们大庆大唐开辟,也不用再多准备资财,就是上元节多了三天休沐日罢了。”
李济不住的点头说道:“好,好,这个法子好啊!就这句,日月山河江山永固,大唐社稷千秋万代,明天含元殿议政,我就说此事。”
天下无万寿无疆之人,历史有社稷无限期的吗?
郭元振摇头,那是身后事,他们这代人,做好他们这代人的事儿就是。
儿孙的事儿,他们能管得着吗?
神武如太祖高皇帝,龙驭上宾之后,这天下不还是到了秦王府手中?谁能管得了身后事呢?
“郭少保是怎么想到的?”李济满是好奇的问道。
郭元振含笑不语,他对国家之制的理解,自始至终都未曾变过,那就是社稷为重,君为轻,天下人人皆私,陛下一人公耳。
陛下一人公,则天下为公。
这个理念,始终贯穿着那日成为大唐陇右边疆将帅,于谦对国家之制四个字的理解。
不过万寿节,过天庆节,就是他的道理。
李济请旨办万寿节办不下来,是因为陛下一片公心,不愿意因为自己的私事,凭白消耗资财。
大皇帝的权柄,因为这个削弱了吗?郭元振并不认为如此。
皇帝一片公心,那是圣人,圣人治国理所应当!
陛下为公,自然全无敌,陛下全无敌,则大唐天下无敌!
所以李隆基才会说,郭元振是铁杆的保皇派。
郭元振忽然想到了一些事,不由自主的笑了起来。
财经事务专题会议上,以皇宫太仓太监明镜为代表,户部尚书魏知古为代表的的外廷,每次为了一根灯芯吵得天翻地覆。
陛下身上又满是烟火气,哪里像个如临九霄的圣人呢?
但是陛下自己又尚节俭,日常花销并不大,最多的钱都用在了禁军和工坊。
那问题便来了,陛下到底是一片公心为圣人呢,还是一片私心为恶人呢?
这个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陛下会坍缩成圣人和恶人的两种模样。
按照陛下的劳动报酬论,做陛下的劳动报酬是什么呢?
是这人间,几乎无限的权力。
李济满是感慨,他拉着郭元振走进了玲珑楼,此时的玲珑楼并没有唱《精忠旌》而是一个说书人站在台上。
“京中有擅口技者,我寻了几个,专说《隋唐演义》。”李济要请郭元振喝一杯茶,听一段说书,他找了个说书人,专门讲隋唐的故事。
郭元振一愣坐下和李济喝茶,他们都没有穿朝服,也无前呼后拥的小厮,就坐在这市井瓦舍之中,如同寻常百姓一般。
郭元振有些疑惑的说道:“不是隋唐传吗?怎么变成了隋唐演义?”
胡濙摇头说道:“的确是隋唐传,但是这隋唐演义的话本,坊间早就有了,也不好改,只好萧规曹随了。”
“啪!”
只听惊堂木一声爆鸣,一个浑厚的声音,抑扬顿挫的传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