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1/1)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三十岁,我在用尽全力对抗焦虑》最新章节。

我现在有点害怕回去翻看曾经的计划,害怕打脸,但是有些事情,即使不去看,也会记得曾经的承诺,那些在人生节点上的承诺,比如,我要写一本书。

当时想的是,一本书而已,能有多难呢,我这么会写,也这么爱写,一本书不是轻轻松松就可以完成的事情?

现在看来,那会儿还是太天真了,不过,没让我在三十岁这个节点完成一本书的,不是因为我没东西可写,也不是我江郎才尽写不了,打败我的是一个叫“完美主义”的怪兽。

从那年订下写书的目标开始,我着手了好几本书,第一本是散文集,当时喜欢写短文,励志文,在文字里自我疗愈,也希望可以给到读者力量,怀着这样的初衷,断断续续写了很多篇文章,连序言,还有图书介绍都写好了,也精挑了文章按照书的样式进行了基础的排版。

但在联系了朋友圈里的一个编辑之后,退缩了,他说这样的题材不够吸引人,如果我不是本来就有名气的人的话,这样的书很难有市场。

然后我回去看了看自己写的文字,感觉就没那么疗愈了,我心想,我还是对图书市场调研了之后再看看要写什么吧。

于是我在亚马逊、当当做了畅销书的调研和分析。然后发现自己能写的实在有限,对于市场的品味也实在难以苟同——有些书,看着实在像是一堆无用的废话的组合,有些像是概念的卖弄,毫无实际意义…

但还是没有白费功夫的——找到突破口了,太专业的心理书籍,我写不来,也觉得难以惠及普罗大众,我倒是可以以某个话题为突破口,来通过自身实践和试验,创造一套有用的方法帮助读者转变和疗愈,于是那时我策划了一本书,叫《自愈手册》,希望人们目前普遍面临的困扰都可以在其中按图索骥找到方法,去自我调整和疗愈。

调研的时候我发现,现在大多数人尤其是青年面临的困扰主要是情绪困扰,自我成长上的困扰,以及在亲密关系里的困扰。所以我希望可以从这三大维度上来针对性地给到寻求自愈的年轻人一些实操落地的建议,正如我曾经迷茫且跌跌撞撞地去追寻答案一样,那时候的我多希望可以有个人陪着我成长,给到我指导,如今,我想做他们路上那盏灯,陪着他们成长。

初衷很好,策划的方向也不错,这本书要写出来并针对性地推广的话,也一定会有市场,我坚信这一点,但在我开始着手构思每个模块的内容的时候,我又陷入了僵局,感觉自己阅历还是不足,专业知识也不够,觉得以自己目前的水平还不足以构思这么大的一个主题,于是计划搁置。

后来偶然间看了一部治愈系的韩剧,剧中女主是一个编剧,受到剧情的启发和感染,我打算写一个剧本,想写出像这部韩剧一样暖心治愈的剧本。

第一次觉得日常的琐碎也可以那么有意义并值得被记录,兴致勃勃研究了剧本的写法和基本架构,然后迅速把剧本的主题、立意和人物都构思好了,甚至写了几集大纲的要点,然后便开始创作剧本。

倒也干脆利落地写了个开头,看起来像是那么回事,但是突然就写不下去了,剧本里有太多需要描述细节的地方,我看着自己的“剧本”,越看越像小说,对于人物对话和心理我还算擅长,但是你要我去描述环境的细节,以及人物和环境的互动,这可太难为我了,于是在不断的自我怀疑中,我写不下去了。“编剧”的想法便也搁置起来。

然后过了很久,自从谈恋爱后,有了个可以随时倾诉的对象,自己就越来越少码字,也开始遗忘要写作的这件事情,但有一天整理电脑上的文档,突然就想起来了,然后刚好朋友圈刷到朋友推荐的一本书,书名引起了我的注意,让我觉得可以写一个虚拟动物角色来经历他的人生,并且在他的人生中努力打怪升级,不断收获智慧并不断成长的故事。我觉得这应该会很有意思,也会更加易于读者理解,然后很快就动笔了——我有时都不得不佩服自己的行动力。

很快写完了一章,第二章…卡住了,回头看了一眼码下的文字,总觉得这个开场不太好,那个矛盾不够大众化,无法引起共鸣,开头都没有共鸣就很难让人读下去…这么反复想着想着…思路直接卡带了,后面再也没法写下去——叮咚,这本书也就到这里了。

咦,突然想起,在这本书之前我好像还构思了一本学习方法的书,那是我某天灵光一闪创造的学习方法——聚焦学习法,觉得聚焦对于当下的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如今网络上铺天盖地的碎片化的信息和知识让我们很难聚焦,也很难系统化地学习知识。于是我“全面”地梳理了聚焦学习法的所有维度和子维度,并计划从这些维度着手去写如何聚焦,最终达成预计的学习效果…

这本书其实我自我感觉构思也不错,但怎么从各个维度展开,我觉得我需要好好想一想,自己先实践一次,再来发言,然后的然后…我把这书忘了,实践也没有持续…

好了,啰啰嗦嗦地写了这么一堆,是想说在面对三十岁的关卡,在如此焦虑的今天,我准备不管不顾地开始这本书的创作——我在用尽全力地对抗我的焦虑,我打算以最诚实的姿态、怀着最大的诚意来面对自己,和剖析自己,我在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就是在对抗我内心的焦虑,我想,无论如何,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呈现,我都需要在今年完成这本书,以对我的三十,有一个交代——在经历了这么多本拥有不错构思的策划却无疾而终后,我需要对自己有个交代。

最后还想啰嗦交代一句,让我写这本书的冲动来源于无意间听到别人的一本也叫“三十岁,XXX”的书,自序里作者说是别人邀请他写的自传,他觉得他还年轻,不够格写自传,他还觉得三十岁其实一切都才开始,都还来得及,说这本书是被“催”出来的。然后我看了一下这本书的目录,特别鸡汤鸡血的目录标题,已不是我这个年纪会选择的读物,但会是二十出头的迷茫的我会选择的精神补给。

我在想,同样三十的我在完成自己的书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为那些年轻迷茫的灵魂做点什么呢?我没有什么鸡血鸡汤的经历可以写,我也不愿意去写和别人一样的东西,我想诚实地面对自己,分享自己的困惑和成长,分享自己对于人生的观察和感受,分享我每一刻真实的努力和勇敢的创造…这些是不是对于年轻的你们,也可以有些许安慰和激励呢?也许你会觉得你三十的时候不会跟我一样,我也没想过三十的我会是现在这样,毕竟曾经的我多么地意气风发、壮志满满,看着那个三十还不太如意的人会想:我以后肯定不会像他那样。后来想想还是挺讽刺的,焦虑的我会看着当下的自己经常感到不满,进而更加地焦虑。

现在的我却越来越能平常心看待这一切,人生没什么“应该的样子”,我在每个当下已经尽力做了当时自己有限认知下的最好的选择和最大的努力,而且我始终在认真地经历自己的人生,不断地学习和成长,这么多年,我没有白过,我也收获了很多,也许这些收获不是肉眼可见的社会标准下的关于“成功”的收获——我终于可以放下这些从小到大被熏陶和灌输的价值观,建立起自己真正的价值标准了,这样的成长才作数,这样的人生难道不也很有收获(价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