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销量奇迹的原因(1/1)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东京:我靠除灵当文豪》最新章节。

经济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现象叫做口红效应:

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仍然会有强烈的消费欲望,所以会转而购买比较廉价的奢侈品。

口红作为一种“廉价的非必要之物”,可以对消费者起到一种“安慰”的作用。

在如今的日本社会,北原千彰新作《新潮》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这种经济不景气时的口红。

在这个黑暗的时代《超脱》能在发表后的一个月里创造销量的奇迹有着两方面不可忽视的原因:

一方面是《超脱》这本书籍在出版时并没有采取和之前《局外人》一样的统一定价的策略。

尽管是文学院的学生,但是浅草千叶子在商业方面的天赋从她运营草心社的成果就可见一斑——

虽然草心社能兴起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北原千彰这一条粗得不能再粗的大腿,但浅草千叶子一直以来的努力也功不可没。

《局外人》在发表时日本还处在经济泡沫时期的尾巴,那时的人们对于金钱的态度可以说是相当的随意,对于喜欢的东西人们非常乐意掏钱。

同时考虑到《局外人》最重要的目的是为北原千彰在文坛打响名声,草心社为《局外人》设计了堪称是当时市场上最顶级的出版服务,《局外人》这本书籍不管是从印刷质量还是版型风格都足以向当时最高规格的作品看齐。

事后证明浅草千叶子当时的策略极为成功,尽管《局外人》是北原千彰目前作品中销量最低的,可最终的收益却相当不错,为草心社的蓬勃发展开了一个好头。

而到了《超脱》出版时,情况却变得迥然不同起来。

经济泡沫破灭后许多人的日常生活都变得紧巴巴起来,他们在金钱上的策略已经变得相当保守。

浅草千叶子自从看过了《超脱》的书稿之后就开始思考起这部作品的销售策略,她很明白今时不同往日,并且北原千彰发表这部作品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更多人看到,盈利不是最重要的目的。

在经过将近一个月的细致调查与走访之后,浅草千叶子与草心社的成员经过详细商讨,最终为《超脱》确定了三个价位。

最高价位的《超脱》主要将市场瞄准了海外——

在读过书稿之后,夏洛蒂又一次主动承担了翻译的工作,不过这一次她没有联系上一次出版法语版《局外人》的加利马尔出版社,而是信心满满地代表家族承担下了草心社在法国的拓展业务。

这位新任草心社法国分社社长的身上有着一种极其旺盛的生命力,北原千彰从她身上嗅到了名为野心的味道。

中等价位的《超脱》是为对书籍质量较高的文学爱好者们准备的,同时为了打开销路,北原千彰在这一版的《超脱》中夹杂了许多他对于文学的见解,其中谈论最多的就是他对于古今派的看法与赏析。

既然森永和树都已经摆出了相当低的姿态,投桃报李北原千彰也对这老头小小吹捧了一番。

而最低价位的《超脱》不管是从纸张质量还是版型等方面不可避免的比较粗糙,浅草千叶子与北原千彰经过商讨后最终在印刷质量这方面还是没有妥协,虽然这样会使成本增加,但这是必要的花销。

相比于《局外人》,《超脱》还有一个相当大的优势就是这本书本身热度很足,节省了巨额宣传的费用,最终的结果就是平装版《超脱》处在一个相当亲民的价位。

极其契合市场的定价策略是《超脱》创造销量奇迹的关键,而还有一个因素则是连北原千彰自己都没预料到的。

一名《朝日新闻》的记者经过调查统计后惊奇的发现平装版《超脱》的购买者中竟然有大概五分之一是每天都需要领取救济的失业者,这个数据显然相当不寻常。

经过采访这位记者才知道了背后的原因:

购买平装版《超脱》的失业者们大部分其实不对文学感兴趣,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或他们身边的人曾经或正在领取书友会的救济。

尽管生活已经十分艰难,但是在《超脱》出版之后这些人还是咬咬牙购买了平装版《超脱》。

“既然领受过北原千彰的恩惠,有能力当然会报答他啊!”

埼玉县一名头发花白的老头对着镜头开起了玩笑。

“我的儿子在东京吃了北原千彰不少的东西,这就当作一个父亲代替儿子对北原千彰的报答吧!”

说完这老头还颇为认真地对着镜头鞠了一躬。

日本的报恩文化深深植根于其社会结构和历史背景中,日本人总希望在自己的天平上保持欠恩和报恩之间的平衡。

显然北原大作家最初只是为了不让异闻泛滥所做的许多努力已经让许多人背负了他的“恩情”,而购买《超脱》帮助北原千彰扬名则被许多接受过他恩惠的人视为一种能减轻心理负担的方式。

北原千彰在看到这个新闻时内心可谓是五味杂陈。

他从不自诩为英雄与救世主,他甚至一直保持着与这个世界的疏离感,他曾经也对夏洛蒂说过他丝毫不关心普通民众的生存状况,除了对浅草千叶子等寥寥数人,北原千彰内心有着一种可怕的冷漠。

然而他的行为确确实实又影响了太多太多的人。

无数人因为他的书籍重燃对生活的希望,无数人得靠书友会才能维持正常生活,更不提还有人因为他而深刻地改变了命运的轨迹。

北原千彰曾经为青山浩二的潦草一生感到惋惜,然而回头再看,他这一路又何尝不是半推半就的走来。

命运真是最奇妙的东西——

它使得坚持绝对正义的人走向堕落,却又使得自诩冷漠的人为世人带来温暖。

《超脱》的最终销量是黑暗时代难以复刻的一个奇迹,而在如此恐怖的销量之下,就算是购买的人对文学不管兴趣,在某个茶余饭后的下午,在某个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天,他们总会怀着好奇或者单纯是不能浪费的想法翻开这本书。

在信息快速传播的年代,随着《超脱》的持续热潮,许多人通过各式各样的途径读懂了这本书。

而在读懂《超脱》之后,北原千彰为了书籍电影感而设计的一些桥段又开始被人们津津乐道,这导致大量二创,三创作品的诞生。

《超脱》最终成为了一个文化符号,一个时代的共同记忆,它也确实如北原千彰预料的那般起到了促进全民思考的作用。

然而北原大作家此时并没有看到遥远的未来,他正为自己家中诡谲的氛围感到分外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