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火”的不同形态和称谓(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我缔造了高武纪元》最新章节。

青铜展览区。

偶尔有零星的游客走过,大多是匆匆扫一眼,拍几张照片就离开了。

青铜器的魅力需要专业的眼光才能真正欣赏。

精美的纹饰、考究的工艺、独特的造型,都蕴含深厚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但对普通游客来说,都长得差不多,只不过是些青绿色的古董而已。

展厅的正中央,是一座与其说是树,不如说是一座形态奇特的青铜灯架。

它的主干笔直向上,枝杈却以一种不规则的方式向四周延伸,每一根枝条的末端都有一个精心设计的凹槽,像是用来放置某种照明装置。

高约三米的青铜树安静地伫立在特制的展柜中。

青铜树是展区最神秘的展品,历史可以追溯到七千年前,远远超出了目前已知的华国青铜文明史,这个时间点是通过最先进的碳十四测年和金属成分分析得出的,准确性毋庸置疑。

但问题在于,七千年前的人类,是如何铸造出如此精密复杂的青铜器的?

即便是在三千年前的商周时期,青铜工艺才刚刚达到鼎盛,而在更早的七千年前,人类应该还处于新石器时代,连最基础的青铜冶炼技术都没有掌握。

这座青铜树的存在,暗示的是一段被历史遗忘的文明。

但除了它的年代,其他一切都是谜。

学者们无法确定它属于哪个文明,也不知道当时的工业水平和社会形态是怎样的,就像是一片拼图,孤零零地躺在历史的长河中,找不到与之吻合的背景。

王烛站在展柜前,目光专注地凝视着这件不应该存在的文物。

他的感知能力已经完全展开,将青铜树的每一个细节都收入眼底,肉眼难以分辨的纹理在他眼中清晰可见。

树干表面的纹路看似随意,但在特定的角度下会形成某种奇特的图案,明显是一种未知的符号或文字。

而枝条的延伸也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遵循着某种特定的规律,如果从正上方俯视,枝条的排列会形成一个极其复杂的几何图形。

更让王烛感兴趣的是金属本身的构造。

七千年的岁月并没有在青铜树上留下太多氧化的痕迹,表面依然保持着一种独特光泽,这种防锈能力,在现代工业中都很难找到对应的技术。

王烛的目光在青铜树的每个细节上流连,同时进行独特的工艺推演。

推演不是简单的想象,而是基于对金属材料、加工工艺、使用场景等多个维度的综合分析。

青铜树的主干是整体浇铸而成的,这一点从金属纹理的走向可以清晰地判断出来,但那些枝条却是后期焊接上去的,焊接的工艺异常精湛。

而用来放置照明装置的凹槽,形状都十分规整,边缘处理得极其圆滑,这种加工精度,即便用现代的数控机床都不容易达到。

王烛的眼神愈发深邃。

在某个瞬间,青铜树在他脑海中仿佛“活”了过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那不是普通的灯座,而是一种特殊的“烛台”。

烛台不仅仅是一个装饰品或照明工具,更像是某种仪式用的器具,那些精心设计的枝条和凹槽,是为了承载某种特殊的“火”。

这里的“火”,只是后人的认知。

但在那个远古的年代,“火”或许有着完全不同的形态和称谓。

就像远古人类在第一次接触火时,可能也无法理解这种能量的本质,他们只是本能地被光和热吸引,慢慢学会利用它,最终将这种现象定义为“火”。

但火的本质是什么?

是氧化反应?

是能量释放?

还是更深层的某种自然规律?

王烛甚至猜测,那个时代的人们对“火”的理解,可能比现代人更加深刻。

他们不会用简单的“火”来定义这种能量,而是创造了一种更完整的能量体系。只是随着时间推移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消失,只留下了承载它的器具。

“王烛!”

一个清脆的声音打断了王烛的思绪,他转过头,看到江雨涵正快步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