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胎息,禅语(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一本不正经的修仙感悟》最新章节。

正如胎息之法;

胎息,说的是一种心性与命所达到无念无为之表现。

语见(抱朴子·释滞):得胎息者,能不以口鼻嘘吸,如在胞胎之中。

就是说不用口和鼻子呼吸,如在孕胎之中,即是胎息。

口鼻只是呼吸之门户,丹田为气之本源,圣人下手之处,收藏真一所居,故曰胎息。

(云笈七签)曰:人能依婴儿在母腹中,自服内气,握固守一,是名胎息。

很多人都练错了,故意意念诱导自己去腹式呼吸。

因为真正的胎息,是无念无为,自然放松达成的。

是自然而然的腹式呼吸,根本就不是硬练出来的。

普通人只要放松自己,就可自然达成,这个自然达成,才是真正的修炼方式,并不是刻意去修炼的。

正如人睡觉之时,或者躺下之后,自然会以腹式呼吸代替胸肺呼吸。

倘若坐起,或是站立时,依然能持续的放松着自己的身心,那么必然会持续的胎息。

因为为师就是这么练出来的,也不是为师刻意要去练的,只是心灵到达一定程度之后,身体开始放松,自然达成的。

胎息是一种心性与命所达到无念无为之表现。

胎,指根源,始也;泰定,不动不摇,不忧不惧,不思不想,如婴孩之处母腹。

息:安住,止也;神气归根而止念,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心性住而不动,为之胎息也。

真正的胎息,是心住息而返归本源意喻为胎,是心不动念,无来无去,心定神凝之境。

心不动则气微、动而无感知,故继之以不出不入,自然常住,非气停出入,心息尽定。

迷者不识正理,心田未静,心妄动何达胎息境界。不识先后者,幻化无边虚境,空持假象,差之千万里。

经文隐喻,照本宣科则入迷盲。 凡种生物,莫离气生,命不离于气之中,凡生物之所以有运动者,莫非神气之灵觉知觉也;神住则气失觉知也。

胎者元其神,息者住其心,自心性也。

修行者达到境界,能住息而不生心念,止念。了断想入非非,坐忘入得胎息。

古人云:大道教人先止念;念头不住,亦徒然。

念在于息,念头即住,自得神气归根矣。返还本源,摒弃后天欲念,达到无欲、无念,忘记呼吸,但不是不呼吸了。

庄子曰:至人之息以踵,凡人之息以喉。踵者,根也。迷雾者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盲加理解。有人认为,至人之息以踵,就以为是用脚后跟呼吸,强加意念去想脚后跟的呼吸方法;有的意念肚脐呼吸、皮肤呼吸,错误的认为胎息境界是不用口鼻呼吸。想方设法断了自然口鼻呼吸,于是开始强行训练闭气法,喜求达到最高境界,妄想达到胎息,憋的脸红眼鼓、眼冒金星、头眩晕、心发嗔、杂心贪圣;急求闭气,盲而行之,自害而不知。因此,希望迷雾修炼胎息者能够醒悟。

为师我最初所讲,先逆后顺之理论,先逆的就是无常规律下的自己,从其中出来,从而看到自身之业力规律。

出来后再利用这个规律,顺自然之道而行。就是真正的修天之道。

一切妙法本归自然,无一是刻意去寻。

众生虽然一直都在修行,也一直都在修道,但道有很多种,绘画之道,音律之道,茶道,香道,很多东西都叫道。

但其本质却都是在模仿自然之道,以达道让人更能松弛身心,放松自己,从而做到与道同频的目的。

放的谁的松呀?身心的松啊。

为啥要放松身心呢?因为放松身心最自然舒适啊,身心绝对的放松,能契合道的规律。

你看到一部美好的画卷,倾听美好的旋律,品尝美好的味道,轻闻舒适的气味,是为了让心灵松弛下来用的。

但很多人都弄反了,贪恋很多很多东西,以至于越贪欲望越重,自己还不知道。

也就是很多人总以为的自己;我挺好的啊,我没咋滴啊,我也是这样好的啊。看见什么一张嘴就是;诶,我跟你一样的诶,诶我也那么想的诶,等等等等。

其实说这些话的人,大多都没真正的认识过自己,然,自己也是自己想象出来的样子罢了。不会旁观自己,又怎能看到自己真实的样子呢?咳咳咳。

即便是很多自以为自己有了些修行之人,也是经常犯这种错误,不自知。

所谓的旁观自己,是要达到时时刻刻的出离之境,以看客视角观看己心。

念动心觉,不受念扰,亦可随意拨弄己念进行调整。好似一台自己可以调频的收音机,想调哪台就调哪台。

为师我在世间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禅语分享给你们;

城隍庙:

夫妇是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合。

儿女原宿债,讨债还债,有债方来。

凌云寺:

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

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净土寺:

念念不离心,要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始算得打成一片。

佛佛原同道,知佛亦非佛,非佛亦佛,即此是坐断十方。

龙泉寺:

大千世界,弥勒笑来闲放眼。

不二法门,济颠醉去猛回头。

戒珠寺:

此处既非灵山,毕竟什么世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