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琼林宴上的密谋(1/1)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签到大明:肩扛两京十三省》最新章节。

琼林宴上,除了这三鼎甲,全场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内阁首辅张璁。

因为嘉靖帝没来,所以宴会开席也是张璁代为发表演讲。

酒宴到了一半,张璁以方便为名先离开了宴席。

张璁在琼林一处僻静的地方静静站住,过不多时一人从张璁身后走出,看方向也是从宴席上过来的。

“首辅大人“

“嗯,不用见礼了”

张璁和那人一前一后,来的人正是张璁朝中心腹太常卿彭泽。彭泽因赞襄议礼的事情得到张璁的提拔,成为张璁心腹。

“薛侃那边我已经劝说几次了,估计近日就会把那封奏疏呈给圣上。”

“你确定他会呈奏?”

“我以性命保证,首辅大人”

张璁和彭泽说的薛侃是行人司正,这人跟夏言交好,而彭泽,薛侃,夏言三人又是同年进士,所以彭泽跟薛侃也常常走动。

而他们交谈中所说的事情,又涉及到另外一回事。

嘉靖皇帝登基以来,已经大婚多年,皇后再换,妃嫔更选,但皇子却渺无消息。

这件事逐渐成了百官议论的焦点,国无储君,若是嘉靖帝除了什么意外,那该如何是好,岂不是还要再从外地番外那边再选一个人来继承。

这样不利于大明朝的稳定。

对于这件事,嘉靖帝显然也是焦急的,也很敏感朝臣议论此事,懂得嘉靖心意的张璁自然知道,这个时候是万万不能跟皇帝谈论关于皇子的事情。

而行人司正薛侃偏偏不这样认为,他觉得嘉靖没有皇子是身体问题,有可能以后也不会有皇子,所以与其到时候临阵再从外地选藩王引起其他不可预测,眼下不如先选一个藩王过来,加以培训,薛侃还特意自作聪明的没有提把这个藩王立为储君,实际上他当然是这样想的。

薛侃把自己的想法草成疏章,请求迎取藩中贤者一人入京为守城王,选端人正士为辅导。

但是薛侃心中也没底,这封奏疏奏上去以后会不会触怒圣意,他也吃不准。

所以他没立刻把奏疏呈上去,而是先问了两个人,他先是请光禄寺卿黄宗明看,黄宗明看了他这作死的奏疏,劝他万勿上奏,莫害了自己。

薛侃没听进去,他可能以为黄宗明嫉妒自己的想法,然后他问了另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彭泽。

彭泽没劝薛侃上奏此事,而是偷摸将此事报告给了张璁,他也有些本事,把薛侃的奏疏背了下来,并跟张璁说,这是一个机会,眼下谈论皇储和外地番王入京,是嘉靖皇帝的大忌。

现在薛侃有此奏疏,只要一上奏,便可利用此事,牵连其好友夏言。

此时朝中夏言已经跟张璁形成水火不容之事态,偏偏嘉靖帝还颇为欣赏夏言,张璁几次想要处理夏言,都被嘉靖帝呵止,还劝他二人携手整顿朝廷。

之前说过夏言不仅能力强,而且还十分懂得皇帝心思,也十分赞同嘉靖帝的议礼想法。

而因议礼起家的张璁,在走上内阁的道路后,为了弥补自己是从议礼起家无任何政绩的缺陷,反而认真做起改革和一些利国利民的事情,对于给予他权利的嘉靖帝的一些铺张浪费的行为也常常提出反对。

时间久了,嘉靖帝对张璁表面宠信,实际也有了一些不满。

而夏言的出现让嘉靖正好可以拿来制衡张璁。

对于张璁而已,夏言也是因为赞许嘉靖帝议礼而得到青睐,甚至在这方面,夏言有超过他的趋势。

对于嘉靖帝一些关于祭祀却浪费钱财的礼仪行为,张璁为了国家着想,阻止了嘉靖帝,但夏言偏偏出言支持。

而且朝廷的许多大臣因为夏言跟张璁不合,也常常支持夏言。

这帮人到这时候,反而不介意夏言迎合嘉靖帝礼仪的事情了。

张璁自然对夏言没有好态度,这人居然想走自己之前的路来超越自己。

眼下薛侃的事情,让张璁也找到了机会。

只要彭泽怂恿薛侃把奏疏一上,触怒了嘉靖的逆鳞,到时候把薛侃奏疏的事情牵扯成夏言指使的。

则夏言可除。

所以才有了今日张首辅在琼林宴后的林园中与彭泽的一番密谈。

只是薛侃这人虽然不明白推荐藩王进京是嘉靖的逆鳞,但对这奏疏是否上奏总是犹犹豫豫,薛侃的优柔寡断帮他延续了一段时间的寿命。

彭泽劝了几番,也发现了这人优柔寡断的特点,为了打消薛侃的顾虑,彭泽最终跟薛侃说,我跟首辅大人说了你这封奏疏,你所顾虑的这件事是国家大事,只要你把这封奏疏呈奏上去,首辅大人必然挺身而出支持你。

薛侃听了这话,终于是挨不住彭泽的苦劝,最近准备上这封奏疏。

而夏言从头到尾,对好友薛侃的这件事并不知情。

-----------

晚上洗餐具的时候,把手割了,所幸不影响码字。

因为处理伤口这章晚发了一些时间。

坚持更新

字数会越写越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