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公元前2037年之华夏(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那些个甲子年发生的事》最新章节。
在禹统领氏族期间,伯益因为辅助禹治理部落有功,深受氏族成员的信赖。
按照惯例,部落成员们都计划在禹百年之后,推选伯益作为继承人。
伯益是一个聪明睿智的人,具有较高的管理天赋。
他明白要想让氏族繁荣昌盛,就必须不断地开辟土地,建设村落。
他下令放火烧掉大片深山野林,为氏族的发展开辟了一大片的全新土地。
在他的带领下,氏族成员们一起努力,把这片土地变成了肥沃的农田和宜居的村落。
除了开辟土地,伯益还发现了一个重要的资源——水。
他发现地下可以挖出水来,于是发明了水井取水。
这项发明极大地改善了氏族成员们的生活条件,使他们不再需要到远处的水源去取水。史称“伯益作井”。
尽管伯益的功绩卓越,但是在禹离世的10年后,他的儿子启却发动了一场部落战争。
启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他想要夺取首领之位,成为夏族部落的统治者。
在战争中,启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最终推翻了伯益,夺取了首领之位。
这场战争给夏族部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从此之后,部落联盟首领位置的“禅让制”变成了“世袭制”,而“公天下”也正式变成了“家天下”。
这意味着氏族成员们不再是通过选举产生首领,而是由家族世袭继承。
这种制度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建立。
夏这个名词,也由原来十几个部落联盟的总称改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国号。
启作为夏朝的开国君主,开始了长达几百年的统治。
在此之后,为了打击旧势力,维护新政权,启在甘地,对有扈氏发起了一场大战,最终有扈氏,也就是代表拥护禅让制和旧势力的一方惨败而终。
同时启将战败后仅存的有扈氏子孙罚做奴隶。
启有五个儿子,分别是太康、元康、伯康、中康、武观。
夏启晚年的时候,因为太康不修德行,最小的儿子武观便想杀死自己的哥哥,效法父亲用暴力夺得王位。但是事情败露后,被放逐到了西河。
之后,武观又在西河发动了叛乱,元康、伯康被武观杀害,叛乱持续了三年之久,最后彭伯寿出兵平定了叛乱。
这场权力争夺,上让夏王朝差点儿瓦解,史称“武观之乱”。
受此打击,姒启忧郁而死,他的大儿子太康(姒仲康)即位,为夏朝第三位君主。
太康带着部众离开大夏,沿着黄河顺流而下,寻找土地肥沃水草丰美的地方,最终到斟鄩(今河南偃师市),发现这里依山傍水,环境优美、物产富饶,就决定在这里定居。
太康在这里营建城邑,役使了大量的民力,牺牲了众多的奴隶,前后耗费两年的时间,建起了规模宏大的宫殿和宗庙。
这样的工程在四千年前生产力极不发达的年代,即是一个奇迹又是一场灾难,这个奇迹是迄今为止有据可考的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王朝都城——二里头遗址。
尧在位时,羿是东夷各部落中一个较大的氏族首领,以善射著称,在部落中有很高的威信。
后羿是尧的后代,他的箭法很好,称得上是百发百中,箭无虚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