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公元前2157年(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那些个甲子年发生的事》最新章节。
姜密的祖父是帝尧陶唐氏政权的四任帝姜起,而五任帝祁裘则是他的表叔。
然而,尽管姜密的父亲血统尊贵,但并未能继承帝位。
相反,他被四任帝姜起封在了黄河北岸的温邑,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焦作市温县。
在帝起十六年(癸酉,前2208),姜密出生在这个世界上。然而,他的出生似乎并没有得到上天的祝福。
在他还不满百日的时候,海水突然疯狂上涨,迅速淹没了华北平原的大片土地。
温邑也岌岌可危,即将被海水所吞噬。
面对这样的灾难,姜密的父母和众多百姓一样,被迫向西部和北部的高地逃亡,寻找生存的希望。
与此同时,帝都承留也同样遭受了海浸的攻击。
面对这样的危机,四任帝姜起果断决定带领着都城的臣民百姓向东迁移,最终在汾水流域的平阳定居下来。
得知这个消息后,姜密的父亲也立刻投奔了平阳。
就这样,姜密的童年时代基本上都是在帝都平阳度过的。
这段经历无疑给年幼的姜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亲眼目睹了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巨大破坏,也亲身体验了在灾难面前人类的无助和恐惧。
正是这样的经历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决心。
他明白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才能改变自己和周围人的命运。
在帝起三十四年(辛卯,前2190),年仅十九岁的姜密受到了祖父四任帝姜起的赏识,被提拔入朝为官。
姜密在朝中表现出色,他清正廉洁的作风赢得了百姓的广泛赞誉。
仅仅一年后,他的祖父便将他封在了原阳,任命他为原阳侯。
在五任帝祁裘执政期间,姜密再次被召入朝中,辅佐天子处理朝政。
他凭借出色的政绩和卓越的才能,赢得了百官的一致好评,同时也获得了天子的信任与器重。
不久之后,他便被擢升为首辅大臣,成为朝廷中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
在五任帝祁裘晚年时,他明确指定姜密为自己的继承人。
这个决定不仅体现了天子对姜密的充分信任,也表明了朝廷上下对姜密能力和品德的高度认可。
在姜密执政的时期,洪水灾害依然严峻,给民众的生活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尽管海水已经退去,但由于海浸使得江河下游的通道被淤平,江河无法按照正常的轨迹运行,宛如脱缰的野马般肆意横行,给那些重返故乡的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自五任帝祁裘在位初期开始,共工氏便已经开始领导治水工作。
然而,即使过去了二十年,洪水灾害依然如故,没有任何改善的迹象。
面对这样的困境,姜密决定亲自前往治水的前线,以了解实际情况。
在经过一番详细的调查后,姜密发现共工氏采用的“堕高堙卑”的治水方法存在严重的问题。
这种方法导致河流通行受阻,使得洪水无法顺利地向大海排泄。
姜密认为,这种治水方法违背了自然规律,是极端错误的。
这个发现让姜密深感震惊和痛心。
他明白,如果想要真正解决洪水灾害的问题,就必须摒弃错误的治水方法,寻找更为科学合理的治理手段。
于是,他下定决心要改革治水策略,为民众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
公元前2157年初夏的一个早晨,帝姜密宣布:共工氏治水无功,有负于国家和百姓,免去他的治水总指挥的职务,另外推选贤能者领导治水。大臣们一致推选崇伯鲧。
崇伯鲧,一位有着丰富治水经验的大臣,被任命为新的治水总指挥。
他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在宣誓就职的那一刻,他向天帝和百姓郑重承诺,将竭尽全力,为国家和民众谋求福祉。
崇伯鲧上任后,立刻着手对治水工作进行全面改革。
他首先对共工氏的治水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反思,认为“堕高堙卑”的方法不仅无法根治洪水,反而可能加剧灾害。
因此,他决定采用疏导的方法,通过挖掘河道、修建堤坝等方式,将洪水引入大海,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然而,治水工作并非一帆风顺。崇伯鲧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由于长期战乱和灾害,国家的人力、物力资源严重匮乏,治水工作所需的人力和物资难以得到保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