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公元前177年之大汉王朝(十一)(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那些个甲子年发生的事》最新章节。
贾谊,这位西汉时期的杰出人物,出生于公元前200年,
逝世于公元前168年,他的故乡是洛阳,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如今隶属于河南省。
贾谊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深邃的思想,在西汉初年便崭露头角,被世人尊称为贾生。
他的主要著作《新书》,是由刘向整理编成的,最初被称为《贾子新书》,
这本书汇集了贾谊的许多重要思想和政治主张。
贾谊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十八岁时,他因文才出众而受到郡人的广泛赞誉。
他的文章不仅文采飞扬,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政治见解。
司马迁,这位伟大的史学家,对屈原和贾谊都怀有深深的同情,
他在《史记》中为这两位文学巨匠撰写了合传,使得后世常常将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象征着文学与思想的双重高峰。
贾谊的著作主要分为文赋两类。
在散文方面,他的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和《陈政事疏》等,
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对历史和政治的深刻洞察,也体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怀。
在赋的创作上,贾谊同样成就斐然,尤其是《吊屈原赋》和《鵩鸟赋》最为人所熟知,
这两篇赋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容,成为后世赋作的典范。
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其诗作《贾生》中,以“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诗句,
表达了对贾谊命运的同情和对其才华的赞赏。
这句诗不仅描绘了贾谊在政治上的失意,也反映了他超凡脱俗的文学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贾谊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思想和作品,却如同璀璨的星辰,
照亮了中国文学和思想的天空,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
贾谊,西汉初年的杰出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起伏与转折。
22岁时,贾谊的命运迎来了重大的转机。当时,汉文帝擢升吴公为廷尉,
而贾谊因吴公的推荐,得以进入中央朝廷,担任博士一职。
在担任博士期间,贾谊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深刻的见解,
经常在文帝面前发表对时政的看法,深得文帝的欣赏和器重。
他的才华和见识在同僚中也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因此,在短短一年之内,
贾谊被提升为太中大夫,这是一个相当高的官职,显示了他在朝中的重要地位。
然而,好景不长,公元前178年,汉文帝开始重组内阁,
许多前朝老臣被边缘化,而文帝做代王时的心腹和年轻人逐渐得到提拔。
贾谊也在其中,文帝提议让他担任公卿,这是一个极高的荣誉和权力的象征。
但是,这一提议遭到了前贵族和宗室阶层的集体反对。
丞相周勃、东阳侯张相如等老臣集体上书,
他们认为贾谊“雒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这表明他们对贾谊的快速升迁和影响力感到威胁。
公元前176年,贾谊的政治生涯遭遇了重大挫折,他被文帝外放至长沙,辅佐长沙王吴著。
贾谊认为自己的仕途已终结,心情非常悲伤,在渡湘江时,他写下了著名的《吊屈原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