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太后春心撩皇叔 淮堰秋水溃梁军(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最新章节。
却说胡太后召见皇叔清河王元怿,竟动了歪心思。
这位皇叔可不简单。
他是孝文帝诸子中出了名的美男子,风度翩翩,仪表堂堂。
胡太后早就对他垂涎三尺,不仅委以重任,还时常借故亲近。
一日夜里,胡太后又在宫中设宴,借着酒意对元怿眉目传情:“王爷近日操劳国事,倒是清减了不少。”
元怿闻言,只是恭敬答道:“为国分忧,是臣分内之事。”
太后见他装糊涂,索性挑明了说:“哀家独居深宫,甚是寂寞。
王爷若有闲暇,不妨常来陪哀家说说话。”
元怿心头一跳,连忙推辞:“太后说笑了,臣弟不敢僭越。”
可胡太后哪肯罢休?
没过几日,她竟以商议朝政为由,将元怿召入寝宫。
元怿刚踏进内室,就见太后身着薄纱,斜倚在榻上。
她媚眼如丝,轻声道:“王爷可算来了,哀家等得好苦。”
元怿大惊失色:“太后!这...这成何体统?”
太后却笑道:“这里又没有外人,王爷何必拘礼?”
说着就要来拉他的手。
元怿知道今日难以脱身,只得勉强应付。
自此之后,太后更是肆无忌惮,时常召他入宫。
宫人们看在眼里,私下议论纷纷:“太后与清河王这般亲近,怕是不妥啊!”
好在元怿素有贤名,平日里礼贤下士,辅政也颇有建树。
朝中大臣虽然知道这事,但念在他为国为民的份上,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过话说回来,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这位翩翩公子,终究难逃美色这把温柔刀啊。
只是眼下梁魏两国正在争夺淮堰,这事关重大,咱们还是先把胡太后的风流韵事放一放,说说淮堰之战要紧。
梁天监十二年,寿阳城遭了大水。
洪水咆哮着冲垮房屋,百姓哭喊着逃命。
城墙上,镇帅李崇望着脚下翻滚的浊浪,眉头紧锁。
雨还在下,水越涨越高,城墙只剩两板高露在水面。
“将军,水势太猛,守不住了!”
副将急得直跺脚,“不如撤到北山,再作打算!”
李崇摇摇头,声音低沉却坚定:“我奉命镇守淮南,若弃城而逃,百姓必乱。
这城……怕就真没了。”
他顿了顿,又道:“但百姓无辜,不能让他们陪葬。
传令下去,速扎木筏,助他们逃生!”
“可将军您呢?”
“我?”李崇苦笑,“我与寿阳共存亡。”
城南,治中裴绚带着几千百姓,乘船逃往高地。
水势汹汹,裴绚站在船头,心里盘算:“李崇肯定顶不住,必会北撤。
不如……”
他眼神一闪,转身对众人高声道:“诸位!如今官府无力,我们得自谋生路!
我暂代豫州刺史,向梁将马仙湬投诚,才能活命!”
百姓面面相觑,有人犹豫:“这……算不算背叛朝廷?”
裴绚冷笑:“命都要没了,还管什么朝廷?”
消息传到李崇耳中,他先是一愣,随即拍案而起:“裴绚竟敢叛变?!”
僚吏韩方兴主动请命:“属下愿去劝他回头。”
李崇点头:“告诉他,只要肯归,既往不咎。”
韩方兴驾着小船,找到裴绚。
裴绚见了他,脸色一变,强作镇定道:“韩兄,大水阻隔,我也是被百姓推举,不得已而为之。”
韩方兴皱眉:“李公待你不薄,何必自误?”
裴绚别过脸,硬着心肠道:“你回去告诉李公,如今民非他之民,吏非他之吏,请他……莫要逼我。”
李崇听完回报,怒极反笑:“好个‘不得已’!”
他当即派堂弟李神率水军讨伐。
两军交战,裴绚大败,仓皇逃窜,却被村民擒住,五花大绑押往寿阳。
船行至湖心,裴绚望着茫茫水面,长叹一声:“我还有何脸面见李公?”
说罢,纵身跳入水中。
远处,梁将马仙湬率兵赶来救援,却只看到一圈涟漪。
他摇摇头,黯然撤兵。
寿阳的水终于退了,百姓们总算能喘口气。
可谁能想到,这场洪水竟引出一桩荒唐事。
“陛下,臣有一计。”
降将王足跪在梁武帝面前,眼睛滴溜溜转,“咱们不如在淮河上筑道大坝,把水引去淹寿阳城!”
梁武帝拍案叫绝:“妙啊!”
他转头对身旁的太监说:“去,把祖暅和陈承伯叫来。”
这两个人,一个管工程,一个懂水利,很快就被派去勘察地形。
开工那天,淮河两岸人山人海。
监工康绚骑着高头大马,挥着鞭子喊:“二十户出五个壮丁!
谁敢偷懒,军法处置!”
有个白发老翁颤巍巍地问:“大人,这沙土地能筑坝吗?”
“呸!”
康绚一鞭子抽在地上,“皇上说行就行,轮得到你多嘴?”
从冬天干到春天,二十万人累得直不起腰。
好不容易大坝合拢,谁知夜里一场暴雨,轰隆一声—全垮了。
“早说了不行!”
几个民工蹲在泥地里嘀咕。
工头听见了,抡起棍子就打:“再敢胡说,把你们全家都发配边疆!”
梁武帝在宫里听到消息,气得摔了茶杯:“继续修!加铁!
不是说蛟龙怕铁吗?”
于是几千万斤生铁沉入河底,可水照样冲。
“大人,实在扛不动了......”
一个瘦成皮包骨的民工跪着哀求。
监工冷笑:“扛不动?那就躺着别起来了!”
说着把他踹进了泥坑。
夏天最要命。
烈日下,尸体和垃圾堆在一起,苍蝇嗡嗡乱飞。
有个年轻媳妇来找丈夫,只看见满地白骨。
“我家柱子呢?”
她哭着问。旁边人指指河心:“都在那儿呢......”
秋天稍好些,可转眼又入冬。
北风像刀子,割得人脸生疼。
河面结着厚厚的冰,民工们的手冻在石头上,一扯就是一层皮。
“造孽啊......”
夜里,几个幸存者挤在草棚里。
突然外面传来监工的吼叫:“都起来!雪停了继续干活!”
有人小声问:“这么拼命,到底图什么?”
没人回答。
只有寒风在呼啸:这一切究竟是为了谁?又是谁下的命令?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淮堰还没修完,北魏就坐不住了。
他们重新启用杨大眼,封他为平南将军,让他带兵驻扎荆山,准备抢夺淮堰。
梁武帝萧衍一看,心想:“与其等他们打过来,不如我先动手!”
于是,他立刻派左游击将军赵祖悦突袭北魏的西硖石,逼近寿阳。
北魏朝廷也不含糊,马上任命崔亮为镇南将军,让他去攻打硖石。
同时,又让萧宝夤当镇东将军,带兵逼近淮堰。
赵祖悦听说崔亮来了,心里不服气,出城迎战。
结果,一交手就吃了败仗,只好退回城里死守。
崔亮可没打算放过他,直接带兵围城,还派人去寿阳找镇帅李崇,商量水陆并进,一举拿下硖石。
“李将军,咱们联手,硖石必破!”
崔亮信心满满地说。
可李崇却迟迟不动。
“崔将军,不是我不配合,实在是军务缠身,抽不开身啊。”
李崇在回信里推脱道。
崔亮气得直拍桌子:“这李崇,分明是在敷衍我!”
就这样,李崇一次次失约,崔亮只能独自围攻硖石。
时间一天天过去,转眼就是一年,硖石依然没打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