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斩桓修无忌扮使者 伐桓玄刘裕多妙计(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最新章节。
话说刘裕和众人一番密谋之后,心里已经有了计较。
他找了个由头,对何无忌说:“无忌兄,咱们今日出去打猎如何?”
何无忌一听,心里明白,这打猎不过是幌子,实则是要去召集那些心怀忠义的勇士们。
二人一路快马加鞭,四处联络英豪。
不多时,便聚集了一百多人。
这其中,有二十余位更是声名显赫,个个都是能独当一面的好汉。
说起来,这二十余人可真是不得了。
有刘裕的亲弟弟刘道怜,那是一条响当当的汉子;
还有魏咏之,以及他的两个弟弟魏欣之、魏顺之,一家子都是英雄;
檀凭之和他的弟弟檀祗隆、叔叔檀道济、堂兄檀范之、堂侄子檀韶,这一家子更是了得,个个武艺高强;
刘毅的堂弟刘藩,那也是一员猛将;
孟昶的同族弟弟孟怀玉,也是智勇双全;
再加上向弥、管义之、周安穆、刘蔚、刘珪之、臧熹、臧宝符、臧穆生、童茂宗、周道民、田演、范清等人,这二十余位,哪一个不是智勇双全之士?
他们被选为起义的先锋,那是实至名归。
何无忌看着这一群英豪,心中豪情万丈。
他说道:“各位兄弟,今日咱们就要假扮皇帝使者,去斩了那桓修,为天下除害!”
众人一听,皆是热血沸腾,齐声应道:“愿听无忌兄差遣!”
于是,何无忌一马当先,身披使者服饰,挥鞭直入丹徒城。
其余党徒紧随其后,个个神色肃穆,仿佛真的是皇帝派来的使者一般。
桓修在城中,丝毫未觉异样。
他听闻有皇帝使者至,心中还暗自得意,以为是朝廷要嘉奖他呢。
于是,他兴冲冲地出城迎接,哪知迎接他的却是死神的镰刀。
无忌一见桓修,二话不说,拔出佩刀便斩。
那桓修还未反应过来,登时便毙命于刀下。
无忌这一刀,干净利落,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随后,无忌与手下人大喊:“讨伐叛贼,为民除害!”
城中官员士兵一听,皆是惊恐四散,无人敢与之抗衡。
他们知道,这些人是来真的,不是闹着玩的。
刘裕也骑马冲入官府,张贴安民告示。
那告示上写着:“桓修叛逆,已伏法。
吾等乃忠义之士,特来除害安民。
望百姓勿惊,各安生理。”
城中百姓一看,心中稍安,不多时,城中便安定下来。
众人将桓修的尸体装入棺材,抬到城外,挖了个坑埋了。
这桓修一生作恶多端,如今终于落得个如此下场,也是罪有应得。
埋了桓修之后,众人又召来东莞人刘穆之,任他为官府主簿。
刘穆之也是个有才能的人,他一来,便把官府的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
接着,刘裕又派刘毅前往广陵,嘱咐孟昶与刘道规即刻响应。
刘毅领命而去,心中暗自思量:“此次起义,关乎天下兴亡,定要全力以赴。”
孟昶与刘道规依计而行。
他们假意劝桓弘去打猎,约定次日清晨出发。
桓弘这个蠢货,还以为真的是去打猎呢,心中还暗自高兴,以为能玩个痛快。
次日天方蒙蒙亮,孟昶等人便带着数十壮士,候在官府门前。
那桓弘还在梦中呢,哪知死神已经悄悄逼近。
门一开,孟昶等人便如猛虎下山一般,冲入府中。
桓弘正在喝粥呢,见众人冲进来,还愣了一下。
刘道规可不客气,持刀上前,一刀便将桓弘劈死。
那桓弘就此不明不白地丧了命,连句话都没留下。
众人随即集合人马,渡过长江,与刘裕会合。
刘裕见孟昶等人前来,心中大喜,说道:“兄弟们来得正好!
咱们如今已经斩了桓修、桓弘两个叛贼,接下来便是要讨伐桓玄了。
大家可要齐心协力,共谋大事!”
众人齐声应道:“愿听刘大哥差遣!”
刘裕看着这一群英豪,心中充满了信心。
他知道,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
于是,众人便商议起接下来的计划来。
有的说要先攻打桓玄的老巢,有的说要先切断他的粮草供应,还有的说要先策反他的手下。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
刘裕听了大家的意见后,沉思片刻,说道:“兄弟们说得都有道理。
不过,咱们要先稳住阵脚,慢慢筹划。
不能急于求成,以免打草惊蛇。”
众人一听,都觉得刘裕说得有理。
于是,大家便按照刘裕的吩咐,各自去准备去了。
他们知道,接下来的战斗将会更加艰难,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就这样,刘裕和众义士们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来。
且说那徐州司马刁弘,闻听丹徒有变,心中甚是惊疑。
他赶忙召集了手下的文武官员,带着一众兵马,浩浩荡荡地来到了丹徒城下。
那刁弘骑在高头大马上,远远望去,只见城墙上人影绰绰,似是有备而来。
他心中暗自嘀咕:“这丹徒城中究竟发生了何事?莫非是有人谋反?”
正当刁弘心中疑惑不解之时,只见城墙上一人挺身而出,身着铠甲,手持长剑,威风凛凛。
那人正是刘裕,他站在城墙上,高声诈称道:“郭江州已拥护皇帝,在寻阳反正。
我等亦接密诏,欲除叛贼。
今日,桓玄之首级,当悬于大航之上示众。
诸君皆为大晋之臣,无故至此,究竟意欲何为?”
刁弘等人闻言,皆是一愣。
他们抬头望去,只见刘裕神色坚定,语气铿锵,不似作伪。
刁弘心中暗自思量:“这刘裕所言,莫非是真?
若真是皇帝密诏,我等岂不成了叛贼?”
他越想越觉得心虚,便赶忙下令撤兵而去。
恰在此时,只见远方尘土飞扬,一队人马快马加鞭赶来。
那队人马正是刘道规、孟昶等人从广陵带来的千余兵马。
他们一路疾驰,眨眼间便来到了城下。
刘裕见状,心中大喜。
他即刻命刘毅去追杀刁弘,务必将其擒获。
刘毅领命而去,带着一队人马追了出去。
不多时,便见刘毅归来复命,称已将刁弘击溃,其兵马四散而逃。
刘裕闻言,点了点头,心中稍安。
他随即又令刘毅修书一封,派周安穆持信进京,催促其兄刘迈起兵响应。
原来刘毅之兄刘迈留在建康为官,桓玄欲使其任竟陵太守,刘迈正欲收拾行李赴任。
且说那周安穆接了书信,心中明白此事关乎重大。
他不敢耽搁,赶忙骑马进京。
一路上,他心中忐忑不安,生怕计划泄露,祸及自身。
待他来到刘迈府中,将书信呈上,刘迈接过书信,看罢之后,却是犹豫不决。
刘迈心中暗自思量:“这起兵之事,非同小可。一旦失败,便是身家性命难保。
我若参与其中,岂不是将自己置于险地?”
他想来想去,难以决断。
周安穆见刘迈犹豫不决,心中焦急万分。
他恐计划泄露,祸及自身,便匆匆告辞而去。
连王元德、辛扈兴、童厚之等人亦未及告知。
刘迈思来想去,仍是难以决断。
他心想:“我若赴任竟陵太守,或许能避开这场风波。
待事态明朗之后,再做打算也不迟。”
于是,他决定半夜上船,先赴任以避祸。
然而,事有凑巧。
就在刘迈准备上船之际,忽接桓玄来信。
那信中问道:“北府人心如何?近日见刘裕,不知其所为。令卿一一禀报。”
刘迈接信之后,心中大惊。
他本以为桓玄对此事尚不知情,如今看来,却是早已有所察觉。
刘迈心中慌乱不已,他误解了桓玄的用意。
以为桓玄已察觉刘裕之计谋,自己须赶紧告发,以表忠心。
这实乃是做贼心虚之态。
于是,他未上船,坐等天明。
天明之后,刘迈赶忙进宫向桓玄禀报。
他将自己所知的一切和盘托出,称刘裕已起兵造反,意图谋夺皇位。
桓玄闻听此言,大惊失色。
他万万没想到,刘裕竟敢如此大胆,公然起兵造反。
桓玄心中暗自思量:“这刘裕乃是我手下猛将,如今却起兵造反,实乃大患。
我若不及早除之,恐后患无穷。”
他当即下令,当面封刘迈为重安侯,欲稳其心。
刘迈磕头谢恩之后退朝而出,心中却是忐忑不安。
然而,事有不幸。
就在刘迈退朝之后,却有人于桓玄面前进谗言。
那人说道:“陛下,那刘迈放走周安穆,必与其同谋。
他如今虽被封为重安侯,但心中未必服气。陛下当心其反噬之。”
桓玄闻言,心中大怒。
他本以为刘迈已归顺自己,却没想到他竟敢背叛。
他当即下令,将刘迈下狱治罪。
同时,将王元德、辛扈兴、童厚之三人亦抓入狱中,与刘迈一同治罪。
且说那桓玄召来弟弟桓谦及丹阳尹卞范之等人,商议对策。
众人围坐一堂,各抒己见。桓谦主张立即发兵,攻打刘裕。
他说道:“那刘裕起兵造反,意图谋夺皇位。
我等若不及早除之,恐后患无穷。
当即发兵攻打,将其一举歼灭。”
桓玄听了桓谦的话,却是犹豫不决。
他心想:“那刘裕乃是我手下猛将,如今起兵造反,必有所备。
我若贸然发兵攻打,恐难以取胜。
不如驻军覆舟山,坚守待敌。
待其粮草耗尽之时,再出兵攻打,定能取胜。”
桓谦见桓玄犹豫不决,心中焦急万分。
他再三坚持自己的主张,说道:“陛下,那刘裕起兵造反,士气正盛。
我等若不及早攻打,待其势力壮大之时,便难以收拾了。
望陛下三思而后行。”
桓玄听了桓谦的话,心中仍是犹豫不决。
他想来想去,难以决断。
最后,他勉强点了点头,说道:“好吧,就依卿之言。
命顿邱太守吴甫之及右卫将军皇甫敷往北阻挡刘裕之军。
务必将其阻截在江北之地,不得让其渡过长江。”
桓谦等人闻言,心中大喜。
他们赶忙领命而去,准备出兵攻打刘裕。
一场大战,即将拉开序幕。
而那刘裕得知桓玄已派兵阻截自己,心中却是毫不畏惧。
他闻听桓玄已经发兵,心中那股积压已久的怒火瞬间被点燃,士气大振。
他挺直了腰杆,自称总督徐州事务,任命孟昶为长史,镇守京口。
京口,这个战略要地,此刻在刘裕的眼中,就如同他起义的基石,坚不可摧。
他迅速集结了两州的义军,一共一千七百人,这些勇士们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南下讨伐逆贼。
刘裕看着他们,心中充满了信心。
“何无忌,你来起草檄文,声讨桓玄的罪行!”刘裕的声音坚定而有力。
何无忌领命,当夜便伏案撰写檄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