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失控加剧(朱棣出场和新的世界线)(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从大明开始失控》最新章节。

老朱因北方的烂人烂事而糟心之时,同在南京的一些人也正因从北方得到了一些本不该知晓的消息而惶恐不已。

右相国、宣国公李善长府邸,作为早期投奔老朱辅佐其夺取天下的谋臣,素来聪慧。

自从南京戒严后老朱一反常态将许多与他有牵连的官员或贬或罚,在深思熟虑之后,他发现老朱这种突然地性情大变皆是从北伐军失去讯息之后所发生。

李善长苦思不得解,到底是北方发生了什么事,竟让皇帝如此忌惮他一个文臣。

心中疑虑甚重的他暗中并未遵守皇帝的禁令,通过自己的关系派出了人手到北方一探究竟。

就在今日,探子传回了消息。

北方果然发生大变,蒙元凭空消失不见了,转而是一个名为大顺的政权占据了北方。

在他们口中,大明已经传国二百余年,当前第十六位皇帝崇祯已到了穷途末日的时刻。

如此惊奇之事,李善长闻之不敢信。

可随着消息一同送入他手里的还有一本书,一本“后世书”。

“万历十六年作”翻开书,扫过几行,慢慢的惊恐占据了李善长的脑海。

白纸黑字清清楚楚,将大明立国之前的一切事情尽数写出,有些更是机密,当前的寻常人断然不可知,后世揭秘倒有可能。

他也是见多识广的人,如果书中所记载之事只到此,那顶多让他称奇。

真正令他毛骨悚然的是书中所记载的开国之后的事……

他几乎是咬着牙读出书上的记载,“洪武三年,太祖封善长韩国公……四年善长辞官归居,帝赐田……六年胡惟庸任右丞相,十年进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十三年胡惟庸谋反,处死,太祖废丞相,自此不再复设……十八年有人告发韩国公弟存义父子为胡惟庸党羽,太祖下诏免死,二十三年存义父子告发韩国公勾连胡惟庸,太祖大怒,下令连同其妻女弟侄等全家七十余人一并处死。”

“我要被灭满门?”李善长读完之后只觉得头皮发麻,大明谁人不知,他李善长与皇帝君臣关系紧密,素有汉之萧何之美誉。

书中所载之事,何其惊奇。

理智告诉他不应该相信这种无凭无据的书,但人一旦知道了自己未来可能的凄惨结局,又有几人能冷静下来告诉自己“皆妄言不可信”。

书是后世的产物,若按此来说北方根本就不是什么失去踪迹,而是乾坤逆转换了一片天子。

他来到了二百年后!

若是在看到此书之前,李善长或许还会以为是在查蒙元的奸细,现在他不这么认为了。

皇帝哪里是在查奸细,根本就是在封锁从北方传来的消息。

越是如此想,李善长心中越是惊恐。

如果他的猜想是真的,那也就代表着皇帝比他更早得到了来自后世的消息,这样的话近来皇帝的一应古怪貌行为似都能解释得通了。

近来皇帝以各种理由召回了大量将领,其中就包括不少出身淮西的将领。

这些将领本在外过得好好的,还以为皇帝是要封赏他们,谁知一进京师就被收回了虎符解除了兵权,至于封赏一事更是半点消息都没有。

见不到皇帝,徐达等淮西灵魂人物也都不在的情况下,他们自然想到了他李善长。

之前他也不清楚情况,可现在不同了,看过那本书后他一下就想明白了,为什么皇帝会将大量将领召回京师。

书中明确的写清楚了这些人的下场,一个个跟他一样都是在“未来”被牵连进几个大案被杀的功臣。

“来人……”李善长思来想去,最终还是让人将自己所得知的消息送了出去。

作为实际的文官之首,李善长所拥有的权柄极大,加上他的出身自然而然与淮西诸将关系匪浅。

淮西乃皇帝起家之地,领兵将领众多,纵使皇帝也无法一日尽除,就算加上在北方失去联系的人,仍有不少淮西一系将领手握兵权。

这些人与他们关系匪浅,如果皇帝真要选择提前除掉他们,那他们也不能坐以待毙。

“不管真假,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坐以待毙从来都是最蠢的选择……”惊恐促使李善长开始为自己的未来做谋划。

在李善长传播消息的同一时间,一则上谕颁布。

“北伐已成功,大军择日班师回朝……”

得知上谕的李善长十分惊恐,因为中枢根本就没收到任何关于北伐军的消息,皇帝是怎么知道北伐成功的,北方换了一片天地按说北伐军应该到另一片天地去了才是,到底皇帝是真联系上了北伐军,还是故布疑阵,做震慑朝臣之用。

皇帝要震慑朝臣,那是震慑谁人?

貌似除了他李善长之外,朝中还没人值得皇帝如此对待。

“皇帝要对我动手了!”此种想法一经出现便无法止住,他多方打听却一点北伐军的消息都没有打听到。

北伐军班师回朝的消息极大可能是皇帝散布出来的假消息,有北伐军的震慑,众将必然不敢妄动,如此一来对他动手就是最佳时机。

李善长细心地观察到,在他府邸周围明显多了不少人,还多是健壮的汉子。

情况越来越清晰,外面的不用多说肯定是皇帝的人,连府邸都被监视起来,那么离动手还有多远?

“皇帝对我动手了!”李善长不甘坐以待毙加快了暗中联系的步伐。

又过两日,宫里传出消息。

为庆祝北伐成功,皇帝要到郊外祭天。

李善长瞬间意识到这是一个天赐的绝佳机会,郊外不比防卫森严的南京城,动起手来的成功几率大大提升。

或许这是他此生唯一的机会,一旦没有抓住,等待他的只能和书里一样,自缢而亡了。

“是你先要动手,那就别怪我了。”

是日,有雾。

皇帝率百官赴郊外祭天。

与此同时,几个淮西将领带领兵马私自出营,其出发的方向正是皇帝祭天之处。

李善长作为文臣之首,自然而然站在前列。

从外表看来他并无任何古怪,只是人心隔肚皮,其心中所想却不为人知。

“百室。”皇帝突然的呼唤让神情紧张的李善长浑身一激灵。

“不知陛下有何吩咐?”

“没什么,就是见你有些心不在焉的,朕能北伐成功开创大业,百室你功不可没。”

李善长敷衍答道:“臣尽微薄之力不敢言功。”

“该赏就赏,朕今日祭天,本就是准备为尔等功臣进封,奈何……”皇帝话还没说完,山下灰尘漫天。

通晓战阵的官员立马反应过来,这是有大军朝此进发。

皇帝祭天有大军朝此来,种种迹象无不在说明一件事——“有人谋反!”

百官惊慌,老朱却很淡定。

“百室,朕平日待你不薄。”

李善长见大事将成,也不装了:“目前为止确实不错,可陛下敢保证以后也如此善待臣否?”

两人都是明白人,老朱也不再说那些装模作样的话,直言道:“骄兵悍将不服管教,朕也没办法,你若同汤和一般功成身退,待你百年之后朕也不惜以王爵赐之,此后子孙世为国公。”

李善长突然说道:“北方的消息还有那本书是陛下故意送给臣看的吧。”

“百室果然一如既往地聪慧。”老朱感慨完,话锋一转严肃训斥道:“你既猜到是朕故意透露消息给你,为何猜不到朕是想你从中吸取教训,做个功成身退名流千古的之人不是很好?”

李善长自嘲道:“臣在某一刻倒还真想过不如就此功成身退,说不定陛下会放过臣一马,可臣不敢赌,不敢赌陛下您真的会放过臣,命在自己手里总放在别人手里,陛下您说是不是这么个道理。”

“道理没错,可世上又有多少能掌管自己的命运,百室你抓得住吗?”

大地颤动,叛军已经抵达山脚。

可等了许久,叛军始终没有赶到,反而从山脚下传来喊杀声。

叛军被人拦住了!

李善长神情阴沉:“京师附近的兵马并未有调动,陛下从哪里调来的兵马?”

“朕自有妙计。”老朱没有回答,因为他也不知道到底从哪里冒出一支兵马来,他确实布置了兵马,可全都布置在山腰进行伏击,怎会在山下动手。

山脚下,雾气未消,叛军与一部兵马厮杀起来。

叛军主将阴沉着脸,对方突然杀出一点先前踪影都没有。

更奇怪的是对面打着什么“奉天靖难”的旗号,还跟他们一样喊着“清君侧”的口号。

他们就是来“清君侧”的,对面是什么鬼。

一时之间,他甚至无法确定对方是敌是友。

在他对面,燕王大旗下。

一个男人也皱起了眉头,南京就在眼前,可怎么看怎么不对劲,一部兵马突然杀出,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

更奇怪的是,有斥候来报,说在山上看见天子大纛。

“建文小儿不守南京,跑山上来作甚……”

古怪的事还在增加,晨雾不仅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散去,还越发浓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