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又遇灾民(1/1)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升维人生》最新章节。

内心愉悦的张亮迅速从隐匿的虚空朝西飞去,他还想顺路到江杨旅游集团的地盘看看,自己曾经在那块土地上付出过不少心血,不知那里的人们现在生活的怎么样?

期盼与现实往往有出入,江扬集团留在张亮脑中的印象是原生态的山区景象,此刻飞临其上空,却被它如今的巨大改变所震惊,原本静谧质朴的山间,竟如春笋般冒出众多现代化建筑。

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造型独特的玻璃大厦。阳光洒下,大厦的玻璃外墙折射出五彩光芒,与周围葱郁的青山相互映衬,形成一幅奇妙的画面。大厦的线条简洁流畅,棱角分明,仿佛是从未来穿越而来的艺术品。

再往深处走,错落有致的高楼林立。每栋建筑都有着独特的设计,有的外观呈不规则形状,充满了艺术感;有的则采用了环保材料,绿色植被攀爬在建筑外墙上,宛如一座空中花园。这些建筑之间,由宽敞的道路和精致的人行步道相连。道路两旁,路灯散发着柔和的光芒,即使在夜晚,也能照亮行人的路。

在一处开阔的平地上,还有一座现代化的体育馆。它的屋顶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极具动感。体育馆内设施齐全,先进的灯光设备、智能化的管理系统一应俱全。

这些现代化建筑,打破了张亮对传统山区的固有印象。像是镶嵌在绿水青山间的璀璨明珠,让这片古老的山区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魅力 。

不过继续往山林深处飞行,张亮看到另一番景象。

曾经的山区旧村落,在洪灾肆虐后一片狼藉。踏入这片受灾之地,映入眼帘的是残破不堪的景象。老旧的房屋东倒西歪,有的屋顶塌陷,露出黑洞洞的窟窿;墙壁被洪水冲得斑驳陆离,墙皮大片脱落,露出内里潮湿发霉的砖石。道路被淤泥掩埋,只剩一些坑洼还能勉强看出曾经的轮廓。曾经潺潺流淌的小溪,此刻堆满了树枝、杂物,散发出腐臭的气息。溪边的树木东倒西歪,像是被抽去了生机。

而不远处,是村民集中安置的现代化建筑。一排排整齐的建筑拔地而起,外墙洁白如新,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房屋之间规划有致,绿化带上种满了各种绿植,鲜花绽放,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新的生机。宽敞的柏油马路贯穿其中,路边安装着明亮的路灯。社区中心设施齐全,有健身房、活动室等,满足村民们的各种需求。广场上,孩子们嬉笑玩耍,老人们坐在长椅上晒太阳聊天,一幅和谐美好的生活画卷正在展开。新的建筑与旧村落的残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象征着村民们战胜自然灾害,迈向充满希望的新生活 。

张亮心中感叹,强大的经济实力是克服自然灾害的有力武器,他放心的朝朝江扬集团的西部边界飞去。

这里位于三国交界之地,曾经是一个被时间遗忘的原始世界。

繁茂的热带雨林遮天蔽日,层层叠叠的枝叶交织在一起,阳光只能透过缝隙,在地上留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潮湿且浓郁的草木气息,混合着不知名野花的芬芳,沉闷又迷人。

奔腾的河流犹如大地的脉搏,汹涌澎湃地流淌着,成为天然的分界线。河水裹挟着泥沙,以一往无前的气势穿过山脉间的峡谷,冲击着岸边的巨石,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那山脉连绵起伏,高耸入云,陡峭的山峰像是大自然用巨斧随意劈就。山上植被茂密,从远处望去,一片郁郁葱葱,偶尔能看到一些陡峭的悬崖,裸露的岩石在阳光下泛着冷峻的光。

这里人烟稀少,罕有人至的痕迹。偶尔能发现一些简陋的小径,那是野生动物们穿梭森林留下的“道路”。四周静谧得有些诡异,只有风吹树叶的沙沙声、鸟儿的啼鸣声和河水的奔腾声交织在一起,演奏着大自然的交响曲。

突然张亮发现沿着人迹罕至的边境地带,江杨旅游集团却扎起高高的铁丝网,仿佛想要隔绝什么?好奇的张亮沿着铁丝网的线路缓缓隐匿飞行,想要发现点什么。

突然,铁丝网外的一处山坡平台上,一片简陋的建筑映入眼帘。破旧的帐篷东倒西歪地排列着,帆布上满是补丁和污渍,在风中发出“噗噗”的声响,仿佛在低诉着无尽的苦难。

地面是粗糙的泥土,因长期踩踏而变得紧实且凹凸不平。一群孩子们光着脚丫在其间奔跑,扬起阵阵尘土。一些老人坐在地上,眼神空洞而迷茫,身旁放着破旧的包裹,那是他们仅有的家当。

建筑中央有一口简易的水井,井绳磨损严重,周围围着几个拿着破旧水桶的人,正焦急地等待打水。不远处,有个用几块木板和破布搭成的“厨房”,一位瘦弱的妇女在那里忙碌着,试图用捡来的干柴生火做饭,浓烟呛得她不停地咳嗽。

四周没有像样的防御设施,只有一些简易的栅栏,歪歪斜斜地立着,仿佛一阵大风就能将其吹倒。这明显是一座难民营,这里没有干净的水源,没有舒适的床铺,更没有未来的希望。人们在这里苟延残喘,在为了生存而挣扎,他们为何要在这里扎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好奇的张亮飞落地面,出现在灾民面前,哪知他的出现,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些头发花白的老翁,颤颤巍巍的老妪,招呼着瘦骨如柴的孩子们朝他纳头就拜。人们口中呼喊着,“活菩萨显灵了,请菩萨保佑我们。”

张亮赶忙分出一丝丝气团把人们扶起,“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你们为何在这里居住?为何远离家园?你们村的青壮年哪里去了?”

一个类似族长的老翁仔细打量着张亮,不禁老泪纵横,“恩人呐,您不认识我了吗?我们在郑阳邦的村民自治队里见过。”

老翁的话让张亮想起过往,他曾在郑阳邦的一个山村部落,帮助村民打败无道的军阀政府,让村民进行自治管理。那可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

我们就是那里的人,我们部落有您的塑像,托您的福,过了一些年的幸福日子。几个半大的孩子,把一尊泥像抬了出来,张亮定睛一看,大吃一惊,这不就是他的模样吗?

张亮终于信了老者的话,连忙问,“你们怎么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来到这里?”

“说来话长,您走后,我们附近的几个部落,按照您定的规矩行事,因为没有军阀老爷的盘剥,人们安居乐业,很是知足。哪知最近十几年,天灾人祸不断,先是邻国的大军阀势力影响到我们这里,到处征兵征粮,接着是连年的灾荒,民不聊生。尤其是几年前,突发的大洪灾,把我们的房屋冲跨,加上疟疾泛滥,人们实在活不下去了,才在别人的指点下,到这江扬集团的地盘讨一口饭吃。”

“那你们怎么在这里驻扎?”张亮不解。

事情是这样的,老翁接着讲述。这些年方圆几百公里的地区都发生了异常严重的自然灾害,只不过我们的信息闭塞,等我们赶到此地时,这里已经竖起了高高的铁丝网,据说这几年,有太多的人到这里求援,江扬集团实在难以承受这么大的压力,不得已而为之。

“你们不能再找找其他办法?”张亮也觉的人家拉铁丝网无可厚非。

“到处是灾荒、战争,老百姓有什么办法呢?族里的一些青壮年被迫加入东边一个军阀的势力,偶尔会捎来一些粮食,这妇孺老少才不至于饿死,不过,听说最近那边打仗,这些可怜的孩子们都当了炮灰,我们也就断了生的希望,就在这里苟延残喘,等死而已。”

老者一把鼻涕一把泪,一股脑儿把心中的糟心事都告诉了张亮。

张亮很为难,他可以给这些人留一些粮食,可是这几百号的人,没了家园,将来可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