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 稚子兵刃(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逢晴日》最新章节。

于这千钧一发生死之际断臂,似非明智之举,但凌轲无比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他在做一件唯他可做之事。

或许是因为那八字示警之故,凌轲在反复思量之下,内心深处已存了一丝预感。

得益于那一丝预感,他才能从今日这突如其来的惊乱变故中保有一份冷静,透过这层层表象看到仙台宫之祸背后真正的根由——

太子突然背负上了以巫术谋害君父的嫌疑,这固然触碰到了天子的禁忌逆鳞,可十数年的父慈子孝,陛下无论如何也不该不给太子任何申辩的机会,竟直接下令让手段残暴的绣衣卫首领祝执前去问罪太子。

天子的怒气来得太过汹涌,也太过决绝。

唯一的解释只能是此事不过是一粒火种,只是火种飞落之处早已铺满了火油。

这火油是陛下心中压抑掩藏了许久的不安,而这诸多不安正该与他这个太子舅父有关。

根由在他。

那灭门之祸的屠刀原是为他而来,太子突然卷入刀下不过是一场意外……是有心者察觉到了那把屠刀已经举起,遂趁机将太子一并推向了刀锋之下!

凌柯自然知道他杀去仙台宫,逼至宫门前,如此举动,无论如何已再不可能为君王所容。然而属于他的死局本就已经布下,便也不存在自绝生路,一切倒因为果的顾忌挣扎都没有丝毫意义。

这是人心造就的死局,唯有借人心裂痕才有希望替思变破开一丝生机。

哪怕自此后,陛下与思变之间注定隔阂乃至陌路,但只要能在今夜换来一寸缓冲喘息之地,思变就至少还有活的希望,能活,就能有机会去查明真相。

凌轲的下属惊慌失措地为他包扎断臂之处,凌轲面色青白,用仅剩的一只手紧紧捂住简单包扎的伤口,鲜血源源不断地从指缝间涌出。

他手中仿佛紧攥着一根长长的弓弦,那弓弦绷紧到了极致,将他的手心割得鲜血淋漓。

弦的另一端遥遥握于帝王手中,而弦身之上,附着着无数人的生死性命。

——该动兵一搏吗?

纵然已将虎符归还,但凭借凌轲在军中威望,纵无兵符在手,他也未必不能强行调动城外三中之一的兵力,这足够挑起一场浩大而持久,一旦开启便会有各方人心介入、不能轻易停下的厮杀。

可他在与谁厮杀?——那余下三中之二,亦是跟随他出生入死的将士。

供他厮杀的战场又在何处?——脚下这片土地之上,是他用十数年的拼杀与无数将士白骨,才得以勉强铺出的太平初象。

这场厮杀之后的胜者是谁?——不会是他,甚至也不会是君王,更不会是无辜百姓,只会是隔岸观火的始作俑者而已。

准确判断一场战争的代价胜负走向是他唯一擅长的事。

而这些都绝非凌轲想要见到的结果。

人人都有自己的坚守,他原本就是个不知变通的匹夫而已。

他断的不仅是一臂,他私闯至此,罪名已定,他在告诉君王,他可死,他愿死,他凌轲宁可自断而亡亦不为祸国之剑。

只求君王见他此心,不要殃及更多无辜之人。

凌轲紧紧攥着那根无形之弦,眼中含着泪,看向那巍峨的宫门,等待着弦的那一端传来回音。

天下真正大统尚不足百年,六国史书与诸子百家著作曾被焚烧一空,大乾虽建,但刘家江山可以依循的先例实在太少,有关大国社稷之经验也还未来得及累积——

足下踩着这样一片前所未有的开阔土地,昔日的仁帝也好,凌轲也罢,他们都自认走在一条全新的道路上,他们志同道合,彼此欣赏,意气风发而又对大乾的江山版图充满了野心规划,于是他们几乎是理所应当地认为自己没有任何道理会步前人后尘,他们理应开启新天地,什么君臣离心鸟尽弓藏疑心生暗鬼?皆不过无能者所书昨日迂腐狭隘之旧诗篇。

然而此时,凛风呼啸而来,还是翻到了这诅咒般的一页。

或许这才是真正的巫咒。

若无可挽回,那便尽量削弱这代价吧。

相识多年,纵然不知何时竟已不再相知,但臣与君之间,理应还保有这一丝“共识”与“默契”存在。

然而这份被凌轲笃信着的“共识”与“默契”却未曾有机会被验证。

仁帝在昏厥之前,听到的最后一道急报,是长平侯抗旨杀去了仙台宫救下了太子,正在向正宫门杀来的消息。

仁帝几乎是双目赤红地看向了手边压着的一封密奏,那是长平侯通敌匈奴的罪证,早在两月前便秘密递到了他的手中,他隐而未发,甚至仍有一丝犹疑不定……他并不欲让太子牵涉其中,故才令太子去往仙台宫祈福。

可谁知他的太子借祈福之名行诅咒之举,他的皇后反了,凌轲果然也反了!

仁帝胸口气血翻涌,脑中最后一丝理智也荡然无存:“拟朕口谕,今夜胆敢犯近宫门者……不惜代价,格杀勿论!”

于是当凌轲断臂的消息传至未央宫正殿时,回应那传话禁军的便是这一道格杀勿论的御旨。

郎中令薛泱纵有百般不忍,却也不敢不遵,长安内外局面瞬息万变,说不定已有消息被送到了城外军营中,没人能担得起这代价。

而在薛泱下令动手之前,后方负伤的绣衣卫首领祝执已策马追至此处,他见得宫门前对峙的情形,怒然质问:“大胆薛泱,待犯禁者视而不见,莫非逆贼同党?!”

薛泱色变之际,祝执所领禁军已举刀杀上前去,而祝执在马背之上挽起了手中长弓,箭矢刺向凌轲所在。

凌轲凭一臂尚可挥刀挡落这支箭矢,然而更多的箭矢很快逼至。

满身是血的少年向他扑来,将他护在身下。

但如此局面之下,已是谁也无法去护住谁了。

刘固浑身扎满了箭矢,凌轲身上也很快遍布血洞。

椒房殿中,凌皇后立于高阁之上,一名武婢单膝跪在她身侧,送来了宫门外的消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