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迷雾重重(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双生恋梦》最新章节。
京城的硝烟渐渐散去,靳威然望着满目疮痍的城墙和疲惫但胜利的将士,心中没有丝毫轻松。此次虽成功击退叛军与刺客,但他深知,这只是秦王一系列阴谋中的冰山一角,更大的危机或许还在后面。
皇帝在皇宫密室躲过一劫后,对靳威然和薛境然等将领的表现大为赞赏,在朝堂上对众人进行了嘉奖。“此次京城能化险为夷,多亏了诸位爱卿的奋勇抵抗。靳将军、薛将军,朕对你们寄予厚望,望你们继续为大明江山保驾护航。”
靳威然和薛境然跪地谢恩:“陛下放心,微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然而,嘉奖过后,朝堂之上却弥漫着一股忧虑的氛围。大臣们深知,秦王一日不除,朝廷一日不得安宁,而且藩王之乱引发的一系列后续问题亟待解决。
靳威然在朝会上率先发言:“陛下,如今秦王虽受挫,但实力犹存,必定会卷土重来。我们需未雨绸缪,加强京城防御的同时,还要整顿各地军备,以防秦王勾结更多势力。另外,对于参与谋反藩王的旧部,我们不能一味打压,需恩威并施,分化瓦解,稳定地方局势。”
皇帝点头表示赞同:“靳将军所言极是。诸位爱卿,可有其他良策?”
众大臣纷纷建言献策,有人提议加强情报收集,密切监视秦王的一举一动;有人建议对藩王旧部中愿意归顺的势力给予官职和赏赐,以安抚人心。皇帝综合众人意见,做出一系列决策,命靳威然负责京城防御的进一步巩固,派钦差大臣前往各地安抚藩王旧部,并加大对秦王势力的情报侦查力度。
靳威然领命后,全身心投入到京城防御工作中。他重新规划了京城的防御布局,在城墙四周增设了更多的瞭望塔和暗哨,确保能及时发现敌军动向。同时,他对城防器械进行了全面升级,打造了一批威力更大的弩炮和投石机,并安排专人负责维护和操作。
在军队训练方面,靳威然制定了一套严格的训练计划,加强士兵的体能、武艺以及协同作战能力的训练。他亲自到军营督训,激励士兵们:“弟兄们,我们保卫的不仅是京城,更是整个大明的百姓和江山。只有我们足够强大,才能让逆贼不敢进犯。”
而在暗中,秦王在得知此次刺杀和叛乱失败后,暴跳如雷。“靳威然,又是你坏我好事!”秦王咬牙切齿地说道。他召集了身边仅剩的谋士,谋划着新的阴谋。
“殿下,如今朝廷加强了防备,正面进攻和刺杀恐难成功。我们不妨利用江湖势力,在各地制造混乱,分散朝廷的注意力,然后再联合其他对朝廷不满的势力,一举发难。”一位谋士献上计策。
秦王听后,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此计甚好。传本王命令,不惜一切代价,联络江湖上的各大帮派,许以重利,让他们在各地滋事。”
很快,秦王的使者便带着大量金银财宝,前往江湖各帮派的驻地。一些贪图利益的帮派,在金钱的诱惑下,答应了秦王的请求,开始在各地组织人手,准备制造混乱。
与此同时,朝廷派去安抚藩王旧部的钦差大臣,在一些地方遭遇了阻力。部分藩王旧部对朝廷的招安政策心存疑虑,担心这是朝廷的阴谋,拒绝归顺。还有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在其中煽风点火,试图煽动旧部再次叛乱。
靳威然在京城忙于防御筹备,却不知各地已悄然埋下隐患。江湖势力即将在各地掀起风浪,而藩王旧部的不稳定因素也随时可能爆发。
靳威然全身心投入京城防御巩固工作的同时,各地潜藏的隐患如定时炸弹般相继爆发。朝廷派去安抚藩王旧部的钦差大臣,在益州遭遇强硬抵制。
益州乃蜀王封地,地势复杂,山川环绕,易守难攻。原蜀王旧部的将领孟雄,对蜀王忠心耿耿,且深受当地一些势力蛊惑,坚信朝廷招安是阴谋,意在斩草除根。在这些势力的煽动下,孟雄振臂一呼,召集了数千旧部,占据益州险要关隘,阻断交通。蜀道本就崎岖难行,如今被孟雄等人截断,物资运输停滞,益州各地陷入混乱,百姓人心惶惶。
消息传至京城,靳威然正在城墙上视察新安装的防御器械。听闻此讯,他眉头紧锁,深知益州地势关键,若不及时平息叛乱,不仅会使当地百姓受苦,还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让更多藩王旧部效仿。
“陛下,益州之乱刻不容缓,微臣请命,即刻带兵前往平叛。”靳威然进宫面圣,语气坚定。
皇帝面色凝重,点头道:“靳将军,益州地势复杂,叛军又据险而守,此次平叛困难重重。但此事关系重大,就交由你全权处理。务必尽快平定叛乱,稳定局势。”
靳威然领命后,迅速点齐一万精兵,马不停蹄地奔赴益州。然而,他刚离开京城不久,京城内又突发变故。
京城的户部尚书林谦,竟被查出与秦王暗中勾结。他利用职务之便,私自挪用大量国库银两,资助秦王的叛乱活动。此事被御史弹劾揭露后,朝堂上下一片哗然。
“林谦,你身为朝廷重臣,竟做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该当何罪!”朝堂上,一位大臣愤怒地指着林谦。
林谦面色如土,瘫倒在地,口中喃喃道:“是秦王威逼利诱,微臣一时糊涂啊……”
皇帝怒不可遏:“来人,将林谦打入大牢,严加审讯!彻查其同党,一个都不许放过!”
此事引发了京城官场的强烈震荡,人心惶惶。许多大臣担心被牵连,人人自危。而民间听闻此消息后,对朝廷的信任也产生了动摇,谣言四起,说朝廷内部腐败不堪,皇帝昏庸无能,连身边重臣都与逆贼勾结。
与此同时,靳威然率领军队日夜兼程赶到益州边界。望着益州那连绵起伏的山脉和蜿蜒曲折的蜀道,靳威然深知此次平叛绝非易事。孟雄得知靳威然亲自前来,心中虽有些畏惧,但仍凭借益州的险要地势,准备负隅顽抗。他在各个关隘设下重兵,加固防御工事,企图抵挡朝廷军队。
靳威然并未急于进攻,而是先派出多路探子,深入了解敌军的部署和益州的地形。经过几日侦查,他发现孟雄将主要兵力集中在正面的几个重要关隘,而侧面有一条隐蔽的山间小道,防守相对薄弱。这条小道虽难行,但可绕到敌军后方。
于是,靳威然心生一计,决定正面佯攻,暗中派精锐部队从小道绕到敌军后方突袭。
“李将军,你率三千精兵,带上熟悉地形的向导,趁夜沿着这条山间小道悄悄绕到敌军后方。明日我军正面进攻时,你便看准时机,发动突袭,务必打乱敌军阵脚。”靳威然对麾下一员猛将说道,并展开地图,详细指出路线。
“将军放心,末将定不辱使命!”李将军领命而去。
当晚,李将军带领三千精兵,借着夜色掩护,在向导的带领下,艰难地沿着山间小道行进。小道狭窄崎岖,一侧是陡峭的山壁,另一侧是深谷,稍有不慎便会跌落。士兵们小心翼翼地前行,不敢发出半点声响。
第二日清晨,靳威然一声令下,正面军队擂鼓进军,喊杀声震天。孟雄以为朝廷军队要正面强攻,急忙指挥士兵全力抵抗。
就在双方激战正酣时,李将军看准时机,一声令下:“杀!”三千精兵如猛虎下山般从后方杀出,孟雄军队顿时大乱。
“不好,我们被前后夹击了!”孟雄军中士兵惊慌失措,阵脚大乱。
靳威然见敌军大乱,亲自率军冲锋:“弟兄们,冲啊,平定叛乱,就在此时!”朝廷军队士气大振,勇猛向前。孟雄虽奋力抵抗,但已无力回天,最终被靳威然生擒。
“孟雄,你受秦王蛊惑,起兵叛乱,罪不可赦。但念你是被奸人利用,若能迷途知返,朝廷或许可从轻发落。”靳威然对孟雄说道。
孟雄长叹一声,跪地请罪:“将军,孟雄一时糊涂,听信谗言。如今愿听从将军发落。”
靳威然迅速平定了益州之乱,安抚当地百姓和投降的旧部士兵。然而,京城那边的情况却愈发棘手。
户部尚书林谦一案牵连甚广,随着调查深入,越来越多官员被查出与秦王有染。皇帝每日接到大量弹劾奏章,焦头烂额。京城官场动荡不安,政务几乎陷入停滞。民间谣言愈演愈烈,百姓对朝廷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甚至出现了小规模的聚众抗议。
靳威然在益州得知京城的混乱局面后,心急如焚。他深知,此时京城内忧外患,若不尽快稳定局势,大明王朝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靳威然心急如焚,留下部分兵力协助益州恢复秩序,自己则带着精锐骑兵火速赶回京城。一路上,他眉头紧锁,心中不断思索着应对京城乱局的策略。他深知,京城如今官场动荡、民心不稳,犹如一座即将爆发的火山,稍有不慎,便会引发更大的危机。
与此同时,京城内的混乱仍在持续发酵。林谦一案牵连的官员越来越多,整个朝堂仿佛被乌云笼罩。皇帝坐在龙椅上,看着堆积如山的弹劾奏章,脸上满是疲惫与愤怒。
“这些逆臣,竟敢在朕的眼皮子底下与秦王勾结,实在是罪无可恕!”皇帝猛拍龙椅,怒声说道。
朝堂上的大臣们噤若寒蝉,生怕一不小心就被卷入这场风波。往日里的争论与分歧此刻都被恐惧所取代,人人都在担心自己是否会成为下一个被弹劾的对象。
而在民间,谣言如瘟疫般传播。百姓们聚集在街头巷尾,议论纷纷,对朝廷的不满情绪愈发强烈。一些别有用心之人趁机煽动,组织起小规模的抗议活动。抗议的人群举着标语,高呼口号,要求朝廷给个说法,严惩贪官污吏。
“朝廷腐败,我们还怎么活!”
“严惩逆臣,还我公道!”
抗议的声音此起彼伏,让京城的气氛愈发紧张。守城的士兵们如临大敌,不敢有丝毫懈怠。
靳威然快马加鞭,终于赶回京城。他直奔皇宫,面见皇帝。
“陛下,微臣已平定益州之乱,特回来协助陛下处理京城事务。”靳威然跪地说道。
皇帝看着靳威然,眼中闪过一丝希望:“靳将军,如今京城乱成这般模样,朕实在忧心。你可有良策?”
靳威然沉思片刻后说道:“陛下,当务之急,是要稳定朝堂与民心。对于林谦一案,需彻查到底,但也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引起更大恐慌。可先将已查明的涉案官员严惩,以正国法,给百姓一个交代。同时,陛下可颁布诏书,表明朝廷整治官场、反腐倡廉的决心,安抚民心。”
皇帝点头称是:“靳将军所言极是。此事便交由你与刑部尚书一同负责,务必尽快平息这场乱局。”
靳威然领命后,立刻与刑部尚书展开行动。他们首先整理出一份确凿涉案官员的名单,然后按照罪行轻重,依次进行审判。对于那些罪行严重的官员,靳威然毫不留情,当庭宣判斩首示众。
“你身为朝廷命官,却与逆贼勾结,贪赃枉法,实在是罪大恶极。今日便是你的死期!”靳威然看着跪在堂下的官员,声色俱厉地说道。
随着一个个涉案官员被惩处,百姓们看到了朝廷整治腐败的决心,心中的怒火渐渐平息。同时,皇帝的诏书也张贴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上面言辞恳切地表达了朝廷对腐败的零容忍态度,以及致力于改善民生、恢复朝堂清明的决心。
“朕以天下苍生为念,定当肃清奸佞,还我大明朗朗乾坤。望我大明百姓,安居乐业,共护家国……”
百姓们围在诏书前,纷纷阅读。一些原本参与抗议的百姓,看到诏书后,心中的疑虑逐渐消散。
“看来朝廷还是在乎我们百姓的。”
“是啊,希望以后真的能越来越好。”
在稳定民心的同时,靳威然也在朝堂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建议皇帝选拔一批清正廉洁、有才能的官员,填补因涉案官员落马而留下的空缺。经过一番筛选,一批年轻有为的官员被提拔到重要岗位上。
“陛下,这些官员皆是经过臣等多方考察,品行端正且有真才实学,定能为朝廷效力,恢复朝堂秩序。”靳威然向皇帝禀报道。
皇帝看着这些新任命的官员,眼中露出欣慰的神色:“好,朕相信靳将军的眼光。希望你们能不负朕的期望,为大明江山尽心尽力。”
然而,就在京城局势逐渐稳定之时,边关又传来了紧急军情。秦王不知用了什么手段,竟说服已在定陵三十二年归顺大明、成为藩属国且国号为顺义的草原部落背弃盟约,出兵协助他攻打京城。
“报——启禀陛下,顺义国已被秦王蛊惑,违背藩属之约,正集结兵力,与秦王一同向我朝边境进发!”一名信使匆匆跑进皇宫,单膝跪地,大声禀报道。
皇帝和靳威然听闻此消息,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
“秦王这逆贼,竟蛊惑藩属国背叛,实在是罪不容诛!”皇帝愤怒地说道。
靳威然皱着眉头,思索片刻后说道:“陛下,如今京城刚经历动荡,不宜再分兵迎敌。臣建议先加强边关防御,派使者前往顺义国,试图晓以利害,分化他们与秦王的联盟。毕竟顺义国归顺多年,与我朝有诸多利益关联,或许尚有转圜余地。同时,我们在京城内也要继续巩固防御,以防秦王趁机突袭。”
皇帝点头同意:“就依靳将军所言。此事关乎重大,靳将军务必妥善处理。”
靳威然再次领命,迅速展开行动。他一方面安排得力将领带领军队前往边关,加强防御工事,抵御顺义国和秦王联军的进攻;另一方面,挑选了一位能言善辩、熟知顺义国情的使者,前往顺义国营地。
“此次出使,务必想尽办法说服顺义国首领,让他们认清形势,放弃与秦王的联盟。若能成功,便是大功一件。”靳威然对使者说道。
使者抱拳说道:“将军放心,下官定不辱使命。”
然而,使者刚出发不久,京城内又出现了新的状况。一些秦王安插在京城的残余势力,得知边关告急,企图再次制造混乱,里应外合,配合秦王的进攻。
“弟兄们,秦王大军即将杀到,我们趁机在城内起事,打开城门,迎接秦王进城!”一个神秘人在阴暗的角落里,对着一群黑衣人低声说道。
这些黑衣人皆是秦王的死士,他们接到命令后,开始在京城内秘密集结,准备发动突然袭击。
定陵三十七年,京城的局势愈发错综复杂。靳威然在得知京城内秦王安插的残余势力企图起事的消息后,不敢有丝毫耽搁。他深知,一旦这些死士在城内制造混乱,与城外敌军呼应,京城必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靳威然迅速召集京城的守备军队以及锦衣卫,展开严密部署。“敌军虽在暗处,但我们不能慌乱。京城的大街小巷都要布下眼线,密切监视可疑人员的动向。一旦发现秦王死士的集结地点,立刻包围,格杀勿论!”靳威然目光如炬,向众人下达命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