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图谋东三郡(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三国:家父刘阿斗》最新章节。

“申家现在还有多少人?你父亲如今还活着么?”汉中大司马府上,刘瑶在一间简朴的房屋内接见了申庸。

“建安二十四年后,申家在成都一共有宗族子弟六十七人。”申庸对族人的数量了如指掌。

建安二十四年,刘封、孟达奉刘备之命攻打上庸、房陵,本地户申耽、申仪投降。

为了向刘备表忠心,申耽将妻小和宗族子弟派到成都当人质。

作为申耽之子,申庸就是那个时候随母亲和族人一起入川的。

如今,他的母亲早已去世。

成都的族人们也在申耽、申仪叛汉投魏后,过上了低人一等的生活。

申庸并没有因此怨恨季汉朝廷,反倒心存感激。

作为叛徒的家人们,他们能活下来简直就是个奇迹。

整个汉末三国,能善待叛将家人的,或许只有以仁德爱民著称的刘备。

而那个投降曹魏,挂了个怀集将军的官衔,实际迁往南阳被软禁起来的父亲申耽,申庸对他如今的下场毫不知情。

“至于家父,二十年过去了,他很可能早已亡故。”申庸垂下头来,神色黯然。

“你叔父申仪呢?”刘瑶重点关心的是这个人。

当年,申家兄弟俩一起投降曹魏。

与兄长申耽直接被软禁起来不同,弟弟申仪却仍在东三郡当太守,还给了个真乡侯的爵位。

二人的境遇如此天差地别,乃是因为弟弟申仪才是申家改换门庭的实际发起者与策划人。

哥哥申耽之所以舍弃做人质的家小投魏,其实是被弟弟申仪坑了一把。

起初,孟达被刘封欺凌而转投曹魏,随后曹丕便派申耽和夏侯尚、徐晃一起进攻刘封。

刘封熟悉兵法,气力过人,乃是一员虎将。

他曾经在率兵入川时攻无不克,也曾在汉中之战中独自挑战曹操众军,一时风头无两。

面对夏侯尚等人,刘封丝毫不惧。

可手下申仪却见魏军势大,动了叛逆之心,于是背后给刘封捅了一刀,导致对方落败仓皇逃回成都。

申耽本来担心妻小都在刘备那里做人质,不敢投降。

可亲弟弟干了这种背后捅刀之事,自己想不降魏也不可能了。

曹丕知道申耽的情况,所以并不信任于他。

这才表面封官,实际软禁起来。

“二叔……”申庸想起申仪,心中满是怨气,“仆并不了解他的情况。不过申家在东三郡还有族人、姻亲和部曲万余人,如今恐怕都听二叔的统率。”

这话倒是不假。

申仪投魏之后,在东三郡也一度作威作福,还背着朝廷私刻印章任免了一些官员。

司马懿擒杀孟达后,顺便诱捕了申仪。

但奈何申家在东三郡的势力太大,曹魏朝廷也不敢直接惩处申仪,反倒给他个楼船将军的闲职,还对其以礼待之。

“万余人……”刘瑶不由得发出感叹。

这东三郡加起来也就四、五万人口,光申家的势力就占了五分之一。

看来东三郡无论归汉还是归魏,其实都是申家的。

当年孟达掌管东三郡时,曾经迁来了七千余家共两、三万人来此,打算稀释申家在当地的势力。

可惜,随着孟达败亡,这七千余家全被司马懿迁移到幽州。

从此,申家继续在东三郡一家独大。

刘瑶如今既然支持蒋琬东征,打起东三郡的主意,那申家就是不可能绕过去的一道坎儿。

“本王有一批货物想卖到伪魏的东三郡,你既是申家人,帮我去做这件事情最为合适。”刘瑶打探了半天,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殿下肯放我离开大汉疆土?”申庸有些不敢相信。

他虽常年来往于南中做生意,但那里名义上仍是季汉国域。

作为一名叛徒之子,让他去曹魏,岂不是放虎归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