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财政会议(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我真没想当太孙》最新章节。
永乐九年正月。
寒风之中,御书房中开始了大明第一次财政会议,六部尚书全部参与,还有姚广孝、丘福等文武重臣,朱棣也命令黄俨计算皇庄、市舶司、屯田等的账目收入,将其全部换算成金票,并将其中大部分放到了账面上,和诸位大臣一起商议财政之事。
诸臣站成三列,泾渭分明。
一派是夏原吉、蹇义、吕震、姚广孝为首的帝党,他们都是朱棣的亲信。
一派是胡俨、杨荣、杨士奇等文渊阁大学士代表的太子党,他们都是江南文臣,支持亲近儒生的太子朱高炽。
最后则是半个汉王党,像是丘福这样的武勋,还有一些重要的太监。
朱棣率先开口:“去年的财政报告各部都已经上交,朕已经让太子仔细核算过了,宫里的账目,也让牛国公核算过了,大致实现了盈余。”
此话一出,群臣纷纷贺喜。
虽然有些人觉得不以为然,去年可是打了一仗,怎么会有盈余?
朱棣像是猜到这些人的想法,道:“去年远征鞑靼,总计耗费了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差不多七百万贯,得到了不少牛羊,还有许多鞑靼人愿意归顺大明,将他们安排到北方屯田,重新开垦土地,恢复生产,仔细算来,也不算太亏。”
“陛下圣明!”吕震朗声道。
其他人纷纷附和。
朱棣微微颔首,续道:“明年没有战事,朕想要和你们估算一下明年的财政收入,做一个计划,明年主要有三件大事。”
“鞑靼经历这场惨败,极有可能会接受大明的册封,这也是一笔开支,互市也需要投钱。”
对于这件事,众人倒是没有多少反应。
大明的边境常年维持着大规模的茶马贸易,和游牧民族进行贸易,开辟市场是大明的国策。
设立贸易点,朝廷总是要投钱的。
“其次,则是皇长孙也这个年纪了,该行冠礼,汉王和赵王的儿子里年纪合适的,也一起加冠。”
听到这话,太子党和汉王党同时神情微动。
冠礼是古代汉族的成年礼,嘉礼的一种,源于周朝。
一般是二十岁举办的,诸王的儿子都没有到二十岁,此时却要行冠礼,背后很有深意,上一次提前行冠礼的还是朱允炆。
朱允炆冠礼之后,就被册封为了太孙。
现在朱瞻基的身份皇长孙,也就是太子的第一个儿子,以此类推,太子的第二子就是皇二孙……
汉王的儿子,一般被称为汉长子、汉次子、汉三子……
朱瞻壑被册封为了世子,所以一般称为“汉世子”。
作为礼部尚书,吕震直接问道:“陛下可是要册封皇长孙为太孙?”
朱棣沉默一阵,缓缓点头。
太子党霎时松了口气,似是多年的气在这一刻都松了。
大明皇位的继承上,秉持着立嫡立长的原则。
朱棣驾崩之后,若是册立了太子,就是太子继位,否则嫡长子继位,按照顺次继位。
若是册立了太孙,即使太子先朱棣去世,也是直接太孙继位。
需要太子、太孙都死在朱棣前面,才轮得到汉王朱高煦继位。
朱棣又补充一句:“太子的仪仗就给皇长孙吧。”
朱高炽加朱瞻基,才是朱棣心中理想的皇储。
吕震平静地接受旨意,在心里勾勒出了加冠礼和册封礼的全过程。
忽然,似是想到什么,吕震上前,说道:“还有一件事情,臣听说汉世子私自跟随郑和船队出海,不知是否要依法惩戒?”
此话一出,杨士奇等太子党立刻露出了看好戏的表情。
朱棣道:“是朕让他去的。”
“牛国公发现万有引力,书写了《力经》,事关重大,需要有人跟着船队出海,在各地观测天文,以此证实这个发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