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大礼议的开端(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我真没想当太孙》最新章节。

树林之中,陈聪思绪万千,有些恍然大悟的感觉。

他之前还在疑惑,到底什么人敢对着朱允炆开炮。

这可是皇帝!

弑君。

一般做出这种事情的人,都是想要当皇帝,准备篡位的。

在这个天子带着神性的时代,敢于当众对皇帝动手,实在过于胆大包天。

现在知道朱瞻壑是朱棣的孙子之后,陈聪反而不觉得惊讶。

汉王之心,人尽皆知。

他的儿子怕是也想当皇帝,想要用朱允炆的项上人头,为自己这一脉谋个好前程,似乎也说的过去。

至于这样做,朱棣会不会开心?

陈聪觉得汉王一脉没有这个脑子。

不!

不对……

陈聪眯起眼打量起朱瞻壑,问道:“你刚才吟的判词,是哪里来的?”

朱瞻壑反问:“这判词有什么问题吗?”

陈聪道:“两株枯木暗指孝康皇帝朱标,朱字里面有一个‘木’,‘标’里面也有一个木,暗指陛下以太孙的身份继承大统。”

“堪怜咏絮才,‘咏絮才’出自《世说新语》,东晋女诗人谢道韫,聪慧有才辩,因咏雪花‘未若柳絮因风起’被谢安赞赏。”

“正对陛下(朱允炆)才华出众,亲贤好学,召用方孝孺等。典章制度,锐意复古。尝因病晏朝,尹昌隆进谏,即深自引咎,宣其疏于中外。又除军卫单丁,减苏、松重赋,皆惠民之大者。”

“这正是对陛下的惋惜,而‘玉带林中挂’……”

他看向了老歪脖子树上还热乎的玉带,意思已经不言而喻。

朱瞻壑反而有些无语。

这就是《红楼梦》里的一句判词,一本古典爱情小说,是怎么解读出这么多弯弯绕绕的?

不过……

“那这句判词另一半隐喻了什么?”朱瞻壑随口一问。

陈聪想都没想地回道:“自然是元顺帝。”

“‘停机德’的典故出自《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

“写的是东汉河南郡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布,来劝勉她的丈夫求取功名的故事。”

“暗指顺帝的一系列改革,还有他对于黄河水患的治理,最终导致了元朝的灭亡,最后一句金簪雪里埋,说的正是元顺帝最后逃到了冰天雪地的漠北。”

听到这个解释,朱瞻壑饶有兴致地点了点头,觉得挺有意思的,又问:“为什么不是隐喻当今皇帝?”

“你说燕逆!?”陈聪先是一惊,在心里细细思索,忽然觉得很有道理,却又还是有些不对。

朱瞻壑想了想,觉得这种人,就该让他胡思乱想,于是又吟了一首诗:

“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

岛云蒸大海,岚气接丛林。

月本无今古,情缘自浅深。

汉南春历历,焉得不关心。”

陈聪和费信闻言,脸色霎时变化,精彩万分。

这首诗已经不是隐喻,而是在明示了。

“朱楼”隐喻朱元璋、朱允炆时代的海禁政策,“水国”隐喻的则是如今轰轰烈烈地下西洋,引得东西洋各国朝贡。

“岛云蒸”更是直接暗示内官太监郑和。

“月本无古今”,月有了古,就是胡,这是在隐喻靖难还是一家人的争斗,天下还是汉人的天下。

“汉南春历历”更是隐喻江南文人对朱允炆时代的怀念,认为他才是读书人心目中的明君,建文朝才是江南文人们的春天。

费信第一个意识到,这些判词和诗词绝对不是朱瞻壑写的。

这位世子虽然科学上造诣极高,但是在文学上,甚至连繁体字都写不全,不可能写下这种词句。

“这些混账话,世子爷是从哪里看来的?”费信忍不住询问。

朱瞻壑稍微打好腹稿,便解释道:“梦中仙子带我去看了一块写满字的石头,具体的记不清了,这些都是从那石头上记下的。”

这个说法从刚穿越就有再用,朱瞻壑倒也不在乎什么封建迷信,他都推出“上帝”和“天方”打擂台了,还会在乎什么封建迷信?

而且穿越本身就很不科学。

略过这些话题,朱瞻壑问:“允炆自尽时,可有什么遗言?”

陈聪回过神,将血书递了过去。

“这是陛下亲手所写的血书。”

朱瞻壑接过,摊开一看。

没看懂。

全部都是繁体字,还没有标点符号,甚至还是用血写的,读起来有些困难。

还有不少字似乎有些模糊……

“信,你读给大家听吧。”

费信接过血书,立刻知道朱瞻壑是懒得读,有些忍俊不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