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穿上黑丝待大明(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三藩之变:大清帝国风云录》最新章节。
吴三桂刚开始在云南起兵反清时,传檄天下,自称“奉旨总统天下水陆大师、兴明讨虏大将军吴”。
定位很清楚,目标很明确,就是“奉旨兴明讨虏”。
本来这个口号没问题,甚至是相当高明。
因为彼时满清入关三十载、正式定鼎中原也不过十余载,天下思明之人尚在,连海外都有孤忠仍尊奉大明正朔。
这些人在地方上多是饱学德望之士,他们不愿仕清,蛰伏在各地,无时无刻不想着有忠贞之人能起兵反清复明,光复祖宗江山。
如今有实力强悍的平西藩镇军高举王旗,兴兵北伐,自然欢庆雀跃,奔走相告。
并且这种提法,对提振平西藩下兵卒士气极为有利。
自古以来,打仗讲究的就是“师出有名”。
原本咱们平西藩兵是地方军、杂牌军,对抗“天命所归”的大清兵会自然而然低人家一个头。
但现在摇身一变,咱们成“兴明讨虏”的王师、是符合天命礼法的正义之师了。
士兵想通了,射起箭来也有力,就算跟对方骂阵都不落下风,毕竟你有你的解释,我有我的道理,咱们各论各的。
大家都认为自己是代表正义的一方,哪怕是错砍几个老百姓和屠个城,都自己PUA自己说是“情有可原”。
和安禄山起兵称奉密诏诛杀杨国忠,后金打着为崇祯报仇的旗号入关一样,总得有个名正言顺的理由。
但很快,吴三桂战略白痴的老毛病又犯了。
甲寅年正月元旦(1674年),吴三桂在沅州祭天地、开幕府、檄示布闻,告庙兴师,建号称周,改元利用。
同时遣使云南,“册妻张氏为周王妃,孙世璠为世孙。”(注)
并且把“奉旨”、“兴明讨虏”几个字悄悄去掉了,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周王”。
连吴三桂对官员的任职箚书,开头都是写“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周王为陛授官员事”。
陛,就是代指帝王。
也就是说,原本是“奉三太子旨”这个口号,被有意的虚化了。
此时的反清军,理论上就是大明名下的周国幕府军。
那大明有多大?
周国封地有多大,大明就有多大;
大明军队有多少?
幕府军有多少,大明军就有多少;
老吴模糊“大明与周”二者区别的本意,其实也是为了以后当皇帝做准备。
坦白说,名号这样改,从军事上讲没啥问题。
毕竟对于武人而言,名不名号无所谓,军功才是最重要的。
那个连个鬼影都没看见的“三太子”我不认识,我只认给我钱粮和承认我军功的周王。
钱粮给到位,你周王说砍谁就砍谁。
可在政治上,老吴这一改,原本还以为是大明回来了的士绅们直接愣住了。
什么玩意,周王?说好的大明呢?
老吴你最好说清楚,“陛”是谁家的陛,咱得掰扯掰扯。
是大清的陛,还是大明的陛,或者是你大周的陛,总得给个准信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