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注释与参考文献(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从零开始的模糊会士》最新章节。

第六卷全卷核心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蔡元培、李石曾、华罗庚、关肇直、中研院、北研院

【2】孙宅巍.中@央研究院的来龙去脉[J].民国档案,1997(01):119-126.

【3】《华罗庚:从清华到中科院》,选自《中国科学报》,2014年9月12日

【4】专著《中国问题》,作者:罗素,学林出版社,1997年

【5】谢树英《今后我国大学教育应有之趋向》,《大公报》1935年1月5日,第4版

【6】王扬宗,数学家华罗庚缘何预计中国科学“推迟五十年”?.2015年3月18日

【7】王扬宗,数学江湖上的“关肇直之谜”.《中国科学报》,2016年8月5日

——以下为各章的注释与参考文献(含直接和间接参考文献,不分主次)——

{268-278章}

【1】依现有资料判断,此级别即为当时的副教授/副研究员(副高级职称)的最高一级。

作为参考,根据现有资料推断:在OTL的同一时间节点(1982年9月)上,王元、陆启铿是研究4级,陈景润是研究5级,都低于1950年代就已经定级的华罗庚。

【2】此处为South Korea的简写。

由于此时正值冷战,两国尚未建交(至少在理论上仍处于敌对关系),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希羽组在此时文件中涉及研究所成员国籍与族裔时,一般不使用“韩”或“南朝鲜”两词。

【3】依现有资料判断,此级别即为当时的讲师/助理研究员(中级职称)的最高一级。

【4】有关详情见本章注释与参考文献(1-1)。

【5】报告文学《家羲,你走得太早了》,作者:湘霖,《报告文学》1985年第3期。

【6】{真实历史人物}张淑琴(1940-2018),女,放射科医生,副高级职称(退休时)。陆家羲的妻子。

-----------------

{279章}

【1】希羽组的上次类似操作详见第五卷202章。

【2】引用刘志宣所著的小说《天河之恋》的“尾声”部分的情节。

【3】赵振江.数坛双壁——柯瓦列夫斯卡娅和埃米•诺特[J].数学与人文, 2011,(4):57-64, 2012,(7):104-109.

【4】此部分内容基于真实历史的极端天气现象数据。

经过查询,以下为三个在9月下旬前后连续出现的三个台风——

(1)数字代号:198219

英文代号:KEN

生成海域:W. N. Pacific(西北太平洋)

生成时间(列出的时间均为UTC时间,下同):1982-09-16 12:00

消亡时间:1982-09-25 06:00

存续时长:8 Days 18 Hours

最低中心气压(MPa):940

(2)数字代号:198220

英文代号:LOLA

生成海域:W. N. Pacific(西北太平洋)

生成时间:1982-09-17 00:00

消亡时间:1982-09-19 12:00

存续时长:2 Days 12 Hours

最低中心气压(MPa):990

(3)数字代号:198221

英文代号:MAC

生成海域:W. N. Pacific(西北太平洋)

生成时间:1982-10-02 06:00

消亡时间:1982-10-09 00:00

存续时长:6 Days 18 Hours

最低中心气压(MPa):895

【5】{真实历史}1981年6月30日,巴耶利峇机场正式转场至樟宜机场;7月1日,樟宜机场T1航站楼启用。

【6】化用《圣经·新约·提摩太后书》4章第6-8节,“我现在(已经)被浇奠,我离世的时候到了。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自)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不但赐给我,也赐给凡爱慕他显现的人。”。

-----------------

{285章}

【1】《参考消息》一九八二年十月五日,第4版,原文标题:美刊文章《苏联面临重大的转折点》。

【2】《参考消息》一九八二年十月五日,第4版,原文标题:苏在新销售年度里首次向美购买玉米,消息原文参考来源:合众国际社华盛顿(1982年9月28日报道)

特别说明:由于该媒体在1999年前后发生了所有权变更,因此后续会慎重选用源自该媒体的一手资料(坚决不会选用该媒体在1998年以后的报道)

【3】{设定相关}秦若华本身是医学博士(见第二、三卷内容),此处明示瓦格纳与代任所长一职的秦若华没有上下级关系。

【4】如有意加深了解,建议参见(部分有关文献和评论文章):

(4-1)王扬宗,‘数学家华罗庚缘何预计中国科学“推迟五十年”?’2015年3月18日

(4-2)王扬宗,数学江湖上的“关肇直之谜”,《中国科学报》2016年8月5日

更多文献请读者自行搜索并进行拓展阅读,此处不做赘述。

【5】韩春雨、黄禹锡、小保方晴子:21世纪初三个科研造假的典型案例。

有兴趣做更多了解的读者请自行搜索上述三个人名。

【6】有关陆家义的神经性牙疼病,请参见本作正文268-278章注释与参考文献中所列的关于陆家义的资料,暂无其他资料,此处仅根据文字与本作作者的个人拔牙经历,推测OTL中的陆家义的大致病情与身体状况。

-----------------

{286章}

【1】星港的地理位置坐落于UTC+7时区之上,并于1905年5月31日起正式使用UTC+7。在此之前,星港的时间是UTC+6:55:25。二战时的日据时期,星港名义上全年采用夏令时间,即UTC+9。二战结束后,该地区恢复原有夏令时间UTC+7:30。

1981年,由于邻近的马来西亚将其标准时间由UTC+7:30改为UTC+8,星港便于1982年1月1日跟随改为UTC+8。

【2】此时的《星洲日报》还未与《南洋早报》合并,因此夏希羽手中的不可能是《联合早报》。

【3】原句出自《平家物语》。

【4】此处指原定于1982年在华沙举行的ICM不得不推迟一年进而导致菲尔兹奖颁奖也推迟一年的事。

【5】详见本作第五卷的过往有关内容,或由读者自行搜索其他资料,此处不做赘述。

-----------------

{288章}

【1】“丹羽姬月”是本作虚构人物,但这群到交大短期留学的日籍留学生在真实历史中是存在过的。

可惜的是,除一篇对白圡悟先生的中文报道中的所述内容之外,笔者迄今为止没有找到其他中文资料,英、日文等外文资料更是无从谈起。

【2】此处指留在研究所的经济决策中心成员——黄晗、鲁米诺。

【3】{设定相关}老兵:内部代称,指SS级1号生活秘书——瓦格纳。

【4】{设定相关}七号:内部代称,“六加一”通“陆家义”,“七号夫妻”指陆家义夫妻二人。

【5】“灰电”:指本月10日发出的电报。

【6】罗永忠.新加坡和台海两岸关系的变迁(1965—1990)[J].新乡学院学报,2018,35(01):46-50.

另,关于沈涵曦、司璇等研究所内的“星港籍华裔人员”在两国之间流动及身份问题,请读者参见:

(6-1)曹云华.中新关系:新加坡小国务实外交的一个实例[J].东南亚研究,1991(02):53.

(DOI:10.19561/j.cnki.sas.1991.02.008.){全文页码:49-55}——(三)把发展对华关系的步调和国内政治整合及经济现代化的进程统一起来

【7】拓展阅读与搜索:请读者自行在各搜索引擎同时搜索“星光计划”与“军演”这两个关键词,此处不做赘述。

【8】{真实历史文献}根据知网搜索结果显示,《瞭望》杂志是新华社的旗舰刊物,创刊于1981年,1981-1983年为月刊。1984-2010年为周刊(每年52期,另有2期增刊,共54刊),即读者们熟知的《瞭望周刊》。

{本作设定}此处根据现有的对基本资料的初步查询,暂敲定“钟敬”为当时新华社驻利比亚的我国某青年(可能是见习)记者(们)的笔名。后续可能做出修改,请读者理解。

【9】原文请参见:钟敬.“卡扎菲上校兄弟”[J].瞭望,1982(10):36-37.

【10】{设定相关}冯琪诺(“灰风小姐”的中文名)的外文姓名对应的英语写法应当是“Amikino”,即世界语“女性朋友”之意,此处的中文书写仍旧保持本作第五卷使用的“艾米琪诺”,但应按照世界语发音,特此说明。

【11】{真实历史人物,推测仍在世}厉晓锋,男,美籍华裔。

出生于1959年。1976年高中毕业。

1982年在浙大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同年十月成为我国于该年公费赴日留学的149人之一(也有说法称150人)。1985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并获得理学硕士学位,1988年于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从2008年4月起,除经商外,经常发表各类中美关系相关的政治评论。目前仍在世并活跃。

(提示:与我国的高分子动态流变学专家郑强教授同一级毕业,但专业不同。且郑强赴日留学年份为1992年,而非某些文章所述的1982年。)

有关这批留学生的其他资料请读者参见:

(11-1)“一批中国学生去日@本学习”,1982年10月11日《参考消息》第2版

(11-2)“日报讲述中国赴日留学生故事:改革开放向曾经的敌国学习”,参考消息网2018年8月10日报道,转自《东京新闻》8月9日刊

(11-3)《龚刃韧:追忆和平主义宪法学者深濑忠一……(后半段略)》,转自FT中文网,2019年4月3日

-----------------

{289章}

【1】{设定相关}本作第五卷里有提到,水野遥佳携带有特殊补正“明治维新”——固定半径内的人类越多,工作和科研效率越高,这种布置有利于补正的发挥。

薛若琳作为外人是无法想到这一点的。

【2】“世界四十七个城市比较:东京生活费最高阿布扎比房租最贵”,《参考消息》1982年10月11日(第二版)

【3】149人这个精确数字来自上述较权威的288章注释与参考文献(11-1)确认,其他所述数据存在疑问,且无其他信息支持。

如有争议,请读者自行查阅其他文献,或等我找到新的有力证据之后再说。

【4】我国的第一位获得该学位的中国人是严济慈(于1927年6月获得)。

有关说法请参见——《严济慈:慕光,繁星路》,作者:张思晨;来源: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中国青年报社;原文发表于2022年10月9日

【5】关于1984年的《萨瓦里法》生效前,法国的“国家博士”学位(英语定义):

The Doctorat d'État (literally 'State Doctorate') was considered as a second doctorate, higher level compared to the doctorat de troisième cycle (literally 'postgraduate doctorate') which it followed to. It has been replaced by the Habilitationà diriger des recherches since 1984.

【6】数据来自公开数据,此处仅供读者参考。

【7】{真实历史人物,推测仍在世}丹羽姬月所说的“白圡前辈”是真实历史中存在的人物,详见288章“注释与参考文献”所述报道。

【8】野村综合研究所:前身是野村证券公司的调查部,1965年4月1日正式成立。

60年代初,为了解决日益增多的受企业、公司、政府部门委托的研究课题,调查部提出了借鉴外国智库经验、把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的思路。随后调查部便扩展为野村综合研究所,并与野村证券公司业务相对分离。

1980年该所的经济收入达76亿日元,已经真正实现经济上的独立;1986年该所的经济收入达120亿日元;1988年它的资产达到了20亿日元,雇员总数也上升为1762人;而到1998年它的资产剧增为101亿日元,产值1335亿日元。

研究所设有以研究为主的镰仓总部和以调查为主的东京总部,有“双头雕”之称。在纽约、伦敦、香港、巴西等地设有分支机构。

野村综合研究所是该国智库的代表,不论是其历史和规模,还是国际活动和综合能力,或是研究实力和影响,在世界上都是比较突出的。

【9】{真实历史}安田讲堂:东大的象征之一,由安田财团创办人——安田善次郎捐建,于1925年完工。

此处指发生于OTL的1968年1月18-19日的“东大安田讲堂攻防战”(东大安田讲堂事件)。

-----------------

{290章}

【1】《国家决定从明年起大幅度增加铁路建设投资围绕解决西煤东运和北煤南运抓紧主干线改造提高运输能力》,1982年10月12日《人民日报》第1版

【2】此处指我国首个超高压输变电工程——330千伏刘天关输变电工程。

该工程全长533千米,设计输送容量42万千瓦。该工程筹建于1969年3月,次年4月全线开工,1970年12月竣工,1972年6月16日并网成功并投入运行。

一般认为,该工程远远领先于当时我国的输变电工程水平,使我国电网实现了从220千伏到330千伏的升级跨越。

【3】朱岱.我国科技队伍的现状——国情资料之八[J].瞭望,1982(08):20.

【4】此处指本作之前提到过的、于1979年11月25日在渤海湾发生的渤海2号沉船事故。

【5】关于食堂与厨师等级制度:由于当时各省(级单位)有不同的称呼,为确保大致统一,老家就在首都的薛若琳直接使用了与当时的商业部实行的等级标准完全一致的称呼,即“特级一级厨师”【本作中简称“特一级厨师”,是“特级二级厨师”,即与“特二级厨师”相比更高级的厨师】。

参考资料:(5-1)商业部《商业企业职工业务技术等级标准》,1979年10月

(5-2)何宏.厨师技术等级流变[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14,031(003):9-13,19.

(5-3){对应小说原文在该时间节点上仍在实行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管理条例》(一九七九年八月二十八日)

(5-4){对应小说原文在该时间节点上暂未实行的法律,长期引用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十九日通过、自一九八三年七月一日起试行

【6】{真实历史人物}王元(1930.4.29-2021.5.14),男,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委员。1952年从浙大毕业,后经介绍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

曾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数学会理事长。

其在数论及其应用的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与华罗庚一起创造了积分近似计算的“华-王方法”。在中国最早用筛法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并将相关成果推进到了“2+3”。与陈景润等人关于哥德巴赫猜想问题的研究成果获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主要来源:《二十世纪中国名人辞典》(有基于其他已证实史实的修改)。

-----------------

{294章}

【1】{真实历史人物,推测仍在世}奈杰尔・希钦(Nigel J. Hitchin,1946.8.2-),男。

1968、1972年分别获得学士、博士学位。

其在广义卡拉比-丘流形的论文中引入了广义复流形的概念,提供了一个包含泊松流形、辛流形和复流形的单一结构作为例子。这些已经在弦论和拓扑弦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引入了一种现在被广泛认为是数学物理学中可积系统的最一般描述,称为“希钦系统”。

因其对几何学、表示论和理论物理学作出极重要贡献而获得了2016年度邵逸夫数学科学奖。

更多内容请参考2016年邵逸夫奖数学科学奖官方界面,此处不做赘述。

【2】{真实历史人物}米歇尔·阿萨斯(Michael Athans,1937-2020),男。出生于希腊。

1958、1959、1961年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在1998年退休之前,他在麻省理工学院担任了34年的电气工程教授。

他通过开发面向大规模系统的中心方法来帮助塑造现代控制理论,这拓宽了该领域的范围,并帮助领导了多变量控制系统设计领域和鲁棒控制领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