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寿圣节(三)(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汴京定容律》最新章节。

<div class="tt-title">第115章 寿圣节(三)

礼房内悬挂红色的帷幕,房内陈设一张书桌,一对藤墩,桌上放着六封红色的请柬,两个装饰红色锦袋的“汤婆子”,一个系着红绳的竹筒,笔墨纸砚,晴柔垂头,端坐在书桌前翻看一本册子。

只见内页写道:六位郎君姓名,籍贯,年龄,父亲名字,官职或职业,父亲与祖先的辈分关系,由户部尚书曾公亮,参知政事欧阳修共同整理核实。六位郎君祖先谥号,姓名由礼部张尚书整理核实,张尚书奉官家口谕,郎君祖先无谥号者仅记录追封或加封,时维治平二年十二月一日,臣韩琦如实誊写。

臣韩琦如实记载治平二年八月二十日玉津园见闻,册内记载的医者由德宁公主兄长颍王安排。

臣韩琦如实记载治平二年九月八日东福田院见闻,臣韩琦誊写记载富枢密九月八日玉津园见闻。

臣韩琦询问记载刘使者治平二年九月九日见闻,刘使者酒后易忘事,尚且不能忆起六位郎君各自赠予他的见面礼。

帷幕之外的墙上挂着一幅《百事吉图》,赵颢说道:“皇姐,把红绳递给我吧!”

晴柔回道:“俞。”晴柔合上《准驸马人选册子》放在桌上,起身,双手将红绳的一头递出。

赵颢说道:“皇姐,竹筒已系好,本王即刻传唤潘郎进礼房。”

晴柔回道:“俞。”

此时晴柔打开册子,用水晶砚台压住第二页内容:潘氏名器先,家中独子,北京大名府人,年二十八,其父潘夙,字伯恭,桂州知州,祖先武惠公潘美侄曾孙。

治平二年八月二十日汴京玉津园,申时,潘氏已收割八分田的水稻。酉时,潘氏已收割完一亩水稻,水稻已捆扎,摆放整齐。潘氏熟悉农事,做农活时不与人闲聊。

玉津园崔大夫面诊潘氏,潘氏礼待大夫,潘氏有些肝郁。一菜一汤厨艺小试,潘某熟悉下厨,无偿教授慕容氏做菜。

治平二年九月八日汴京东福田院,潘氏敬老簪花,以礼相待。潘氏为院内孩童讲学《百家姓》,孩童很喜欢。

富枢密在玉津园教授六位郎君搭建军帐,潘氏搭建成功。富枢密听到潘氏在军帐说梦话,不想做驸马,第二日崔大夫对其进行诊治,潘氏之前的肝郁是太过紧张所致,现今潘氏已服药调理妥当。

治平二年九月九日汴京玉津园,契丹刘使者讲学契丹礼节与习俗,潘氏认真倾听。

礼房外,赵颢说道:“潘氏进礼房!”

一阵愉快地鼓声响起。

潘器先双手拿着竹筒说道:“德宁公主,不才姓潘。潘某进京之前,听闻了一则荒谬的小道消息,有人造谣说潘某的嫂嫂祖上是靠盗墓起家的,潘某想在此澄清此事。官媒人介绍潘某兄长与嫂嫂相识,潘某家族对嫂嫂家族略知一二,嫂嫂的先祖是知法守礼,乐善好施的富人,去年曾经有盗墓贼想求娶嫂嫂家族的族人,遭到了族人的反对,便生出此等口舌之事。不知德宁公主如何看待谣言?”

红线的另一头,晴柔双手拿着竹筒说道:“谣言像是瘟病,既伤人又会传染人。”

潘器先说道:“潘某听闻德宁公主天生丽质,又精通琴棋书画,若德宁公主同潘某一样,生于臣子之家,潘某必定竭力求娶。可是德宁公主出生于皇室之家,潘某实在不敢求娶。假若德宁公主看上潘某,潘某不知会惹得多少人嫉妒,遭受多少谣言。潘某是北京大名府人,若谣言生于北京,止于北京,潘某或许还可以辩驳几句。若谣言传向京城,惹得官家与公主生了嫌隙,官家一时不悦降罪于潘某族人,潘某族人怕是连活命的机会都没有了!潘某想保护族人,希望德宁公主不要出轿,不要选潘某!”

晴柔说道:“潘郎愿意为自己的家族着想,小女子十分钦佩!潘郎放心,小女子不会出轿!这谈话的时辰未到,潘郎可否同小女子说说,若小女子以后嫁人,小女子的夫君会承受何等谣言?”

潘器先回道:“潘某近日偶得一梦,参观龙王女儿婚嫁。龙王说龙宫公主出降后,公主和驸马的辈分与舅姑一致。驸马婚后与他的父亲以兄弟相称,此等打破长幼尊卑称呼的礼制,或许会让驸马遭受不孝父母的谣言。就饮食来说,倘若驸马一家饭菜吃得普通,便会有人造谣说驸马苛待公主,倘若驸马一家饭菜吃得太好,便会有人造谣驸马贪图口腹之欲。倘若驸马在家对公主言听计从,便会有人造谣说,驸马做事没有主见。倘若驸马让公主顺着自己,便会有人造谣说,驸马刚愎自用。”

晴柔听罢,沉思良久,问道:“潘郎用龙王女儿婚嫁举例,可是因为国朝有这样的礼制,所以潘郎借题发挥?”

潘器先说道:“潘某不能妄谈国事,恕潘某不能回答德宁公主。”

晴柔说道:“潘郎如此答复,小女子今日对国朝皇室女子的婚嫁礼制有所明了。若小女子今日谈话未曾提及夫君的话题,潘郎还会提及此事吗?”

潘器先说道:“潘某会提及此事。”

晴柔说道:“潘郎,既然你无缘参加下一次的谈话,小女子就告诉你一件事。皇兄誊写过你们的讲学稿纸,小女子都一一看过,你的《百家姓》讲得很不错!”

潘器先回道:“潘某在此谢过德宁公主!”

过了一会儿,一阵悦耳的铃声响起。

礼房外,赵颢说道:“郭氏进礼房。”

一阵愉快地鼓声响起。

晴柔看着第三页册子的内容:郭氏名若谦,并州人,家中次子,有一兄一姐,年二十,其父郭承庆,字玉安,华州刺史,祖先忠武公郭守文次孙。

治平二年八月二十日汴京玉津园,申时,郭氏已收割三分田的水稻。酉时,郭氏已收割完一亩水稻,水稻并未捆扎。郭氏仅会使用农具。郭氏做农活和休息时,喜与程氏闲聊。玉津园李大夫面诊郭氏,郭氏礼待大夫。

因郭氏印堂发黑,中气十足,李大夫曾误判郭氏有疑难杂症,郭氏用澡豆洗面后,李大夫重新面诊,郭氏身体健康。一菜一汤厨艺小试,郭某熟悉下厨。

治平二年九月八日汴京东福田院,郭氏敬老簪花,以礼相待,郭氏为院内孩童讲学《仪制令》,孩童很喜欢。

治平二年九月九日汴京玉津园,契丹刘使者讲学契丹礼节与习俗,郭氏认真倾听。

郭氏讲学顺序排第五,因臣韩琦发现他并未全程倾听前四位郎君讲学,郭氏自称是讲学内容超时,当日临时默诵删改内容,加之郭氏前日听过潘氏,药氏讲学,所以并未倾听二位郎君的讲学,郭氏略听闻王氏,程氏讲学,经询问核实,郭氏所言为真。臣韩琦罚郭氏在马车中重新倾听五位郎君讲学,郭氏领罚。

富枢密在玉津园教授六位郎君搭建军帐,郭氏搭建成功。

治平二年九月九日汴京玉津园,契丹刘使者讲学契丹礼节与习俗,郭氏认真倾听。

郭若谦双手拿着竹筒说道:“不才姓郭。德宁公主,郭某该如何称呼你呢?”

晴柔双手拿着竹筒回道:“小女子叫晴柔。”

郭若谦问道:“德宁公主可曾听说过八月槎的故事?”

晴柔回道:“小女子听说过。”

郭若谦回道:“郭某从小就对这些冒险的故事很感兴趣。郭某八岁那年,首次听到八月槎的故事,那时郭某就想冒险寻找天河了,郭某把想法告诉父亲,父亲雇人传授郭某制造蓬舟,游泳,辨识方向,下厨这些技艺,父亲说等到郭某及冠后便可去冒险。郭某是并州太原府人,许多太原男子十八岁便可及冠。汾河是并州着名的大河,三年前郭某乘舟冒险,郭某从汾河出发,行船两月,最远一次到过河东路河中府,那是汾河与黄河汇合的地方。二年前郭某乘舟冒险,郭某从常州荆溪河出发,行船一月半,到了太湖。去年七月,郭某父亲让郭某坐客船进京,说是韩相公要见郭某,郭某的乘舟冒险便在去年暂时停止了。”

晴柔好奇道:“郭郎二年前为何不从黄河出发呢?”

郭若谦回道:“郭某二年前曾听朋友说起常州宜兴降落陨星一事,郭某觉得那地方是神秘之地,所以前去一探究竟。”

晴柔问道:“郭郎是独自冒险还是有志同道合的朋友随你同行呢?”

郭若谦回道:“郭某是独自冒险的。”

晴柔问道:“郭郎在行船冒险时,可曾想家?”

郭若谦回道:“大抵思乡之情,总是在人夜深人静无法入睡时产生,郭某睡眠极好,不曾有过思乡之情。”

晴柔问道:“郭郎在行船冒险时,可有遇到过什么难忘的事情吗?”

郭若谦回道:“三年前,郭某在七月启程,行船半月,郭某在河岸边沐浴时遇到一位年迈的渔翁,渔翁说他的船被雷击中烧毁了,渔翁问郭某船上有没有饭食,他饿极了,没力气走路,郭某便请他吃了一顿饭,因他着实可怜,郭某便将所带盘缠赠予他。郭某行船大概一月,遇上地震,船上调料罐尽毁。郭某尝试吃没有调料的饭,实在是吃不惯,有一日,郭某忽然想到渔翁,渔翁只想吃饱饭。郭某想,即便没有地震,假若自己冒险时调料用尽,也该坚持下去,自那以后,郭某习惯吃没有调料的饭,至今已快两年了。”

晴柔问道:“郭郎,你在行船冒险时,可曾遇到过什么有趣的事情?”

郭若谦回道:“郭某讲话时辰有限,若有趣的事情全部讲出,恐怕会超时。郭某就讲一件稀奇且有趣的事情吧。二年前,郭某的船驶入太湖时,曾在柳树下停靠,入夜时,郭某梦见一青衣白发老翁,模样与人无异,老翁自称是柳树精,柳树精说他闻到郭某鞋里泥土的味道,得知郭某跟他是同乡,恳求郭某用船把它载回去,郭某回答他说,此行是来寻找天河的,不能将它带回,柳树精说他曾听得一位讲经法师说,天河在汉水,太湖不是汉水的地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