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醒悟(1/1)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穿越大唐,我灭国无数》最新章节。

三人商议完毕后没过多久,李嗣业便率领着5000人马,快速的离营而去,第二日一早,李光弼也点齐五万人马,向着陕郡各郡县出发。

他要趁着散落在各地的叛军,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将其全部拿下,然后进军潼关。

毕竟刚刚的白鹿原之战虽然将叛军大部分已经剿灭,但是叛军大将崔乾佑带领着残部,已经向着潼关方向撤退。

李雄和李光弼也不确定崔乾佑是否会停留在潼关,准备以潼关的险要对抗李雄等人。

所以现在趁着敌人惊魂未定的情况之下,迅速出击,才是最好的办法,不然,等对方站稳脚跟,肯定避免不了又是一场大战。

并且他也需要在李雄迎回李隆基之前,立下一定的功劳,

等到他二人走后,李雄的大军依然是在城安城外安营扎寨,并没有任何的动静,而长安城的延兴门依然是处于关闭状态,这一刻,仿佛双方都在等着对方首先低头。

只是这一次,李亨明显是算错了,他认为,李雄不会率军攻打长安城,最后肯定免不了要进长安城,向他低头认错。

其实李雄只是懒得理他,毕竟在这个时候多做多错,只有等李隆基从蜀地返回以后,一切都将尘埃落定。

这时候,他只需要将大军驻扎在长安城外即可,其他的什么都不用做。

就这样,长安城外,李雄平静地度过了三天,而这三天里,李嗣业率领的大军一路疾驰,已经到达了剑阁,距离李隆基现在呆的成都也只有三天的路程。(参考了唐代,从长安到成都的最快传递消息仅用了六天)

然而,就在这天夜里,李白却来到了李雄的帐篷之中。

看着仍然一脸淡定的李雄,李白一时间也不知道如何开口了,毕竟经过了这几天时间的发酵,再加上李雄也没有刻意隐瞒,李白终于知道了李雄的打算。

最终看着一副淡定表情的李雄,李白还是问出了心中的话“太子李亨真的没有一点机会了吗?”

李雄抬起头,看着这位名动千古的大才子,对方在诗词方面可以说称得上是千古奇才,但是在政治眼光上,确实是不敢恭维。

也许上天是公平的,打开了你的一扇窗,必然也会为你关闭另外一道门,李白显然就是这样的例子。

“太白兄,为什么会有此一问?”

“我只是不忍心看着太子李亨就这样走上末路,毕竟太子为人谦逊。”

“也没有逼他,只是他太着急了。”

“李兄,你说会不会是太子身边的小人作祟?不然以太子的性格,也不可能做出称帝这种事情。”

李雄认真的打量了李白一番,这才回答道“有没有小人作祟,我们说了不算,这件事情最终还要李隆基陛下拿主意。

我们作为臣子尽好自己的本分就行,不该有的想法千万别有,太白兄经过这么多年的沉沉浮浮,难道你还看不明白吗?”

李白沉默了片刻后说道“李兄,能不能保太子一命?”

李雄看着李白,叹了口气道:“太白兄,不是我想赶尽杀绝,是此事我根本做不了主,一切还得等李隆基陛下回来后才能做决定。

若陛下要严惩,我也只能遵从圣意,况且我也已经言明,此事乃是陛下的家事,我等外人还是不要插手的好。

而且李亨擅自称帝,这是大逆不道之举,之前还大肆向四方发出通告,现在天下人皆看在眼里,若不有所惩戒,李隆基陛下恐怕也难以服众。”

李白皱着眉头,苦苦思索后又道:“李兄,可否在陛下面前美言几句,求陛下网开一面,给太子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李雄拍了拍李白的肩膀,说道:“虽然我跟太子不是一路人,但是最起码跟他没有过多的仇怨,我只会将这段时间间发生的事情如实禀报,至于结果如何,只能看陛下的心意了。

况且太白兄也莫要过于忧心,尤其是在这种关键时刻,有些事我们也只能顺势而为,莫过于强求。”

李白微微点头,心中虽仍担忧,但也知道李雄说得在理,毕竟自从接触以来,李雄的为人李白还是信得过的。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李白便起身告辞,走出帐篷时,他望着长安城内的方向,默默叹了一口气。

这次他能够来找李雄为太子求情一番,已经是看在以往太子对他多有照顾的情面上了,李白也知道已经到了这种地步,双方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谁都不可能再让步了。

另外一边,长安城里的太极殿,李亨此时已经坐立不安,他以为李雄肯定会低头,结果没想到,等来的却是哥舒翰的请辞。

对方以身体不适为由,直接向他辞去了兵部尚书的职位,而且还是让家里边的人将官袍和官印送来。

并且宣称哥舒翰已经中风卧倒在床,无法起床进宫当面向李亨请辞,还请李亨见谅。

收到消息的李亨是又惊又怒,哥舒翰可是他称帝后倚重的大臣,如今在这节骨眼上请辞,无疑是给他沉重一击。

要知道,三天以前,还是他亲自让哥舒翰去李雄的军营里边劝降。

但是自从出城回来以后,哥舒翰便一直没有消息,现在突然通知他说是中风在家无法起床,这让李恒如何接受?

此时,一名宦官匆匆来报:“陛下,李光弼已率五万人马拿下陕郡多座郡县,正朝着潼关进发!”

李亨脸色瞬间煞白,十分的不敢相信,因为李光弼的出击,根本就没有与长安城进行过任何的沟通,这显然是李雄授意李光弼率军出征,为下一步的东出打下基础。

此刻,他也反应过来了,李雄肯定是得到了李隆基的密旨,下一步,李雄肯定要接李隆基回长安。

想到此处,李亨身体不由得晃了晃,差点没站稳。

“传朕旨意,召集大臣商议对策!”李亨声嘶力竭地喊道。

没过多久,在长安城内能够参加会议的大臣纷纷来到了太极殿,可大臣们大多噤若寒蝉,别说提出有效的意见和应对之策,有的人甚至一言不发。

看到这一幕,李亨心生绝望,他明白自己擅自称帝之举已将自己置于险地,如今李雄大军就在长安城外,李隆基也即将归来,他的皇位已经岌岌可危,不知等待他的会是怎样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