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提前占坑,赋税甩锅(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晋末:从代晋开始》最新章节。

两日后,谢混带着蒯恩、到彦之、檀氏三兄弟,拢共六人,快马日夜兼程,赶至会稽。

庆幸的是,司马尚之、王谧等人还没来。

找到谢琰后,谢混先确认消息的准确性:“父亲,二哥说司马尚之、王谧要来会稽?”

谢琰看了看随行进门的蒯恩五人,没有说话。

谢混知道他在顾忌什么,解释道:“父亲放心,他们皆是我亲自招募的心腹,您可畅所欲言。”

蒯恩等人心生感动,这是主上第一次明言,视他们为心腹,而且还是当着谢琰这个父亲的面。

可见,并非是安他们的心。

谢琰点点头,他相信谢混的眼光,决计不会识人不明。

况且,在追击孙恩的途中,五人的表现,谢琰也看在眼中,算得上可圈可点。

“我也未料到司马元显如此谋算,益寿,这二人来者不善啊!”

谢琰展露真实情绪,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

蒯恩五人默不作声。

虽然对主上父子的谈话不明所以,但清楚,这时只需带着耳朵就行。

他们还不知道,这一月以来,整个大晋因眼前这两父子,早已是暗流涌动。

檀凭之当初离开建康前,倒是略有耳闻,但来到会稽,刚入谢琰麾下的他,根本不敢在书信中,向檀氏兄弟提及此事。

“父亲勿慌,此次我来便是应对此事。现在流民军与州郡兵,各有多少?”

谢混安抚了一下。

谢琰的心情,他能理解。

眼看就要收取果实,突然跳出两个心怀不轨之人,背后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司马元显,难免会乱了方寸。

依此前两父子曾议定:司马元显同意,南府军立;不同意,就继续招募训练流民。

现在的剧本,根本没按照他们想象的走。

司马元显同意立军府,但也钳制了他们。

闻言,谢琰脱口而出:“流民军四万,其中精兵两万。两万精兵中又有五千骑兵,一万水师,五千步卒。州郡兵两万,其中骑兵三千,水师一万,步卒七千。”

这些数字,他早已烂熟于心,每日都要来回盘点。

毕竟,在他看来,这些都是谢氏的根基!

自然夜夜琢磨。

“父亲,依我之见,那两万州郡兵,大多为当地士族部曲家奴,先扔给谘广武将军桓宝、议参军刘宣之、功曹参军袁常、谘议参军檀凭之几人领着。”

“四万流民军才是我们的亲兵,这次我带来的蒯恩五人,您继续冠以谘议参军,全部塞进去,加上堂兄谢方明,六人一起共领。”

谢混带蒯恩他们来,就是要抢先在流民军中,把坑占着。

等司马尚之、王谧来后,两人不熟悉军情,也暂时不敢胡乱插手。

此前,谢琰的军府属于郡兵府,但他都督八郡诸军事,规制较高,长史、参军等将领佐吏一应俱全。

在追击孙恩时,为了蒯恩几人领军方便,他们已被冠过军中谘议参军。

不过随着大军凯旋,他们的军职又被谢琰收回。

如今马上就要组建南府军,规制会更加规范,权力也更大。

现在把蒯恩他们的将职定下,等诏书一来,军府落定,几人便能顺理成章,成为军府骨干将领。

其实,以谢琰目前手中六万兵力,已然是一个大型军府规模,差的只是一个名义。

毕竟当年北府军,也才八万人。

谢琰眼神一亮,点头认可:“对,就依你之言,将流民军与州郡兵分开!”

随后,他看向蒯恩等人,怎么看怎么满意:“幸好益寿你提前招募他们,不然,谢氏还真要为他人做嫁衣了。”

之前他都是混合管的,因谢方明这边人手不足,桓宝、袁常、刘宣之等人也兼领着一部分流民军。

而今有了蒯恩五人,掌管流民军绰绰有余。

当然,也并不是说蒯恩五人,加上谢方明,就能将流民军如臂指使,令行禁止。

对一支军队来说,将军的号令能否顺利传达实施,关键在于中低层将士。

一个万人方阵,有两千伍长、一千什长、两百队长、一百屯长等等,以及曲长、校尉,他们才是实际命令的传递者、监督者。

底层士卒,九成九九都是文盲白丁,如提线木偶,毫无自主意识。

必须靠这些底层军官,确认军阵站位,然后监督,发令。

什么时候持矛。

什么时候劈砍。

什么时候拉弓射箭。

都是层层递令。

一旦有几个士卒,不听伍长、什长号令,乱跑乱窜,瞬间就会引起群体效应,军队乱作一团,然后溃散。

指望他们像后世军人一样听话,有主观能动意识,完全不可能。

因此,军纪在古代尤为重要。

战场上不听军令的士卒,上级长官可以直接击杀!

州郡兵因来源于世家大族,从卒到长,在族内已有明确军阶划分。

拉到战场上,就能以各家为单位,组成小股成制兵力。

再汇总,便是可用之师。

谢琰招募的流民军,不太一样。

不但要先将流民的陋习纠正,还要逐级培养军官,令这些人有权威,能压制住下一层。

上次追击孙恩,是以州郡兵的老卒为伍长、什长,施令底层流民士卒,这才没乱。

现在将这部分州郡老卒抽离,会有权力真空,需要人填充。

可之前大家都是流民,忽然你就高人一等,自然有刺头不服管教。

因此,接下来谢琰的重心,必须从募兵、训练上,转移到整治军纪,培养基层军官。

好在部分流民已立有功勋,选拔军官还是比较容易。

蒯恩他们来后,也能亲自培养亲信。

“父亲,事不宜迟,您马上传令全军,让蒯恩他们在流民军,走马上任。”

“蒯恩、到彦之,还有檀道济、檀韶、檀祗,你们几人就职后,立即着手选拔、拉拢中下层军官,不管是利诱、还是强权,务必尽快培养亲信...”

谢混对众人一一安排,更是专门叮嘱蒯恩几人,要注意的问题。

“是,主上。”

蒯恩五人在句章已有治军经验,现在来到流民军,也算驾轻就熟。

...

十日后。

一只百人队伍,出现在会稽郡地域,谢琰第一时间得到消息。

“谯王,我们此去需互为照应啊。”

王谧依靠着马车内凭几,扭动了一下身体。

这一路马车坐着,他浑身不得劲。

出身高贵的他,从来就没有坐过马车,都是悠闲的牛车出行。

魏晋士族、名士,偏爱牛车。

一来清谈之风盛行,经常辩论《道德经》,于是纷纷效仿老子以牛为坐骑,乘牛车清谈。

二来马车太急且逼仄,体现不出士族的高雅与淡然,悠闲宽敞的牛车,便成了士族们的首选。

“王将军,您这话说的,我们都身负朝命,自然要互相照拂。”谯王司马尚之笑眯眯回道。

心中却鄙夷:这王谧亲近西府,却还串联各士族,意图阻挠司马元显的政令,也是养不熟的主。

在来之前,司马元显已经将计划,告知他们两人——夺权南府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