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烧砖(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唐:尉迟家的傻儿子》最新章节。

冬天的下午,太阳早早便收起光芒,仿佛怕冷似的,躲了起来,天空仿佛一副水墨山水画一般,呈现出一种灰蒙蒙的色调。

而此时骊山尉迟府前厅内,众人热烈的讨论着。一旁各家管家,一个个欲言又止的模样,让人忍俊不禁。

尉迟宝琪听着他们的讨论,然后说道:“先不说到底弄几个窑。砖这个产业,秦家、牛家、刘家、程家、张家和河间王府都是一成,大兄一成,江夏王府也需要一成,我这留下二成。各位回去后,找自家家主禀告,看看是否有漏下的人家。”

“还有,你们觉得窑太少了。我觉得最多可以开二十个窑。你们觉得呢?”

众人听完尉迟宝琪的话。沉思片刻,尉迟宝琳说道:“各家的份子,我这没什么问题。但还是今晚跟阿耶说说,看看他的看法。但是,窑是不是还是太少?”

“宝琪,一万块砖,十文一块,那就是一百贯呀。二十个窑,一月就是八千贯,一年将近十万贯。我们每家一年就能多一万贯进项。不错、不错。”刘仁实笑着说道。

程处默瞪了刘仁实一眼,然后朝着尉迟宝琪诉苦,“宝琪呀,我们程家兄弟多,用钱的地方也多,咱能不能开二百个窑?”

尉迟宝琪被程处默无耻的话语噎了一下,然后没好气的说道:“现在最多只能开二十个窑。烧砖是需要大量人手的。你们觉得,圣人在开荒和烧砖二者之间,会怎么选择?大明宫建了快一年了,除了地基建好,到了现在,一处宫殿都没建好,为什么?还不是大唐现在地广人稀,需要休养生息。我们这二十个窑,就将各家庄子上的壮劳力,几乎抽了一半多。我们必须要考虑农忙的时候,要知道砖窑是绝不能熄火的。”

砖窑的窑炉点着火后,是永远都不能熄火的。现代因为假期、改造等因素使窑炉熄火后,在开始点火前,就会有检查窑炉、小火温窑等一大堆琐碎的事情要处理。但在贞观年间,尉迟宝琪设计的窑都是用土给夯出来的,这要是熄火,因为热胀冷缩,窑炉轻则有裂缝,重则直接就废了。

等商量的差不多了,尉迟宝琪便吩咐侍女将佳肴、酒水端了上来,开始宴饮。

骊山尉迟府的宴饮之乐,岂止于美食美酒?丝竹管弦之盛、歌舞升平之景,为宴席增添了无穷乐趣。乐师们轻抚琵琶,拨弄琴弦,吹奏笛箫,悠扬的乐声回荡在厅堂之上。

面酣耳热之际,尉迟宝琪主动端起一杯酒,朝着刘仁实和刘仁景兄弟走了过来。“仁实兄、仁景兄,咱们也算是不打不相识,以后还请多多来骊山指教呀。”

刘仁实、刘仁景兄弟,此时已经起身,刘仁实端起酒杯,朝尉迟宝琳行了一礼,一饮而尽后,才说道:“指教可不敢当呀。我们武勋家族子弟,本来就应该守望互助,以后少不了叨扰宝琪了。”

看着尉迟宝琪也是一饮而尽,李崇义的声音传了过来,“宝琪,你大病初愈,还是少饮为妙呀。”

尉迟宝琪笑着点了点头,然后拿起自己座位边的酒坛,给众人满上了一碗酒。李崇义品着尉迟宝琪刚倒的酒,不由眼前一亮,这个酒看着和玉液酒没什么区别,但入口后,口感绵柔、醇厚,而且能闻见若隐若现的一股花香,当真是极品美酒。

李崇义一饮而尽,回味片刻,才出声抱怨,“有这么好的酒,也不知道早点拿出来。”

“新丰美酒斗十千,没有好酒,能有好诗吗?”尉迟宝琪挑眉朝着李崇义戏谑道。

尉迟宝琪话音刚落,李崇义正准备出言反击,但尉迟宝琳却急忙起身,匆匆走出了前厅。

望着已经进入夜色中的尉迟宝琪身影,李崇义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不由朝尉迟宝琪问道:“发生何事?”

尉迟宝琪环视一圈,看着都处于懵逼状态的众人,也是一脸疑惑。

片刻功夫,尉迟宝琪领着尉迟禄走了进来,“二郎,将这首诗写到纸上,我有大用。”

“你有什么大用?不会拿去苏氏那儿吧?”程处默听完尉迟宝琳的话,马上反应过来,不由出言打趣道。

李崇义暗骂自己一句,然后便出言附和道:“给我也写一份诗稿,我给妹妹拿回去。”

一会儿,尉迟宝琪连写三份诗稿。尉迟禄也要为尉迟宝琪将诗作,存放进书房。尉迟宝琪因为大病初愈,字是一张不如一张,于是李崇义拿了第一份诗稿,尉迟宝琳抢了第二份。

等尉迟宝琪出府送众人返回长安的时候,几辆车上,已经装上了“花香酒”。几人朝尉迟宝琪随意的拱了拱手,就结伴朝长安而去。

月亮是冬夜的主宰,它悄然升起,洒下清辉。李崇义骑马看着长安街道两旁,在寒风中褪尽了繁华的树木,光秃秃的枝桠被月光映照,倒影在街道上,形成一幅幅漂亮的剪影。李崇义不由诗性大发,但可惜肚子里的学问实在有限,他恨恨的朝街道“忒”了一口,那么满脸郁闷的朝河间王府而去。

等到了坊门,李崇义朝金吾卫抱拳拱了拱手,便催马朝河间王府而去。

此时河间郡王李孝恭正和王妃、李雪玲一起用着饭,见李崇义一身酒气走了进来,微微皱眉,开口说道:“不是去骊山了吗?怎么饮酒了,宝琪可是大病初愈呀。”

“阿耶,来尝尝这个酒。”李崇义献宝一般,从后面护卫手中拿过一个小酒坛,给李孝恭斟满一碗酒。然后又给河间王妃和李雪玲,倒了半碗,“宝琪说,这个酒适合女子,但还需要改良,等改良好后,就给雪玲送过来几车。”

李孝恭先品了一口,然后便一饮而尽,片刻后笑着点头道:“不错、不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