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摆上香岸请神仙(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神调美利坚1982》最新章节。
克里斯·曼里奇和埃斯波兰萨·斯伯丁意外发现,台上的乐队对《幻想交响曲》做了改编,他们把其中的音色和乐器数量做了精减,在保留原有梦幻、浪漫主义主题的前提下,用4个人就完成了40个人的工作。
但……这并不让两位观察员觉得惊喜,只是有趣,特别是埃斯波兰萨,如果她是以伯克利教授的身份来评判这份学生作业,她会给一个‘A+’,但她现在是观众,观众对舞台的要求就是完美,这份减配版的表演当然称不上完美。
《幻想交响曲》的明媚、浪漫、随性的音乐节奏在稳步向前推进:
第一乐章,梦幻与热情,用轻缓悠扬的序曲讲述年轻人在遇见心上人之前,内心的不安与憧憬。
第二乐章,舞会。这是一部圆舞曲格式的乐曲,表达出一个热闹非凡的宴会之中。在交响曲中引入圆舞舞,伯辽兹是首例。
第三乐章,田野绿色,一个夏日黄昏,两个牧童以笛声应和,逐渐只留下一支笛声,夕阳西下,只剩下无边孤寂,象征着爱人已经远离。
第四乐章,赴刑进行曲,他杀了爱人,被判死刑,走向断头台,又恍惚看见爱人的身影,但死神很快将其夺走。
第五乐章,妖魔夜宴,他看见来参加葬礼的妖魔鬼怪和令人毛骨悚然的魔女,就在这中间,他的爱人出现了,她变成了一个气质全失的妓女模样。
乐曲仍在继续,这首划时代的乐章,直到今天,仍能让听者感受到创作者的天赋和天才。
克里斯·曼里奇不禁感慨:“柏辽兹真是天才……唯有天才能够自由创作。”
“是的。”埃斯波兰萨点头并由衷的附和,“它(指幻想交响曲)只比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晚了六年,但格式和内容是全新的,完全开创了一个时代,世人只知贝多芬,却不知柏辽兹,真是令人遗憾。”
两人在谈柏辽兹,却完全不提台上的乐队,因为没有必要,如果不是创作,就要从演奏者的角度去考量,而整个纽约能够完美完成这首乐曲的乐队,数不胜数。
的确,他们已经尽力了,4个人完成了40个人的演奏,但那又怎样,这又并非是一场杂技表演,我们要的是完美舞台呈现,一首勉强及格的《幻想交响曲》有什么意义?
乐曲开始进入最后阶段。
即为《末日经》。
这是一部分狂乱又奔放与激昂并存的形态,弦乐器在此大放异彩,钢琴敲出令人恐慌的音符,那个年轻的中国男孩用疯了一样的姿态‘砸’着手指下的钢琴,带来了令听众们心脏狂跳的节奏。
这倒是挺有趣的风格,克里斯·曼里奇从其中找到了《大黄蜂的飞舞》以及《战争狂想曲》的悦动感。
“《末日经》部分与众不同……”克里斯·曼里奇轻声自言自语。
《幻想交响曲》很自由,因为柏辽兹的创作很自由,他用自己的天赋为这首奇妙的乐曲划定了一个极为辽阔的疆域,最后《末日经》部分的自由度最高,各个演奏者往往会以自身对乐曲的领悟,去添加自己的理解,完成独特的演奏。
眼前这个中国男孩的演奏,就非常独特。
它显得有些疯狂,但鼓、笛与小提琴又成为它明亮的节拍器,这是种奇妙的改编与节奏,那是什么?
当台上的中国男孩开始歌唱,观众便意识到,这的确是个非常完全的颠覆。
“日落西山黑了天啊,家家户户把门闩啊……”
“迈开大步走连环,双足站稳美利坚,摆上香岸请神仙,何时何地又何年啊啊啊……”
“……1982年百老汇,8月晴朗,乐曲的第五章,打字机继续推向,接近魔鬼的那下一行……”
“……惊艳的亮相,一枚枚的铜钱,绽放的道场,射向妖魔的利剑……”
他在干什么?
所有人都在疑惑。
一场音乐会,也可以不是纯音乐会,交响乐也可以作为伴唱,但《幻想交响曲》中并没有独唱的部分啊。
但是……很有意思!
克里斯·曼里奇从台上中国男孩的演唱中,找到了很有意思的节奏,那是一种独特的演唱方法与曲调结构,虽然语言不通,但音乐是共通的,而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幻想交响曲》最后的《末日经》部分,也的确是一种大胆的创新。
如果把这个灌制成一张唱片……不,《幻想交响曲》还是太老套了,稍有点过时了,不会有大量观众喜欢,但这来自东方的古老节奏和韵味,的确挑起了大西洋唱片公司总经理的求才,或者说是求财之心。
那会流行起来的,只要稍加改变。
这个中国男孩给克里斯·曼里奇带来太多惊喜了,是的,会流行起来的,只要有2到3首同样风格的乐曲,数目已经够了,只需要继续打磨一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