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擒贼先擒王(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长生不死的我成了皇明顾问》最新章节。
听到朱棣发问,原本已经昏昏欲睡的徐良陡然精神一振,心中暗自欣慰。
总算把这家伙给掰正了!
徐良抬起左手,轻拍朱棣肩膀,微笑道:“若要投靠燕王,不妨去找北平都指挥佥事张信,他自有门路将你引荐给燕王。”
朱棣神情微顿,不明白徐良此刻提起张信是何用意。
在他的印象中,对张信并不熟悉。
朱棣只知道张信一直活跃在南方各地,先是征贵州之蛮有功,后移守普定、平越两地,最后于建文朝累升北平都指挥佥事。
至于其他信息,朱棣一概不知。
不过,朱棣还是暗暗记住了这个名字,心想回头便让朱能等人去打探,为何值得徐良在自己生死存亡之际提起。
“好。”朱棣点点头,紧接着又问起先前的问题,“那燕王该如何才能破解建文所布下的天罗地网?”
徐良本想继续喝酒,却被朱棣强行拦下。
他挣了几下,终是没有抢过,只好罢了。
他双臂交叠在胸前,带着几分赌气说道:“还能怎么破?当然是置之死地而后生,擒贼先擒王。”
朱棣追问:“擒谁?”
“北平左布政使张昺,北平都指挥使谢贵。”
朱棣闻言,不由得沉默下来。
如果真能将张昺、谢贵两人控制住,拿下北平自然不在话下。
可据朱棣所知,他们身边的守卫极其严密,想要轻取两人,并没有徐良说的那么轻松。
朱棣揉了揉隐隐作痛的太阳穴,沉声道:“建文在北平城内布置了七个卫,加上屯田军,谢贵等人手里少说也有四万人。”
“你也说了,如今燕王身边区区八百人,就算人人皆是以一挡百的猛将,面对如此悬殊的兵力差距,又如何能在万军丛中轻取敌将首级?”
他语声顿了片刻,显露出踌躇与思量,随后一字一顿地开口:“依我看,不如集中力量办大事——放弃北平,一路北上,与宁、辽二王合流,再回望中原!”
徐良听到这里,眼中神色变得锐利,仿佛要将朱棣心底看穿。
朱棣从未被人如此打量,心里微觉不自在,也不由自主挪了挪身子,与徐良对视。
对徐良而言,他对靖难之役的认知更多来自史书。
然而,数百年后的史官笔墨,或多或少都会因为无意识的倾向,对某些内容进行删减或美化。很多影响大局的关键信息,往往就这样在记录中被忽略,造成了后世对这场战事的诸多曲解。
如今突然听朱棣提出“放弃北平,一路向北”这种在史书中从未出现的策略,徐良第一次切身体会到:书是书,人是人。
现实的选择与后世记载之间,并非完全一致。
沉吟良久,徐良才慢慢收回目光,语出惊人:“燕王若真放弃北平,改而联合宁、辽二王北上,那就等同于自杀!”
朱棣没由头的突然感觉心里一悸:“自杀?”
在他看来,北平城并非良好的战略发起点。
西有山西行省居高临下,随时能俯视北平府。
北方和东北若失居庸关与山海关,便难以抵御漠北和辽东的威胁。
南边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可谓四面漏风。
要凭区区八百人夺下并守卫北平城,委实如痴人说梦。
朱棣与道衍仔细筹划过,认为唯有放弃北平,直接北上辽东,联合宁、辽二王进可攻退可守,才有一线生机。
可徐良竟说这条路是死路一条?
朱棣皱眉看向徐良,试图从他脸上读出更多信息:“这又是为何?”
“树无根则枯,水无源必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